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屠丽菡专利>正文

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30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51
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它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数据接头、传输线、下壳体、插头、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数据接头穿插连接于上壳体,控制电路板位于上壳体的内部,传输线的一端与上壳体相连接,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的上方与插头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设置有第一强磁片,下壳体设置有第二强磁片,通过第一强磁片与第二强磁片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产品坚固美观,拉不断;内置功能强大传输数据一体,方便携带;设置有强磁片,轻松锁住箱包,不易丢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数据线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数据线扮演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充电、数据分享传输等各种场景下都离不开数据线,同时智能设备的续航、存储容量小等问题也渐渐凸显,人们外出时可能需要一一检查是否携带了足够的设备辅助配件,常见的比如就有移动电源、USB连接线、U盘、OTG连接线等,为了避免漏带任何一种组件而频繁检查,不仅繁琐,而且零件非常零散,非常容易漏带或丢失,还会造成容纳包的混乱,成为现在许多人的一种烦恼。因此,急需一种具有高度集成性,且能满足人们各种功能需求的便携式数据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既是充电数据线又是U盘的数据线,它的结构简单,方便携带且不易折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1、数据接头2、传输线3、下壳体4、插头5、控制电路板6;所述的数据接头2穿插连接于上壳体1,控制电路板6位于上壳体1的内部,传输线3的一端与上壳体1相连接,传输线3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4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4的上方与插头5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1设置有第一强磁片11,下壳体4设置有第二强磁片41,通过第一强磁片11与第二强磁片41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1与下壳体4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所述的控制电路板6包含控制芯片61、蓝牙模块62、存储模块63、快充电路模块64、读卡模块65;所述的蓝牙模块62、存储模块63、快充电路模块64、读卡模块65均与控制芯片61连接。所述的传输线3由内至外设置有滤芯层31、第一绝缘层32、铝箔层33、网丝层34、第二绝缘层35与编织层36。所述的编织层36为复合材料结构,所述的第一绝缘层32与第二绝缘层35均为天然橡胶材料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数据接头接穿插连接于上壳体,控制电路板位于上壳体的内部,传输线的一端与上壳体相连接,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的上方与插头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设置有第一强磁片,下壳体设置有第二强磁片,通过第一强磁片与第二强磁片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产品坚固美观,拉不断;内置功能强大传输数据一体,方便携带;设置有强磁片,轻松锁住箱包,不易丢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传输线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上壳体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控制电路板6的工作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上壳体1、数据接头2、传输线3、下壳体4、插头5、控制电路板6、第一强磁片11、滤芯层31、第一绝缘层32、铝箔层33、网丝层34、第二绝缘层35、编织层36、第二强磁片41、控制芯片61、蓝牙模块62、存储模块63、快充电路模块64、读卡模块65。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1、数据接头2、传输线3、下壳体4、插头5、控制电路板6;所述的数据接头2穿插连接于上壳体1,控制电路板6位于上壳体1的内部,传输线3的一端与上壳体1相连接,传输线3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4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4的上方与插头5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1设置有第一强磁片11,下壳体4设置有第二强磁片41,通过第一强磁片11与第二强磁片41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所述的控制电路板6包含控制芯片61、蓝牙模块62、存储模块63、快充电路模块64、读卡模块65;所述的蓝牙模块62、存储模块63、快充电路模块64、读卡模块65均与控制芯片61连接。所述的传输线3由内至外设置有滤芯层31、第一绝缘层32、铝箔层33、网丝层34、第二绝缘层35与编织层36。所述的编织层36为复合材料结构,所述的第一绝缘层32与第二绝缘层35均为天然橡胶材料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数据接头接穿插连接于上壳体,控制电路板位于上壳体的内部,传输线的一端与上壳体相连接,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的上方与插头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设置有第一强磁片,下壳体设置有第二强磁片,通过第一强磁片与第二强磁片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产品坚固美观,拉不断;内置功能强大传输数据一体,方便携带;设置有强磁片,轻松锁住箱包,不易丢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1)、数据接头(2)、传输线(3)、下壳体(4)、插头(5)、控制电路板(6);所述的数据接头(2)穿插连接于上壳体(1),控制电路板(6)位于上壳体(1)的内部,传输线(3)的一端与上壳体(1)相连接,传输线(3)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4)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4)的上方与插头(5)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1)设置有第一强磁片(11),下壳体(4)设置有第二强磁片(41),通过第一强磁片(11)与第二强磁片(41)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1)与下壳体(4)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1)、数据接头(2)、传输线(3)、下壳体(4)、插头(5)、控制电路板(6);所述的数据接头(2)穿插连接于上壳体(1),控制电路板(6)位于上壳体(1)的内部,传输线(3)的一端与上壳体(1)相连接,传输线(3)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壳体(4)的下方,所述的下壳体(4)的上方与插头(5)相连接,所述的上壳体(1)设置有第一强磁片(11),下壳体(4)设置有第二强磁片(41),通过第一强磁片(11)与第二强磁片(41)的吸附或分离,上壳体(1)与下壳体(4)的位置相对应的吸附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盘的数据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丽菡
申请(专利权)人:申屠丽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