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崇早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67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包括共鸣箱、琴颈、合页、上指板、下指板、琴码、拉弦码、支撑座、调整螺栓、护弦垫、背带扣、拉弦带、琴弦、琴头、弦钮,所述上指板固定与琴颈上,下指板固定于共鸣箱面板的前端上方,琴头固定于琴颈顶部,所述琴弦通过弦钮固定于琴头上,琴码固定于共鸣箱的正面板上,所述共鸣箱的前端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端面安装有合页,合页中心转轴位于共鸣箱背板面侧,琴颈的颈座端通过合页与共鸣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设计能够实现吉他的折叠,大大节约了占用的空间,方便携带,工艺简单,音效质优,演奏灵活自然,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
本技术涉及一种吉他,具体是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
技术介绍
吉他,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吉他在音乐领域被视为重要的乐器,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好。以学生为主的吉他学习者常需带吉他跟着出行,而常规的吉他由于体积过大不便携带。现已公开的几种技术因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过高,其在实际演奏与主流吉他效果相差太大而不被认同,很难在市场推广。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包括共鸣箱、琴颈、合页、上指板、下指板、琴码、拉弦码、支撑座、调整螺栓、护弦垫、背带扣、拉弦带、琴弦、琴头、弦钮,所述上指板固定与琴颈上,下指板固定于共鸣箱面板的前端上方,琴头固定于琴颈顶部,所述琴弦通过弦钮固定于琴头上,琴码固定于共鸣箱的正面板上,所述共鸣箱的前端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端面安装有合页,合页中心转轴位于共鸣箱背板面侧,琴颈的颈座端通过合页与共鸣箱连接,支撑座靠近共鸣箱面板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调整螺栓,两个调整螺栓与琴颈的颈座端端面相抵;琴码端面设有燕尾槽,琴码的拉弦方向设有避让斜槽,拉弦码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琴弦的斜孔,吉他在展开状态下琴弦穿过拉弦码端面上的斜孔并同时通过琴码避让斜槽,拉弦码置于燕尾槽内并与燕尾槽配合,所述的拉弦带为带弹性的收缩胶带,拉弦带一端勾住背带扣,另一端勾住拉弦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弦垫为柔弹性,可拆卸固定在支撑座及琴颈的颈座折角边缘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琴码端面燕尾槽的内端面与拉弦码的端面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整体设计能够实现吉他的折叠,大大节约了占用的空间,方便携带,工艺简单,音效质优,演奏灵活自然,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折叠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折叠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共鸣箱、2-琴颈、3-合页、4-上指板、5-下指板、6-琴码、7-拉弦码、8-支撑座、9-调整螺栓、10-护弦垫、11-背带扣、12-拉弦带、13-琴弦、14-琴头、15-弦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包括共鸣箱1、琴颈2、合页3、上指板4、下指板5、琴码6、拉弦码7、支撑座8、调整螺栓9、护弦垫10、背带扣11、拉弦带12、琴弦13、琴头14、弦钮15,所述上指板4固定与琴颈2上,下指板5固定于共鸣箱1面板的前端上方,琴头14固定于琴颈2顶部,所述琴弦13通过弦钮15固定于琴头14上,琴码6固定于共鸣箱1的正面板上;请参阅图4-5,所述共鸣箱1的前端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端面安装有合页3,合页3中心转轴位于共鸣箱1背板面侧,琴颈2的颈座端通过合页3与共鸣箱1连接,琴颈2以此合页轴3实现与共鸣箱1在背板面侧的折叠,支撑座8靠近共鸣箱1面板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调整螺栓9,两个调整螺栓9与琴颈2的颈座端端面相抵,在调紧琴弦16时的拉力作用下,两个调整螺栓9同时支撑琴颈2的颈座端端面从而使琴颈2固定在共鸣箱1上,所述的调整螺栓9通过调整伸出长度进而调整琴弦13与上指板4的距离;请参阅图3,琴码6端面设有燕尾槽,琴码6的拉弦方向设有避让斜槽,拉弦码7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琴弦13的斜孔,吉他在展开状态下琴弦13穿过拉弦码7端面上的斜孔并同时通过琴码6避让斜槽,拉弦码7置于燕尾槽内并与燕尾槽配合,所述的拉弦带12为带弹性的收缩胶带,拉弦带12一端勾住背带扣11,另一端勾住拉弦码7。所述护弦垫10为柔弹性,可拆卸固定在支撑座8及琴颈2的颈座折角边缘处,在折叠时固定好,并靠琴弦13夹住并用于防止琴弦13打折及错乱。所述琴码6端面燕尾槽的内端面与拉弦码7的端面配合,在琴弦13的拉力作用下使拉弦码7固定,拉弦码7在琴弦13松时能从琴码6的燕尾槽中取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包括共鸣箱(1)、琴颈(2)、合页(3)、上指板(4)、下指板(5)、琴码(6)、拉弦码(7)、支撑座(8)、调整螺栓(9)、护弦垫(10)、背带扣(11)、拉弦带(12)、琴弦(13)、琴头(14)、弦钮(15),所述上指板(4)固定与琴颈(2)上,下指板(5)固定于共鸣箱(1)面板的前端上方,琴头(14)固定于琴颈(2)顶部,所述琴弦(13)通过弦钮(15)固定于琴头(14)上,琴码(6)固定于共鸣箱(1)的正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1)的前端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端面安装有合页(3),合页(3)中心转轴位于共鸣箱(1)背板面侧,琴颈(2)的颈座端通过合页(3)与共鸣箱(1)连接,支撑座(8)靠近共鸣箱(1)面板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调整螺栓(9),两个调整螺栓(9)与琴颈(2)的颈座端端面相抵;琴码(6)端面设有燕尾槽,琴码(6)的拉弦方向设有避让斜槽,拉弦码(7)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琴弦(13)的斜孔,吉他在展开状态下琴弦(13)穿过拉弦码(7)端面上的斜孔并同时通过琴码(6)避让斜槽,拉弦码(7)置于燕尾槽内并与燕尾槽配合,所述的拉弦带(12)为带弹性的收缩胶带,拉弦带(12)一端勾住背带扣(11),另一端勾住拉弦码(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便携吉他,包括共鸣箱(1)、琴颈(2)、合页(3)、上指板(4)、下指板(5)、琴码(6)、拉弦码(7)、支撑座(8)、调整螺栓(9)、护弦垫(10)、背带扣(11)、拉弦带(12)、琴弦(13)、琴头(14)、弦钮(15),所述上指板(4)固定与琴颈(2)上,下指板(5)固定于共鸣箱(1)面板的前端上方,琴头(14)固定于琴颈(2)顶部,所述琴弦(13)通过弦钮(15)固定于琴头(14)上,琴码(6)固定于共鸣箱(1)的正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1)的前端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端面安装有合页(3),合页(3)中心转轴位于共鸣箱(1)背板面侧,琴颈(2)的颈座端通过合页(3)与共鸣箱(1)连接,支撑座(8)靠近共鸣箱(1)面板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崇早
申请(专利权)人:谢崇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