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574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17:45
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其包括弹性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设置在弹性板的下侧,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一气囊的下侧;第二气囊可通过连接注射器来调节其中的气体量;在所述第二气囊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用于压迫穿刺点;所述凸起部还包括有环绕其设置的朝向凸起部的侧下方延伸的支撑壁,支撑壁的下边缘与凸起部之间形成预定距离;凸起部和支撑壁由硅胶制成。

Radial artery puncture point compressor

A radial artery puncture point compressor comprises an elastic plate, a first balloon and a second balloon; the first balloo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elastic plate, and the second balloo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rst balloon; the second balloon can adjust the amount of gas therein by connecting a syringe; the lower side of the second balloon is provided with a downward extending protrusion, which is used to compress the puncture point; The part also includes a support wall which extends downward and downward to the side of the protrusion arranged around it, forming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edge of the support wall and the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support wall are made of silica g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如图4-5所示,其包括弹性板11、第一气囊14、第二气囊15、粘接带12、13、接头18、管路17。粘接带12、13分别设置在弹性板11的左右两侧;第一气囊14设置在弹性板11下侧,第一气囊为封闭气囊,其中含有固定量的气体;第二气囊15设置在第一气囊14下侧,第二气囊14为可调节气囊,其连接有气路17和接头18,接头18中插入注射器的乳头时,接头18打开,可通过注射器对第二气囊15进行注气或者放气;当注射器的乳头拔出时,接头18关闭。桡动脉穿刺后,大约每半小时要放一次气,逐渐减缓对穿刺点的压迫,只要穿刺点不渗血即可。桡动脉穿刺前患者需要注入造影剂,因此穿刺后患者需要大量喝水排尿,以尽快排出造影剂。这样,患者就需要不时的活动,活动时经常会造成第二气囊移位,使得第二气囊的鼓起的最高处不是压迫在穿刺点上,穿刺点的压力不足,引起渗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穿刺点的压迫被移动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其包括弹性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设置在弹性板的下侧,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一气囊的下侧;第二气囊可通过连接注射器来调节其中的气体量;在所述第二气囊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用于压迫穿刺点;所述凸起部还包括有环绕其设置的朝向凸起部的侧下方延伸的支撑壁,支撑壁的下边缘与凸起部之间形成预定距离;凸起部和支撑壁由硅胶制成。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下端与支撑壁的下边缘齐平。由于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在第二气囊下进一步设置凸起部和支撑壁,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被挤入支撑壁与凸起部之间的空间中,对凸起部在皮肤表面的位置有固定作用。一旦凸起部由于患者的活动倾斜了,支撑壁被压缩,也会提供弹力,使得凸起部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凸起部和支撑壁与患者的皮肤结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在现有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了凸起部和支撑壁,其他部分与现有技术均相同。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包括:弹性板11、第一气囊14、第二气囊15、粘接带12、13、接头18、管路17。粘接带12、13分别设置在弹性板11的左右两侧;第一气囊14设置在弹性板11下侧,第一气囊为封闭气囊,其中含有固定量的气体;第二气囊15设置在第一气囊14下侧,第二气囊14为可调节气囊,其连接有气路17和接头18,接头18中插入注射器的乳头时,接头18打开,可通过注射器对第二气囊15进行注气或者放气;当注射器的乳头拔出时,接头18关闭。这些都是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的。本技术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的区别在于,在第二气囊15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起部22,凸起部22用于压迫穿刺点;凸起部22还包括有环绕其设置的朝向凸起部22的侧下方延伸的支撑壁21,支撑壁21的下边缘与凸起部22之间形成预定距离;凸起部22和支撑壁21由硅胶制成。凸起部22的下端与支撑壁21的下边缘齐平。凸起部22以及支撑壁21与患者的皮肤30的结合如图6所示,一部分皮肤嵌入到支撑壁和凸起部之间的空间中,起到在皮肤表面稳固凸起部的作用,类似于吸盘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其包括弹性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设置在弹性板的下侧,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一气囊的下侧;第二气囊可通过连接注射器来调节其中的气体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气囊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用于压迫穿刺点;所述凸起部还包括有环绕其设置的朝向凸起部的侧下方延伸的支撑壁,支撑壁的下边缘与凸起部之间形成预定距离;凸起部和支撑壁由硅胶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其包括弹性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设置在弹性板的下侧,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一气囊的下侧;第二气囊可通过连接注射器来调节其中的气体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气囊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用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谷沫丽王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