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79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有安装光伏组件的导轨、固定导轨的安装梁和连接两导轨的连接梁。所述导轨一侧设有安装槽,一光伏组件的边框嵌入于安装槽,导轨顶部固定另一光伏组件,固定于导轨顶部的光伏组件和固定于安装槽的光伏组件反向设置且边框重叠。所述导轨下方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固定口,所述安装梁呈L型结构,安装梁底部为与安装位置连接的连接板,安装梁侧面设有的朝下的挂钩,所述挂钩扣入于固定口内时,连接板与导轨底部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导轨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梁两端嵌入分别于相邻两导轨的连接槽内,并且连接梁两端分别与两导轨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如风能和太阳能等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加强。光伏组件(也称为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件。并且随着分布式光伏在国内的快速扩张,人们对太阳能安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承担提供清洁能源的作用,更要兼具遮阳挡雨的功能,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在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通常采用固定导轨的方式进行安装,以组建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然而传统的固定安装导轨来安装光伏组件的方式存在安装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效率低且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轨和安装梁;所述导轨一侧设有安装槽,一光伏组件的边框嵌入于安装槽,导轨顶部固定另一光伏组件,固定于导轨顶部的光伏组件和固定于安装槽的光伏组件反向设置且边框重叠;所述导轨下方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固定口,所述安装梁呈L型结构,安装梁底部为与安装位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安装梁侧面设有的朝下的挂钩,所述挂钩对应扣入于固定口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轨于安装槽的另一侧设有放置线缆的缆线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轨于安装槽和缆线槽之间设有两竖向的第一挡边,两第一挡边之间连接有加强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连接梁,所述导轨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梁两端嵌入分别于相邻两导轨的连接槽内,并且连接梁两端分别与两导轨固定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槽两侧设有第二挡边。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梁中央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槽顶部设有若干螺纹孔,连接梁两端嵌入分别于相邻两导轨的连接槽内后,连接梁的各连接孔与两导轨的各螺纹孔对应,且连接梁外向连接孔穿入有与螺纹孔螺旋连接的螺丝。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轨两侧分别竖向的设有两固定口,所述安装梁侧面竖向的设有两挂钩,该安装梁的两挂钩分别扣入于导轨的两固定口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轨顶部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一端即为安装槽的上端平面,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与固定板通过螺栓锁固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板与光伏组件的边框接触的表面设有若干内凹的凹槽。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固定导轨时,将导轨放置于指定位置上,分别于导轨两侧将安装梁的挂钩由上而下扣入导轨的安装口内,再将安装梁的连接板与安装位置通过螺栓锁固连接,即可实现将导轨固定于指定的安装的位置上,此;所述导轨一侧设有安装槽,通过对应的两导轨的安装槽的开口相向,从而方便将光伏组件插入固定卡住于两安装槽之间,此安装方式相比现有的安装方式更为简便,有效的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安装效率。并且此结构使安装后导轨两侧的光伏组件形成错层铺叠,可有效的防止相邻两光伏组件相邻的边缝渗水。附图说明图1为导轨、安装梁和光伏组件连接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导轨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安装梁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连接梁连接两导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和4所示,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有安装光伏组件的导轨1、固定导轨1的安装梁2和连接两导轨1的连接梁4。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导轨1一侧设有安装槽11,导轨1于安装槽11的另一侧设有放置线缆的缆线槽12。一光伏组件3的边框31嵌入于安装槽11,通过对应的两导轨1的安装槽11的开口相向,从而将光伏组件3固定卡住。所述光伏组件3为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其边框31可采用订制的形式适配所述安装槽11的尺寸。所述导轨1顶部设有固定板15,该固定板15两端即为安装槽11和缆线槽12的上端平面。固定板15上连接有另一光伏组件3,并且固定板15与光伏组件3的边框31接触的表面设有若干内凹的凹槽151。具体的,该光伏组件3的边框31与固定板15通过螺栓锁固连接,连接后固定板15的凹槽151形成粗糙的表面,可增加固定板15与边框31的摩擦力。使固定板15与边框31的连接更为紧密。由于固定板15一端为安装槽11的上端平面,因此光伏组件3固定后,固定于导轨1顶部的光伏组件3和固定于安装槽11的光伏组件3反向设置且边框31重叠,此结构使安装后导轨1两侧的光伏组件3形成错层铺叠,可有效的防止相邻两光伏组件3相邻的边缝渗水。继续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导轨1于安装槽11和缆线槽12之间设有两竖向的第一挡边16,两挡边16分别为安装槽11和缆线槽12的内侧面。两第一挡边16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7,第一挡边16及加强筋17可用以增加导轨1顶部固定板15的固定的强度,防止固定于固定板15顶部的光伏组件3重量不均而导致固定板15弯折。参照附图1、2、4和5所示,所述导轨1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14,该连接槽14底部两侧设有第二挡边18,连接梁4嵌入导轨1后,两第二挡边18可有效的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连接梁4掉落。所述连接槽11顶部中央设有若干螺纹孔19。所述连接梁4中央设有若干连接孔41,连接梁4两端嵌入分别于相邻两导轨1的连接槽11内后,各连接孔41与螺纹孔19对应。在连接两导轨1时,将连接梁4两端嵌入分别于相邻两导轨1的连接槽14内,并于连接梁4外向各连接孔41内穿入与螺纹孔18螺旋连接的螺丝6,通过将螺丝6与螺纹孔18锁固连接,以实现将连接梁4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导轨1上,从而可实现两导轨1的固定连接。参照附图1至4所示,所述导轨1下方两侧均设有两开口朝上的固定口13,所述安装梁2呈L型结构,安装梁2底部为用于与安装位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1;安装梁2侧面设有两朝下的挂钩22,该挂钩22对应扣入固定口13内。在固定导轨1时,将导轨1放置于指定位置上,分别于导轨1两侧将安装梁2的挂钩由上而下22扣入导轨的安装口13内,再将安装梁2的连接板21与安装位置通过螺栓锁固连接,即可实现将导轨1固定于指定的安装的位置上。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轨和安装梁;所述导轨一侧设有安装槽,一光伏组件的边框嵌入于安装槽,导轨顶部固定另一光伏组件,固定于导轨顶部的光伏组件和固定于安装槽的光伏组件反向设置且边框重叠;所述导轨下方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固定口,所述安装梁呈L型结构,安装梁底部为与安装位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安装梁侧面设有的朝下的挂钩,所述挂钩对应扣入于固定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轨和安装梁;所述导轨一侧设有安装槽,一光伏组件的边框嵌入于安装槽,导轨顶部固定另一光伏组件,固定于导轨顶部的光伏组件和固定于安装槽的光伏组件反向设置且边框重叠;所述导轨下方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固定口,所述安装梁呈L型结构,安装梁底部为与安装位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安装梁侧面设有的朝下的挂钩,所述挂钩对应扣入于固定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于安装槽的另一侧设有放置线缆的缆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于安装槽和缆线槽之间设有两竖向的第一挡边,两第一挡边之间连接有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防水作用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梁,所述导轨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梁两端嵌入分别于相邻两导轨的连接槽内,并且连接梁两端分别与两导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贤林智豪林志坚陈志宾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昶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