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758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包括电机、丝杆、滑动块、支撑杆、压辊、圆珠、油墨箱、连接管道、限位板、圆形齿轮、导向杆以及连接杆,所述支撑杆内部底端通过轴承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丝杆上装配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后端通过轴承与压辊相连接,所述压辊上端设置有圆珠,所述压辊后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下端装配有油墨箱,该设计提高了压线效果,所述连接杆上装配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设置有圆形齿轮,所述限位板前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杆,该设计实现了限位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压线效果,可进行快速限位。

A Roller Line for Integrated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ll-pressing line for integrated production, including a motor, a screw rod, a slider, a support rod, a press roll, a ball, an ink box, a connecting pipe, a limit plate, a circular gear, a guide rod and a connecting rod. The inner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rod through a bea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crew rod is fixed with a motor. The screw rod is equipped with a sliding block. The back end of the sliding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ing roller through a bear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pressing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a ball, the back end of the pressing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pe through a bearing,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equipped with an ink box. The design improves the pressing effect. The connecting rod is equipped with a guide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guide rod is equipped with a circular gear, and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limit plate is fixed. The guide rod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limit.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use, easy to operate, improves the effect of wire pressing, and can carry out fast lim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属于一体化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在进行使用时,通常是进行人工加入油墨,而且在加入油墨时需要进行停机,操作复杂,现有的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在对板材进行输送时,由于没有限位机构,导致板材容易倾斜,进而造成辊压线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压线效果,可进行快速限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包括辊压机构、固定杆、传送带、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所述辊压机构下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前端面相连接,所述传送带前端设置有限位机构一,所述传送带后端装配有限位机构二,所述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辊压机构左右两侧,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电机、丝杆、滑动块、支撑杆、压辊、圆珠、油墨箱、连接管道以及导流槽,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内部底端通过轴承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下端通过法兰盘与支撑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装配有滑动块,且滑动块设置在支撑杆内部,所述滑动块后端通过轴承与压辊相连接,所述压辊上端设置有圆珠,所述压辊后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下端装配有油墨箱,且油墨箱安装在传送带右端,所述压辊内部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设置在圆珠下端,且导流槽后端安装有连接管道,所述限位机构一包括限位板、圆形齿轮、导向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前端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装配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设置有圆形齿轮,所述圆形齿轮通过转轴与连接杆上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设置在连接杆后端面,所述限位板前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杆,所述限位板设置在传送带上端面。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一结构相同,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二结构相同,所述限位机构一与限位机构二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齿轮环形侧面下端与齿条杆进行齿轮啮合,且齿条杆镶嵌在导向杆上端面,所述连接杆前端加工有导向槽。进一步地,所述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与滑动块相连接,所述滑动块左右两端均通过滑轨与支撑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压辊环形侧面加工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圆珠下端设置有套筒,且套筒下端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安装在导流槽内部底端,且套筒下端加工有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水泵,所述限位板后端面等距安装有至少两个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本技术通过添加电机、丝杆、滑动块、支撑杆、压辊、圆珠、油墨箱、连接管道以及导流槽,该设计实现了对不同厚度的板材进行压线,同时也可进行自动输送油墨,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在进行使用时,通常是进行人工加入油墨,而且在加入油墨时需要进行停机,操作复杂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添加限位板、圆形齿轮、导向杆以及连接杆,该设计实现了对板材进行限位,避免板材输送时的倾斜,提高了压线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在对板材进行输送时,由于没有限位机构,导致板材容易倾斜,进而造成辊压线误差较大的问题。