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660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属于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至少两个辐射监测终端,所述辐射监测终端由壳体构成,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LCD显示屏和键盘,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报警蜂鸣器,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报警指示灯;所述LCD显示屏的内侧面还设置有背光板;所述辐射监测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科室计算机无线连接,所述科室计算机还通过无线网络与部门计算机无线连接,所述部门计算机还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计算机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监测辐射剂量的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
本技术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属于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辐射剂量检测仪器种类较多,应用于存在放射源物质的工作环境,并对周围环境中的辐射剂量进行检测,可供核辐射工作人员和核医学科病人使用。核辐射工作人员因为身处存在放射源的工作环境中,需要时刻了解所处环境的辐射情况,人体一旦遭受一定剂量的辐射将造成身体机能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对核辐射剂量的监控要求较高,需要检测仪器不仅可以对一段时间内遭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累计,同时还要具备检测瞬时辐射剂量的能力,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另一方面,核医学科病人在一段疗程期间,会接受一定剂量的放射性元素物质注入体内,放射性物质受半衰期影响,核放射剂量会在病人体内逐渐衰减直至消失,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具体的辐射剂量需要由检测仪器进行监控,防止病人在辐射剂量未达标时就出院,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目前使用的核辐射检测仪器受医疗器械影响,整个仪器较为专业,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一般人员上手操作较为困难,同时仪器存在功能限制,仅能对环境中的辐射剂量进行实时监测,缺少对监测数据存储、统计、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辐射监测终端(1),所述辐射监测终端(1)由壳体(2)构成,所述壳体(2)的正面设置有LCD显示屏(3)和键盘(4),所述壳体(2)的顶部还设置有报警蜂鸣器(5),所述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报警指示灯(6);所述LCD显示屏(3)的内侧面还设置有背光板(7);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器(8),所述中央控制器(8)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3)、键盘(4)、报警蜂鸣器(5)、报警指示灯(6)、背光板(7)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与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8)还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10)相连;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辐射监测终端(1),所述辐射监测终端(1)由壳体(2)构成,所述壳体(2)的正面设置有LCD显示屏(3)和键盘(4),所述壳体(2)的顶部还设置有报警蜂鸣器(5),所述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报警指示灯(6);所述LCD显示屏(3)的内侧面还设置有背光板(7);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器(8),所述中央控制器(8)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3)、键盘(4)、报警蜂鸣器(5)、报警指示灯(6)、背光板(7)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与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8)还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10)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1)相连;所述辐射监测终端(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与科室计算机(12)无线连接,所述科室计算机(12)的数量至少为两台,并在一间科室中设置一台科室计算机(12);所述科室计算机(12)还通过无线网络与部门计算机(13)无线连接,所述部门计算机(13)的数量至少为两台,并在一个部门内设置一台部门计算机(13);所述部门计算机(13)还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计算机(14)无线连接;所述科室计算机(12)、部门计算机(13)、监控中心计算机(14)的内部均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显示装置和打印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8)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和时钟芯片U2;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使用的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U3;所述中央控制器(8)的电路结构为:所述控制芯片U1的3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1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0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并接控制芯片U1的10脚,电容C5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11脚并接控制芯片U1的12脚,13脚,电容C5的另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15脚、16脚、17脚、19脚、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25脚、63脚、64脚与LCD显示屏(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9脚并接电容C10的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1的30脚并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33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17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4脚、39脚与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5脚、36脚、37脚、38脚与键盘(4)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0脚、41脚与背光板(7)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2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19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3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2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4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3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5脚与时钟芯片U2的7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6脚与时钟芯片U2的6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7脚与时钟芯片U2的5脚相连;所述时钟芯片U2的8脚接锂电池正极;所述时钟芯片U2的1脚接VCC输入电源;所述时钟芯片U2的2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时钟芯片U2的3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时钟芯片U2的4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48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5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49脚与报警蜂鸣器(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55脚并接电容C1的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1的56脚并接电容C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58脚与报警指示灯(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59脚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60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61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62脚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使用的芯片为放大芯片U4;所述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的电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华池翠萍杨素云董力纲魏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禾曼辐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