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统A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166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统A

A Traditional 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ditional 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反应顺序组合,通过污泥外回流,维持生物池的污泥量平衡,但外回流中含有大量NO3-N(硝态氮)及剩余DO(溶解氧),进入厌氧池后将发生脱氮或微氧反应,从而大量消耗有机碳源,而厌氧单元需要吸收易生物降解有机物作为反应动力,以便后续释磷,由此形成对进水有机物的竞争矛盾,导致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另外,进水一般全流量进入厌氧池,导致缺氧池无法有效利用进水中的内碳源。现有技术中,通过传统A2O、多点进水A2O、倒置A2O或多级AO工艺,优化进水多点分配,改变缺氧、厌氧空间反应顺序,交替缺氧、好氧的方式,但仍然难以避免脱氮、除磷两种功能需求下对有机碳源的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统A2O-MUCT(ModifiedUniversityofCapeTown)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通过设置分隔装置及相应的其他结构,实现缺氧空间快速分隔以及外回流污泥脱氮与内回流硝化液脱氮相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所述生化池系统通过进水装置输入污水,且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系统内设置有分隔装置、内回流装置和外回流装置,所述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缺氧池内,将所述缺氧池分隔为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相邻池之间设置有过流孔,污水依次通过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二沉池流出;所述内回流装置包括前部内回流装置和后部内回流装置,所述前部内回流装置将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后部内回流装置将所述好氧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所述外回流装置将所述二沉池分别与所述厌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所述生化池系统通过进水装置输入污水,且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系统内设置有分隔装置、内回流装置和外回流装置,所述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缺氧池内,将所述缺氧池分隔为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相邻池之间设置有过流孔,污水依次通过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二沉池流出;所述内回流装置包括前部内回流装置和后部内回流装置,所述前部内回流装置将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后部内回流装置将所述好氧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所述外回流装置将所述二沉池分别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为多点进水装置,所述多点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总管;从所述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第一进水支管;从所述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的第二进水支管;从所述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的第三进水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支管上的第一进水支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上的第二进水支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水支管上的第三进水支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为能够拆卸的柔性水帆布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内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缺氧池的前部内回流泵;将所述前部内回流泵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内回流管,所述后部内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的后部内回流泵;与所述后部内回流泵连接的内回流总管;从所述内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梁崇刚程泽润曲艳慧杨俊才陆礼显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