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16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包括絮凝池和多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多个旋流反应室以矩阵排列方式布置在絮凝池内,每个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的旋流反应室分别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的旋流反应室与其侧向相邻的一个旋流反应室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空管,每个旋流反应室的上水孔和下水孔错位排列,除首个旋流反应室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外,所有旋流反应室中任一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与其上一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各旋流反应室在旋流的作用下水中胶体物质和混凝剂沿着水流流线运转的过程中发生径向位移,可使微粒在碰撞过程中不断的搓捻,形成的絮体密度大而实。

A centrally diverted swirling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entrally diverted swirling reaction tank, which comprises a flocculation tank and a plurality of swirling reaction chambers in series. A plurality of swirling reaction chambers are arranged in a matrix arrangement in the flocculation tank. Each swirling reaction chamber near the inner wall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flocculation tank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emptying pipe and a pipeline valve, and a swirling reaction chamber with an emptying pipe and a pipeline valve is arranged adjacent to the side of the flocculation tank. The bottom of the swirl reac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emptying tube. The upper and lower water holes of each swirl reaction chamber are arranged in dislocation. Except for the first swirl reaction chamber and the last swirl reaction chamber, the water inlet of any swirl reaction chamber in all swirl reaction chambers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last swirl reaction chamber in series. In the utility model, under the action of swirling flow, colloidal substances and coagulants in water move radially along the flow line in the swirling reaction chambers, so that particles can be twisted continuously in the collision process and the floc density formed is large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
本技术属于给排水
,尤其是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
技术介绍
当前给水工程中的水力反应池分为传统的水力反应池和高效水力反应池。传统的水力反应池按照速度梯度碰撞机理设计,存在水中微絮粒碰撞几率低,反应效果差。高效水力反应依据微涡絮凝机理,为充分降低水中微絮粒碰撞的能量耗散,设计水中流速低,运行中存在絮体沉积,需定期排除。从而减少了水中的碰撞质点,造成反应效果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水力反应池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水流状态对水中微絮粒碰撞的影响,以提高反应效果。采用多个旋流反应室串联运行,并控制常年运行平均负荷下,每孔中平均线速度高于沉积流速,解决了水中微絮粒质点的减少问题,基本取消了水中的扰流设施,降低了基建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序排列、絮凝效果好的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包括絮凝池和多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多个旋流反应室以矩阵排列方式布置在絮凝池内,每个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的旋流反应室分别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的旋流反应室与其侧向相邻的一个旋流反应室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空管,每个旋流反应室上均设置有以上水孔和下水孔,每个旋流反应室的上水孔和下水孔错位排列,除首个旋流反应室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外,所有旋流反应室中任一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与其上一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连通,连按照上水孔与上水孔对接,下水孔与下水孔对接的方式连通。而且,所述首个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均为下水孔。而且,所述每个旋流反应室进水口位置设置应遵循使得每个单池均为顺时针,或均为逆时针一个方向旋转的原则。而且,所述每个旋流反应室中部安装导流柱。而且,所述最末的旋流反应室不设置放空管及管路阀门。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中,各旋流反应室在旋流的作用下水中胶体物质和混凝剂沿着水流流线运转的过程中发生径向位移,从而产生碰撞的工作原理,每个单池均为顺时针,或均为逆时针一个方向旋转的原则.可使微粒在碰撞过程中不断的搓捻,形成的絮体密度大而实。本技术提供的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中的导流柱可提高低负荷状态下的池中水平线速度,使该池型适应的工作负荷更宽,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更强.克服了水力絮凝池对水量变化较大的原水适用性稍差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多个旋流反应室的平面排列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多个旋流反应室的展开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包括絮凝池5和多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7,本实施例中旋流反应室的数量为16个(编号依次为1#至16#),16个旋流反应室以四行四列的方阵排列方式布置在絮凝池内,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的八个旋流反应室分别设置有放空管6及管路阀门4,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的旋流反应室与其侧向相邻的一个旋流反应室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空管,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最终获得絮凝后出水的旋流反应室位于絮凝池内的中部,该旋流反应室不设置放空管及管路阀门,不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每个旋流反应室上均设置有以上水孔10和下水孔11,每个旋流反应室的上水孔和下水孔错位排列,除首个旋流反应室(1#)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16#)外,所有旋流反应室中任一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与其上一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连通,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与其上一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连通,连按照上水孔与上水孔对接,下水孔与下水孔对接的方式连通,图中空心箭头2表示水从上水孔进或出,实心箭头3表示水从上水孔进或出,每个旋流反应室的水位9相同,由此形成切线1进水,提供旋转水流及离心力,使每个单室均形成旋流,由于水中的胶体杂质及投入的混凝剂其密度与水的密度不同,产生密度差,在旋流的作用下,水中胶体杂质和混凝剂沿着水流流线运转的过程中发生径向位移,从而产生碰撞、粘接、吸附。实现良好的絮凝效果。首个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均为下水孔。每个旋流反应室进水口位置设置应遵循使得每个单池均为顺时针,或均为逆时针一个方向旋转的原则.以增加形成絮体的密实度。为解决低负荷运行中,旋流反应室中径向速度梯度不合理,平均线速度过低造成絮体沉积,采取在每个旋流反应室中部安装导流柱8,控制平均线速度,提高絮凝效果。本实施例中,为了16#旋流反应室不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所以没有对16个旋流反应室施行规则的蛇形排列,对于10#至16#的位置进行了重新组合。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池和多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多个旋流反应室以矩阵排列方式布置在絮凝池内,每个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的旋流反应室分别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的旋流反应室与其侧向相邻的一个旋流反应室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空管,每个旋流反应室上均设置有以上水孔和下水孔,每个旋流反应室的上水孔和下水孔错位排列,除首个旋流反应室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外,所有旋流反应室中任一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与其上一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连通,连按照上水孔与上水孔对接,下水孔与下水孔对接的方式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导流式旋流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池和多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多个旋流反应室以矩阵排列方式布置在絮凝池内,每个靠近絮凝池两侧内壁的旋流反应室分别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设置有放空管及管路阀门的旋流反应室与其侧向相邻的一个旋流反应室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空管,每个旋流反应室上均设置有以上水孔和下水孔,每个旋流反应室的上水孔和下水孔错位排列,除首个旋流反应室和最末的旋流反应室外,所有旋流反应室中任一旋流反应室的进水孔与其上一个串联的旋流反应室的出水孔连通,连按照上水孔与上水孔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东李裕铎唐剑安德重李加旺黄国清赵新娟任博渝韩砚萍王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