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屏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99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全屏终端,包括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的机体和设于机体背面的可翻转的摄像头组件,其中,机体背面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一边贯通机体一侧壁形成一开口,摄像头组件嵌入容置槽内且与容置槽上靠近开口的两侧内壁可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正面可为全面屏设计,正面无需设置摄像头组件,因此不存在前摄像头结构来占据正面的区域,极大的提高了正面显示区域占据设备正面的比例,使得设备正面的屏占比最大化设计,满足了产品的外观很强的视觉冲击,提高了产品的外观竞争力。同时,摄像头组件可通过翻转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且摄像头组件只需设置一个,减少了摄像头组件的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屏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全屏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移动通讯设备越来越普遍,智能移动设备的显示屏也越来越大。在智能设备使用大显示屏的同时,设备的整机尺寸也需要做的更具便携性。在此趋势情况下,超大屏占比的设备将成为趋势。超大屏占比的设备具有显示区域占整机正面更大的特点。设备尺寸要小,显示区域要大,这种设备的变化趋势对于设备的尺寸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流行超大屏占比的情况下,现有的设备还需要具有前后摄像头。带前摄像头的设备本身在设计时,如何减小前摄像头占据设备正面的面积,这对设备设计方挑战很大。如何降低设备前摄像头占据整个设备正面的面积是很多设备厂商的重点发展方向,降低设备前摄像头的面积,将对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多个摄像头的设置也增加了设备的研发费用,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屏终端,以低成本的实现全面屏高屏占比的设计。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在一个总体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屏终端,包括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的机体和设于所述机体背面的可翻转的摄像头组件,其中,所述机体背面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一边贯通所述机体一侧壁形成一开口,所述摄像头组件嵌入所述容置槽内且与所述容置槽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两侧内壁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容置槽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两侧内壁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嵌于所述容置槽的壳体及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摄像装置,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处设有转轴,所述摄像头组件和所述机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孔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摄像头组件可绕所述转轴翻转0°~180°。优选地,所述转轴贯通所述壳体,所述全屏终端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与所述连接孔可转动连接的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机体内的PCB板,另外一端连接所述摄像装置。优选地,所述机体背面靠近所述容置槽处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凹陷部,其中,所述凹陷部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凹陷部相对且连通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摄像装置的拍摄朝向相对处设有透光的保护窗,所述保护窗包括与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头相对的第一区域和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全透光区。优选地,所述保护窗为透光镜片。优选地,所述透光镜片由玻璃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正面可为全面屏设计,正面无需设置摄像头组件,因此不存在前摄像头结构来占据正面的区域,极大的提高了正面显示区域占据设备正面的比例,使得设备正面的屏占比最大化设计,满足了产品的外观很强的视觉冲击,提高了产品的外观竞争力。同时,摄像头组件可通过翻转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且摄像头组件只需设置一个,减少了摄像头组件的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背面容置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固定于图3的壳体内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翻转180°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全屏终端包括机体1和可翻转的摄像头组件2,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体1包括相对的正面A和背面B,所述背面B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一边贯通所述机体1一侧壁形成一开口111,所述摄像头组件2嵌入所述容置槽11内且与所述容置槽11上靠近所述开口111的两侧内壁可转动连接。具体的,作为摄像头组件2与机体1的一种可转动连接方式,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容置槽11上靠近所述开口111的两侧内壁上设有连接孔12,所述摄像头组件2包括嵌于所述容置槽11的壳体21及固设于所述壳体21内的摄像装置22,所述壳体21上与所述连接孔12相对处设有转轴23,可理解的是,两个连接孔12相对设置,两个转轴23分别伸入对应的连接孔12中,所述摄像头组件2和所述机体1通过所述转轴23与所述连接孔12可转动连接。应当说明的是,当壳体21完全嵌入容置槽11内时,壳体21内固定的摄像装置22的摄像头朝向背离容置槽11底部的一侧,使得摄像装置22在翻转180°后,摄像头可朝向机体1的正面A。优选的,结合图1、图5和图6所示,可翻转的所述摄像头组件2可绕所述转轴23翻转0°~180°,其翻转0°时(即未翻转),此时摄像头组件2完全嵌入容置槽11内,摄像头组件2可作为全屏终端的后置摄像头使用,用于后置拍摄的场景;当翻转180°时(全翻转),此时摄像头组件2除了连接处嵌于容置槽11内,其余均外置,摄像头组件2可作为全屏终端的前置摄像头使用,用于前置拍摄场景。参见图3所示,翻转的摄像头组件2通过连接线3与机体1内的PCB板(未示出)连接,以便对摄像头组件2进行控制,实现摄像头组件2的开启,正常工作和关闭等控制。为了保证摄像头组件2的长久使用,优选的,连接线3具有耐弯折的特点,在整个摄像头组件2被旋转的情况下,此连接线3的连接状态在摄像头组件2处于任意旋转位置时,都保证摄像头组件2和机体1内PCB板的连接正常。继续参见图3,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线3连接的可靠性,壳体31两侧的转轴23与壳体31贯通,优选的,转轴23为管状,连接线3穿过与所述连接孔12可转动连接的管状转轴23后一端连接所述机体1内的PCB板,另外一端连接所述摄像装置22。该设计可对连接线3进行保护,以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其中,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屏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的一种运行方式,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2的翻转可通过手动和自动控制的双重控制模式来实现。其中,在自动控制过程中,操作者可打开终端内的控制界面,通过与控制界面的交互,实现对摄像头组件2的控制;手动控制模式是为了在操作者在抓拍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开终端内的控制界面时,操作者可直接手动翻转摄像头组件,当操作者在翻转的摄像头组件2的起始,便会触发终端直接打开控制该摄像头组件2的控制界面,此时,操作者可直接与控制界面交互,进一步对摄像头组件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的控制可包括打开、翻转、拍摄、关闭等。在上述双重控制模式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可将本实施例的全屏终端的听筒设于所述壳体21内,设于壳体21内听筒同样通过连接线连接至机体1内的PCB板,在需要使用听筒时,可通过自动控制或手动对听筒进行控制,该方式可减少全屏终端正面听筒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正面显示区域占据设备正面的比例。因此,参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的机体(1)和设于所述机体(1)背面的可翻转的摄像头组件(2),其中,所述机体(1)背面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一边贯通所述机体(1)一侧壁形成一开口(111),所述摄像头组件(2)嵌入所述容置槽(11)内且与所述容置槽(11)上靠近所述开口(111)的两侧内壁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的机体(1)和设于所述机体(1)背面的可翻转的摄像头组件(2),其中,所述机体(1)背面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一边贯通所述机体(1)一侧壁形成一开口(111),所述摄像头组件(2)嵌入所述容置槽(11)内且与所述容置槽(11)上靠近所述开口(111)的两侧内壁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上靠近所述开口(111)的两侧内壁上设有连接孔(12),所述摄像头组件(2)包括嵌于所述容置槽(11)的壳体(21)及固设于所述壳体(21)内的摄像装置(22),所述壳体(21)上与所述连接孔(12)相对处设有转轴(23),所述摄像头组件(2)和所述机体(1)通过所述转轴(23)与所述连接孔(12)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2)可绕所述转轴(23)翻转0°~18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3)贯通所述壳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近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