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37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机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侧壁的中部上设置有第一减震条,第一减震条与凹槽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将手机放入壳体的凹槽内,由凹槽内两侧的第一减震条顶住手机的侧壁,由第一减震条进行第一层防震保护,同时第一减震条与凹槽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进行第二层防震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层防震防保,增加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触摸屏手机使用者越来越多;然而触摸屏手机的使用者通常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手机不经意摔了几次之后,触摸屏没反应或者显示屏不亮了;这样问题的产生,除了使用者不小心之外,其原因就在于手机的抗摔性差,换言之,就是手机防震性能不足。专利名称为具有防震结构的手机壳(公开号为CN203788334U),公开了具有防震结构的手机壳,包括壳体和防震结构,防震结构设在壳体内;防震结构包括圆角矩形垫圈和角垫,在圆角矩形垫圈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装配槽,角垫为一个棱角为圆角的三棱柱形弹性角垫,三棱柱形弹性角垫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圆角矩形垫圈外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四个角的每个角上都装配有两个所述三棱柱形弹性角垫;装配在所述壳体同一个角上的两个所述三棱柱形弹性角垫分别位于所述圆角矩形垫圈的上下两侧;该手机壳结构复杂且减震效果不是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通过凹槽放置手机,再通过第一减震条顶住手机的侧壁进行第一层减震防护,然后再通过第一橡胶垫进行第二层减震防护,进行双层减震防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中部上设置有用于顶住手机的第一减震条,所述第一减震条与所述凹槽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凹槽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减震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减震条处于所述凹槽的顶壁中间,所述第二减震条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二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条。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减震条处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中间,所述第三减震条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三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镂空泡,所述镂空泡内为中空结构。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镂空泡内放置有若干个橡胶球。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镂空泡的数量为5个~20个。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球的数量为2个~12个。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凸点。在本技术内,将手机放入壳体的凹槽内,由凹槽内两侧的第一减震条顶住手机的侧壁,由第一减震条进行第一层防震保护,同时第一减震条与凹槽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进行第二层防震保护,本技术采用双层防震防保,增加减震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附图标记:1-壳体,2-凹槽,21-第一减震条,22-第二减震条,23-第三减震条,24-镂空泡,25-第一橡胶垫,26-第二橡胶垫,27-第三橡胶垫,28-橡胶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凹槽2,凹槽2的侧壁的中部上设置有用于顶住手机的第一减震条21,第一减震条21与凹槽2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25。在本技术内,将手机放入壳体1的凹槽2内,由凹槽2内两侧的第一减震条21顶住手机的侧壁,由第一减震条21进行第一层防震保护,同时第一减震条21与凹槽2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25,第一橡胶垫25进行第二层防震保护,本技术采用双层防震防保,增加减震效果。在本技术中,凹槽2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减震条22,第二减震条22顶住手机的顶部,对手机的顶部进行减震防护。进一步,第二减震条22处于凹槽2的顶壁中间,第二减震条22与凹槽2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二容纳空间,两个第二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垫25,通过第二橡胶垫25对手机的顶部进行第二层减震防护。在本技术中,凹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条23,对手机的底部进行减震防护。进一步,第三减震条23处于凹槽2的底壁中间,第三减震条23与凹槽2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三容纳空间,两个第三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三橡胶垫27,第三橡胶垫27对手机的底部进行第二层减震防护。在本技术中,凹槽2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镂空泡24,镂空泡24内为中空结构,通过镂空泡24进行对手机的背部减震防护。进一步,镂空泡24内放置有若干个橡胶球28,通过橡胶球28进一步进行减震效果,相当于是二次减震,对手机的背部形成双层减震防护;更进一步,壳体1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凸点3,对手机的背部形成第三层减震防护。在本技术中,镂空泡24的数量为5个~20个;作为优选,镂空泡24的数量为12个。在本技术中,橡胶球28的数量为2个~12个;作为优选,橡胶球28的数量为9个。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中部上设置有用于顶住手机的第一减震条,所述第一减震条与所述凹槽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中部上设置有用于顶住手机的第一减震条,所述第一减震条与所述凹槽的顶壁、底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减震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条处于所述凹槽的顶壁中间,所述第二减震条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两个第二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楷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衍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