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762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还包括螺纹座,所述螺纹座包括安装座、外螺纹管,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外螺纹管同轴,所述安装座一端的端面与外螺纹管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径大于接头本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座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粘接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气连接软管接头确保金属软管和传感器之间的牢靠衔接,使用方便,美观。适用于镀锌金属软管,包塑金属软管和平包型软管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深入,传感器作为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它是设备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联接的纽带。传感器包括磁性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光纤传感器、光栅、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热电偶、激光传感器、编码器等。为了满足应用场所的不同,形状多样化,大小不一。一般情况,传感器到电气端子箱之间的连接电缆选择不同规格的金属软管进行保护。起到防水,阻燃、防挤压作用。金属软管与电气端子箱之间可以通过端式接头过渡安装,确保连接牢靠。而另一端,由于传感器的形式、外型多样化,一般都是从后端部或者下端部引出一段电缆,导致传感器一侧和金属软管之间的连接没有专用的管接头,通常用同色系的PVC绝缘胶带将金属软管和传感器缠绕在一起,在工况较差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PVC绝缘胶带松动,金属软管与传感器脱开,露出一段电缆,无法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同时脱开的金属软管严重影响自动化设备的美观。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内牙式接头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通过胶粘层将螺纹座粘合在待连接件上,螺纹座与接头主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接头主体的另一端连接金属软管。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还包括螺纹座,所述螺纹座包括安装座、外螺纹管,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外螺纹管同轴,所述安装座一端的端面与外螺纹管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径大于接头本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座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粘接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本体包括:接头主体、封盖螺母、软管护圈和软管护口,所述接头主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主体另一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封盖螺母与接头主体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软管护口包括:可塞入软管内部的第一筒体、与软管外壁接触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位于软管外侧的端面与第二筒体的端面通过连接板联接,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配合将软管端部的周壁夹紧;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大于第二筒体的长度,所述第一筒体与软管的内孔过盈配合,以实现软管护口固定在软管的端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大于软管护圈的内径,所述软管护圈、软管护口均位于封盖螺母的内腔,所述软管护圈位于软管护口和封盖螺母的内端面之间,以防止软管护圈沿软管的轴线移动;所述软管护口用于防止盖封螺母和软管护圈脱离软管的端部,所述封盖螺母与接头主体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环状密封件,该环状密封件套设在外螺纹管的周壁上,所述环状密封件的一端与安装座接触,另一端与接头本体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接层为3M无基材强力双面胶,所述3M无基材强力双面胶的一面与安装座粘合,另一名与传感器主体的出线端面粘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所述传感器主体上出线端的线缆依序贯穿安装座、外螺纹管、接头本体、金属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电气连接软管接头用于连接传感器本体和软管,先将接头本体与金属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再将螺纹座与接头本体螺纹连接,最后把螺纹座通过胶粘层固定在传感器本体出线端的端面上。本技术弥补了软管与传感器可靠连接的空白,连接牢靠,密封性好,可靠性高。2、本技术的螺纹座与接头本体螺纹连接,具有拆装简单、方便的优点,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可与其他管接头互换,通用性强。3、本技术只需拆卸接头本体便能快速更换传感器电缆;螺纹座与传感器本体粘合,传感器故障换新后,仅更换新的螺纹座就可与原接头主体匹配,更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电气连接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应用在传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头主体;2、封盖螺母;3、软管护圈;4、软管护口;5、螺纹座;6、环状密封件;7、粘接层;8、传感器主体;10、机械设备本体;20、传感器;21、编码器出线;30、传感器支架;40、电气连接软管接头;50、金属软管;60、软管紧固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大多数传感器直接从端部引出一段电缆,用同色系的PVC绝缘胶带将金属软管50和传感器缠绕在一起,使用一段时间后,胶带松开软管脱落,致使一段电缆裸露在外边,无法起到保护线缆的作用。内牙式接头只能用来连接有保护罩的传感器,保护罩上加工外丝管螺纹,与接头主体1连接。而适合安装保护罩的传感器很少。对于只能裸露检测的传感器,这种接头与传感器无法连接固定。为了解决现有的内牙式接头无法直接与传感器固定连接的问题,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请参图1所示,图1为电气连接软管接头,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螺纹座5,接头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螺纹座5包括安装座、外螺纹管,安装座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外螺纹管同轴,安装座一端的端面与外螺纹管的端面固定连接,安装座的外径大于接头本体的外径;安装座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粘接层7。优选接头本体包括:接头主体1、封盖螺母2、软管护圈3和软管护口4,接头主体1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接头主体1另一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封盖螺母2与接头主体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软管护口4包括:可塞入软管内部的第一筒体、与软管外壁接触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上位于软管外侧的端面与第二筒体的端面通过连接板联接,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配合将软管端部的周壁夹紧;第一筒体的长度大于第二筒体的长度,第一筒体与软管的内孔过盈配合,以实现软管护口固定在软管的端部,第二筒体的外径大于软管护圈的内径,软管护圈3、软管护口4均位于封盖螺母2的内腔,软管护圈3位于软管护口4和封盖螺母2的内端面之间,以防止软管护圈3沿软管的轴线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座(5),所述螺纹座(5)包括安装座、外螺纹管,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外螺纹管同轴,所述安装座一端的端面与外螺纹管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径大于接头本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座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粘接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座(5),所述螺纹座(5)包括安装座、外螺纹管,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外螺纹管同轴,所述安装座一端的端面与外螺纹管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径大于接头本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座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粘接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包括:接头主体(1)、封盖螺母(2)、软管护圈(3)和软管护口(4),所述接头主体(1)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主体(1)另一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封盖螺母(2)与接头主体(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软管护口(4)包括:可塞入软管内部的第一筒体、与软管外壁接触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位于软管外侧的端面与第二筒体的端面通过连接板联接,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配合将软管端部的周壁夹紧;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大于第二筒体的长度,所述第一筒体与软管的内孔过盈配合,以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艳张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