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48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包括水槽和聚水板,所述聚水板设置在所述水槽和空调出风口之间,所述聚水板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水槽设置为槽体结构,且所述水槽底部设置有落水孔,所述落水孔设置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冷凝水导流至位于移动空调底部的冷凝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导流组件的设置,保证所述第一水槽内的冷凝水直接通过所述导流组件引导至所述一类孔中,并通过所述一类孔的导向结构直接将冷凝水导流至位于所述移动空调底部的所述冷凝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本技术涉及移动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落地式移动空调的出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上半部分的面板上,换热器位于机身上半部分的内部,并且换热器呈面朝出风口倾斜设置;机身的下半部分内设置有风轮,当落地式移动空调运行时,风轮将外部的空气导入移动空调的内部并向上吹向换热器,与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由出风口吹出。考虑到这种空调的出风口设置在面板上,移动空调在工作时,会直吹用户,从而导致用户不适。为了解决直吹用户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改进,将出风口设置在移动空调的顶部,从而在移动空调工作时,从顶部出风,不会直吹用户。然而,移动空调顶部出风时,顶板上会凝聚冷凝水,冷凝水会聚集过多后会沿移动空调的侧壁或面板下流,给用户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上层接水盘,以解决移动空调顶部冷凝水聚集过多后会沿移动空调的侧壁或面板下流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层接水盘,包括水槽和聚水板,所述聚水板设置在所述水槽和送风蜗壳的出风口之间,所述聚水板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聚水板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水槽设置为槽体结构,且所述水槽底部设置有落水孔,所述落水孔设置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冷凝水导流至位于移动空调底部的冷凝器上。较佳的,所述聚水板和所述出风口连接位置设置一倾斜端面,所述倾斜端面沿所述出风口向所述聚水板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倾斜端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聚水板倾斜角度。较佳的,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为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落水孔密封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空调中层接水盘上的导向孔连接;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中层接水盘设置。较佳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以及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落水孔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在所述送风蜗壳上,所述第三导流部设置在空调中层接水盘;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三导流部连接,实现所述落水孔和所述中层接水盘上导向孔的连通;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中层接水盘设置。较佳的,所述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为所述送风蜗壳的外圆弧边。较佳的,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成横截面为U型的槽口形状,且所述第二导流部的敞口端面与所述送风蜗壳的圆弧外边缘面密封连接形成具有内部腔室的管道结构。较佳的,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水槽底面、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三导流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实现。较佳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设置且可拆卸连接。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U型结构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沿U型结构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固定块对应设置的U型结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上设置延伸件,所述延伸件可卡入所述卡槽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上层接水盘具有以下优势:(1)所述水槽和所述聚水板的设置,将所述出风口处生成的冷凝水汇集并导出,解决移动空调顶部冷凝水聚集过多后会沿移动空调的侧壁或面板下流的问题。(2)所述导流组件的设置,保证所述第一水槽内的冷凝水直接通过所述导流组件引导至所述导向孔中,并通过所述导向孔的导向结构直接将冷凝水导流至位于所述移动空调底部的所述打水轮上,致使冷凝水的雾化,从而便于所述移动空调内冷凝水的排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所述上层接水盘的移动空调,以解决移动空调顶部冷凝水聚集过多后会沿移动空调的侧壁或面板下流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使用所述的上层接水盘的移动空调,所述上层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移动空调的上部出风口位置处。所述移动空调与上述上层接水盘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上层接水盘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积水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风板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积水组件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所述积水组件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所述落水孔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七所述落水孔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八所述引流组件的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九所述引流组件的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十所述引流组件的结构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流组件的结构正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流组件的结构侧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图。图中数字表示:1-上层接水盘;2-中层接水盘;3-下层接水盘;4-蒸发器;5-冷凝器;11-送风蜗壳;12-出风口;13-导风板;14-转轴;15-聚水板;16-倾斜端面;17-积水组件;18-引流组件;131-导向筋;171-第一水槽;172-挡水板;173-导流件;174-落水孔;175-第二水槽;176-引水板;177-底板;178-导向组件;179-围堰;181-引流板;182-挡水组件;183-排水孔;184-导向条;185-流通口;186-导流孔;191-第一导流部;192-第二导流部;193-第三导流部;194-连接组件;1741-落水管;1742-槽口;1743-齿口;1781-第一导向管;1782-第二导向管;1791-缺口;1941-第一连接部;1942-第二连接部;1943-卡槽;1944-延伸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上层接水盘、中层接水盘、下层接水盘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是指将工作状态下移动空调放置在承载面上时,以承载面为底部,从下向上依次为下层接水盘、中层接水盘和上层接水盘;实施例中的高度则是以承载面为基准面的高度尺寸。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为移动空调的结构图,移动空调包括:上层接水盘1、中层接水盘2、下层接水盘3、蒸发器4、冷凝器5、打水轮,其中,上层接水盘1设置在移动空调送风蜗壳11的顶部,用于接收送风蜗壳出风口12的冷凝水;中层接水盘2安装在移动空调内蒸发器4和送风蜗壳11的底部,用于接收移动空调的蒸发器4和送风蜗壳11外侧壁上的冷凝水;冷凝器5,安装在中层接水盘2的下方,固定在下层接水盘3上,用于加热冷凝器5外侧壁上的冷凝水,以汽化至少部分冷凝水;下层接水盘3,设置在移动空调的底部,用于接收从中层接水盘2和上层接水盘1导流下来的冷凝水以及冷凝器5外侧壁上的未汽化部分冷凝水;打水轮,安装在移动空调的下层接水盘3上,打水轮通过打水马达的马达轴固定安装在任一相邻冷凝器5之间,且打水马达用于通过打水轮将未汽化部分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的外侧壁上,以使冷凝器5再次汽化未汽化部分冷凝水,值得指出的是,中层接水盘2可将接收到的冷凝水直接引流至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层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和聚水板(15),所述聚水板(15)设置在所述水槽和送风蜗壳的出风口(12)之间,所述聚水板(15)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聚水板(15)沿远离所述出风口(12)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水槽设置为槽体结构,且所述水槽底部设置有落水孔(174),所述落水孔(174)连接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冷凝水导流至位于移动空调底部的冷凝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层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和聚水板(15),所述聚水板(15)设置在所述水槽和送风蜗壳的出风口(12)之间,所述聚水板(15)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聚水板(15)沿远离所述出风口(12)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水槽设置为槽体结构,且所述水槽底部设置有落水孔(174),所述落水孔(174)连接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冷凝水导流至位于移动空调底部的冷凝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层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板(15)和所述出风口(12)连接位置设置一倾斜端面(16),所述倾斜端面(16)沿所述出风口(12)向所述聚水板(15)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倾斜端面(16)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聚水板(15)倾斜角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层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为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落水孔(174)密封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空调中层接水盘(2)上的导向孔连接;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中层接水盘(2)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层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部(191)、第二导流部(192)以及第三导流部(193),所述第一导流部(191)和所述落水孔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192)设置在所述送风蜗壳(11)上,所述第三导流部(193)设置在空调中层接水盘(2)上;所述第一导流部(191)和所述第二导流部(192)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192)和所述第三导流部(193)连接,实现所述落水孔(174)和所述中层接水盘(2)上导向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鲁伟冷晓刚成日雄陈明侠王长刚耿德国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