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303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电路板以及安装螺丝,壳体由前壳和后壳对接构成,前壳上成型有第一套管部,后壳上成型有第二套管部,电路板上成型有穿孔,前壳的前壁上设有硅胶垫圈,端子插孔位于硅胶垫圈内侧,前壳与后壳之间设有橡胶垫片,前壳底部成型有穿线管,外接导线由穿线管穿入,穿线管内成型有第一环形坡面,穿线管内装有橡胶圈,橡胶圈上成型有与第一环形坡面匹配的第二环形坡面,螺纹连接在穿线管下端的压块将橡胶圈压紧;在第一套管部和第二套管部对接处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与安装螺丝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电磁阀插头的结构合理,具有很好的防水防尘效果,并能有效避免安装螺丝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电磁阀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属于电磁阀附件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广泛应用于通讯、航空、航海以及汽车等领域的电磁阀插头(也称电磁阀连接器)的防水防尘效果较为一般,水和灰尘进入电磁阀插头内都会其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事故,因此现有的电磁阀插头的结构还存在有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尘防水效果佳,且能防止安装螺丝脱落的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电路板以及用于安装该电磁阀插头的安装螺丝,所述壳体由前壳和后壳对接构成,所述前壳中央位置成型有第一套管部,所述后壳中央位置成型有第二套管部,所述电路板上成型有穿孔,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对接时,所述第二套管部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套管部对接,所述安装螺丝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部及所述第二套管部内,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若干端子,所述前壳上设有与所述端子数量相等的端子插孔,所述端子插装在对应的端子插孔内,所述前壳的前壁上设置有硅胶垫圈,所述端子插孔位于所述硅胶垫圈内侧,所述前壳与后壳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所述前壳的底部成型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电路板(2)以及用于安装该电磁阀插头的安装螺丝(3),所述壳体(1)由前壳(11)和后壳(12)对接构成,所述前壳(11)中央位置成型有第一套管部(13),所述后壳(12)中央位置成型有第二套管部(14),所述电路板(2)上成型有穿孔,所述前壳(11)与所述后壳(12)对接时,所述第二套管部(14)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套管部(13)对接,所述安装螺丝(3)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部(13)及所述第二套管部(14)内,所述电路板(2)上电连接有若干端子(4),所述前壳(11)上设有与所述端子(4)数量相等的端子插孔(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电磁阀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电路板(2)以及用于安装该电磁阀插头的安装螺丝(3),所述壳体(1)由前壳(11)和后壳(12)对接构成,所述前壳(11)中央位置成型有第一套管部(13),所述后壳(12)中央位置成型有第二套管部(14),所述电路板(2)上成型有穿孔,所述前壳(11)与所述后壳(12)对接时,所述第二套管部(14)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套管部(13)对接,所述安装螺丝(3)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部(13)及所述第二套管部(14)内,所述电路板(2)上电连接有若干端子(4),所述前壳(11)上设有与所述端子(4)数量相等的端子插孔(15),所述端子(4)插装在对应的端子插孔(15)内,所述前壳(11)的前壁上设置有硅胶垫圈(6),所述端子插孔(15)位于所述硅胶垫圈(6)内侧,所述前壳(11)与后壳(12)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16),所述前壳(11)的底部成型有穿线管(17),所述穿线管(17)的管腔与所述内腔连通,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的外接导线由所述穿线管(17)穿入,所述穿线管(17)内成型有第一环形坡面(171),所述穿线管(17)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得士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