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触控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641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触控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该电磁触控结构,包括框体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电磁屏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凹槽状的金属后壳,以及环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周侧边缘处的边框结构;所述电磁屏结构包括叠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的扩散板和电磁膜,以及设于所述电磁膜周侧边缘处的永磁体结构,且所述永磁体结构位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上方或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加强被金属后壳屏蔽的电磁信号,可正常识别触控或书写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触控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触控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在传统技术中,电磁触控技术应用于大尺寸触控一体机中(40寸以上),特别是应用于显示屏模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设计时,由于显示屏模组的金属后壳的边缘距离电磁天线较近,使得在进行电磁书写时,显示屏边缘的电磁信号会被金属后壳屏蔽一部分,导致电磁天线在金属后壳的边缘位置处的电磁线圈的磁通量减少,从而导致书写信号识别困难,从而会使得显示器在进行电磁书写笔书写或控制时,在显示器边缘无法正常使用(例如会出现断线,画不出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触控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可加强被金属后壳屏蔽的电磁信号,可正常识别触控或书写信号。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触控结构,包括框体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电磁屏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凹槽状的金属后壳,以及环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周侧边缘处的边框结构;所述电磁屏结构包括叠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的扩散板和电磁膜,以及设于所述电磁膜周侧边缘处的永磁体结构,且所述永磁体结构位于所述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电磁屏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凹槽状的金属后壳,以及环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周侧边缘处的边框结构;所述电磁屏结构包括叠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的扩散板和电磁膜,以及设于所述电磁膜周侧边缘处的永磁体结构,且所述永磁体结构位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上方或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电磁屏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凹槽状的金属后壳,以及环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周侧边缘处的边框结构;所述电磁屏结构包括叠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的扩散板和电磁膜,以及设于所述电磁膜周侧边缘处的永磁体结构,且所述永磁体结构位于所述金属后壳和边框结构之间,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上方或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结构设置为硅钢片或矽钢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后壳包括凹槽状的后壳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后壳主体周侧的后壳边缘部;所述电磁膜包括悬设于所述后壳主体上的膜主体,以及设于所述膜主体周侧、并与所述后壳边缘部对应的膜边缘部,所述永磁体结构设于所述膜边缘部和所述后壳边缘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膜边缘部和所述后壳边缘部之间的永磁体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永磁体主体连接并延伸到所述后壳主体内侧的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远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