因添加齿条杆,该设计便于导向杆的移动,因添加滚珠螺母副,该设计实现了将转动运行变为直线运行,因添加套筒、弹簧以及通孔,该设计便于圆珠的移动,因添加水泵,该设计便于油墨的输送,因添加滚轮,该设计便于板材的移动,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压线效果,可进行快速限位。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中辊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中限位机构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辊压机构、2-固定杆、3-传送带、4-限位机构一、5-限位机构二、11-电机、12-丝杆、13-滑动块、14-支撑杆、15-压辊、16-圆珠、17-油墨箱、18-连接管道、19-导流槽、41-限位板、42-圆形齿轮、43-导向杆、44-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包括辊压机构1、固定杆2、传送带3、限位机构一4以及限位机构二5,辊压机构1下端安装有固定杆2,固定杆2通过螺栓与传送带3前端面相连接,传送带3前端设置有限位机构一4,传送带3后端装配有限位机构二5,限位机构一4以及限位机构二5分别设置在辊压机构1左右两侧。辊压机构1包括电机11、丝杆12、滑动块13、支撑杆14、压辊15、圆珠16、油墨箱17、连接管道18以及导流槽19,支撑杆14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杆2相连接,支撑杆14内部底端通过轴承与丝杆12相连接,丝杆12上端固定有电机11,电机11下端通过法兰盘与支撑杆14相连接,丝杆12上装配有滑动块13,且滑动块13设置在支撑杆14内部,滑动块13后端通过轴承与压辊15相连接,压辊15上端设置有圆珠16,压辊15后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道18相连接,连接管道18下端装配有油墨箱17,且油墨箱17安装在传送带3右端,压辊15内部开设有导流槽19,且导流槽19设置在圆珠16下端,且导流槽19后端安装有连接管道18,该设计提高了压线效果。限位机构一4包括限位板41、圆形齿轮42、导向杆43以及连接杆44,连接杆44下端通过螺栓与传送带3前端面相连接,连接杆44上装配有导向杆43,导向杆43上端设置有圆形齿轮42,圆形齿轮42通过转轴与连接杆44上端相连接,限位板41设置在连接杆44后端面,限位板41前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杆43,限位板41设置在传送带3上端面,该设计实现了限位的功能。限位机构一4以及限位机构二5均设有两个,两个限位机构一4结构相同,两个限位机构二5结构相同,限位机构一4与限位机构二5结构相同,圆形齿轮42环形侧面下端与齿条杆进行齿轮啮合,且齿条杆镶嵌在导向杆43上端面,连接杆44前端加工有导向槽,丝杆12通过滚珠螺母副与滑动块13相连接,滑动块13左右两端均通过滑轨与支撑杆14相连接,电机11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压辊15环形侧面加工有防滑纹,圆珠16下端设置有套筒,且套筒下端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安装在导流槽19内部底端,且套筒下端加工有通孔,连接管道18上安装有水泵,限位板41后端面等距安装有至少两个滚轮。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将板材放置在传送带3上端面,然后使用人员转动圆形齿轮42,因为圆形齿轮42环形侧面下端与齿条杆进行齿轮啮合,所以圆形齿轮42转动带动导向杆43沿着导向槽向后移动,进而带动限位板41向后移动,限位板41向后移动从而与板材相接触,然后停止转动圆形齿轮42,然后按照上述步骤操作限位机构二5,该设计实现了对板材进行限位。然后启动电机11,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包括辊压机构、固定杆、传送带、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下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前端面相连接,所述传送带前端设置有限位机构一,所述传送带后端装配有限位机构二,所述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辊压机构左右两侧;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电机、丝杆、滑动块、支撑杆、压辊、圆珠、油墨箱、连接管道以及导流槽,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内部底端通过轴承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下端通过法兰盘与支撑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装配有滑动块,且滑动块设置在支撑杆内部,所述滑动块后端通过轴承与压辊相连接,所述压辊上端设置有圆珠,所述压辊后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下端装配有油墨箱,且油墨箱安装在传送带右端,所述压辊内部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设置在圆珠下端,且导流槽后端安装有连接管道;所述限位机构一包括限位板、圆形齿轮、导向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前端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装配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设置有圆形齿轮,所述圆形齿轮通过转轴与连接杆上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设置在连接杆后端面,所述限位板前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导向杆,所述限位板设置在传送带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一体化生产的辊压线,包括辊压机构、固定杆、传送带、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下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前端面相连接,所述传送带前端设置有限位机构一,所述传送带后端装配有限位机构二,所述限位机构一以及限位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辊压机构左右两侧;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电机、丝杆、滑动块、支撑杆、压辊、圆珠、油墨箱、连接管道以及导流槽,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内部底端通过轴承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下端通过法兰盘与支撑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装配有滑动块,且滑动块设置在支撑杆内部,所述滑动块后端通过轴承与压辊相连接,所述压辊上端设置有圆珠,所述压辊后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下端装配有油墨箱,且油墨箱安装在传送带右端,所述压辊内部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设置在圆珠下端,且导流槽后端安装有连接管道;所述限位机构一包括限位板、圆形齿轮、导向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前端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装配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设置有圆形齿轮,所述圆形齿轮通过转轴与连接杆上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光绪李宏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普瑞玛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