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398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15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包括待加固双T板、锚固组件、张拉组件、转向组件和钢绞线;锚固组件包括左端锚固件、右端锚固件和中部锚固件,左端锚固件和右端锚固件分别设置在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张拉组件包括左张拉件和右张拉件,钢绞线的一端与锚固件连接,另一端与张拉件连接,通过对钢绞线施加张拉力能够实现负荷状态下双T板的加固,提高双T板承载力,减小双T板变形,避免弯、剪裂缝,保证双T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An External Prestressing Reinforcement Device and Reinforcement Method for Double T-Plate Middle Tension

This application provides an external prestressing reinforcement device and a reinforcement method for the middle tensioning of a double T-plate, including a double T-plate to be strengthened, an anchorage component, a tensioning component, a steering component and a steel strand; the anchorage component includes a left-end anchorage component, a right-end anchorage component and a middle anchorage component; the left-end anchorage component and a right-end anchorage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wo ends of the panel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tensio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left-end anchorage component and a right- Left tensioner and right tensioner, one end of steel strand is connected with ancho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ensioner. By applying tension force to steel strand, double T-plate can be strengthened under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double T-plate can be improved, deformation of double T-plate can be reduced, bending and shear cracks can be avoided, and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f double T-plate can be ensu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本申请涉及双T板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且分布范围较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本世纪初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由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紧张,工业厂房屋面一般面积较大,因此是安装太阳能板的最佳选择。由于双T板的受压区域截面较大,具有良好的结构力学性能,是目前厂房建造常用的钢筋水泥预制件。混凝土双T板的基本结构为两条垂直梁与水平顶板整体预制,截面呈双T形,梁与水平顶板衔接处圆角过渡。由于太阳能板自身恒荷载及安装荷载超过原设计荷载,会造成双T板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弯、剪裂缝及挠度超过规范限制的等问题。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加固方法主要有粘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加大截面法,以上方法虽然能够增大双T板的强度,但是均不适用于负荷状态及解决挠度过大问题。并且,传统双T板底部预应力筋为先张法预应力筋,一般呈直线型布置,针对竖向均布荷载,预应力筋起不到抗剪切作用,而折线形预应力筋可以提高双T板端部抗剪切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T板处于负荷状态时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弯、剪裂缝及挠度超过规范限制的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包括待加固双T板、锚固组件、张拉组件、转向组件和钢绞线;待加固双T板包括面板和肋梁,肋梁包括左肋梁和右肋梁,左肋梁和右肋梁分别设置在面板的两侧;锚固组件包括左端锚固件、右端锚固件和中部锚固件;左端锚固件和右端锚固件分别设置在左肋梁和右肋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所述中部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外侧中部的左中部锚固件和设置在右肋梁外侧中部的右中部锚固件;张拉组件包括左张拉件和右张拉件,左张拉件设置在左肋梁上远离右肋梁的一侧的中部;右张拉件设置在右肋梁上远离左肋梁的一侧的中部;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左侧的左第一转向件和左肋梁右侧的左第二转向件,以及设置在右肋梁左侧的右第一转向件和右肋梁右侧的右第二转向件;左中部锚固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通过第一左支杆和第一右支杆相连,第一左挡板上设有第一左导向孔,第一右挡板上设有第一右导向孔,第一左导向孔和第一右导向孔内均固定的设有管状的第一锥形锚固件,第一锥形锚固件的大口端直径大于第一左导向孔的直径,小口端直径小于第一左导向孔的直径;第一左挡板、第一右挡板、第一左支杆和第一右支杆围合成左间隙,左张拉件设置在左间隙内;右中部锚固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通过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相连,第二左挡板上设有第二左导向孔,第二右挡板上设有第二右导向孔,第二左导向孔和第二右导向孔内均固定的设有第二锥形锚固件,第二左挡板、第二右挡板、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围合成右间隙,右张拉件设置在右间隙内;所述左端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外侧左端与面板相交处的左第一锚固件和设置在右肋梁外侧左端与面板相交处的右第一锚固件;所述右端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外侧右端与面板相交处的左第二锚固件和设置在右肋梁外侧右端与面板相交处的右第二锚固件;钢绞线包括设置在左肋梁外侧的左第一钢绞线和左第二钢绞线,以及设置在右肋梁外侧的右第一钢绞线和右第二钢绞线;左第一钢绞线的一端通过第一锥形锚固件与左第一锚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第一转向件后穿过第一左挡板上的第一左导向孔与左张拉件连接;左第二钢绞线的一端与左第二锚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第二转向件后穿过第一右挡板上的第一右导向孔,并通过第一右挡板上的第一锥形锚固件与第一右挡板固定连接;右第一钢绞线的一端与通过第二锥形锚固件与右第一锚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第一转向件后穿过第二左挡板上的第二左导向孔与右张拉件固定连接;右第二钢绞线的一端与右第二锚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第二转向件后穿过第二右挡板上的第二右导向孔,并通过第二右挡板上的第二锥形锚固件与第二右挡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左第一锚固件、右第一锚固件、左第二锚固件和右第二锚固件结构相同;所述左第一锚固件包括锚固件固定板,锚固件固定板的一侧倾斜的设有圆钢管,圆钢管的直径大于钢绞线的直径,圆钢管的左上端的管腔内设有管状第三锥形锚固件,第三锥形锚固件的大口端与圆钢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左第一钢绞线的一端穿过第三锥形锚固件从圆钢管的上端伸出,左第一钢绞线通过第三锥形锚固件与圆钢管固定连接,左第一钢绞线的另一端从圆钢管的底端伸出。优选的,所述左第一转向件、左第二转向件、右第一转向件和、右第二转向件结构相同;所述左第一转向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杆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底部通过弧形连接板连接,钢绞线绕过对应的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对钢绞线起到导向作用;所述弧形连接板底部两端分别设有挡板,用于将钢绞线限制在两挡板之间。优选的,所述锚固组件、张拉组件和转向组件上均设有安装孔,待加固双T板上设有与安装孔相适应的定位孔;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分别穿过左第一锚固件、左第二锚固件、左第一转向件和左第二转向件上的安装孔,及对应的左肋梁上定位孔,将左第一锚固件、左第二锚固件、左第一转向件和左第二转向件分别固定在左肋梁上;锁紧件分别穿过右第一锚固件、右第二锚固件、右第一转向件和右第二转向件上的安装孔,及对应的右肋梁上的定位孔,将右第一锚固件、右第二锚固件、右第一转向件和右第二转向件分别固定在右肋梁上。优选的,所述锁紧件采用对拉螺栓。优选的,所述左张拉件和右张拉件均采用液压千斤顶。优选的,所述左张拉件和右张拉件上均设有拉力值显示装置。优选的,一种根据权利要求至任一所述的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锚固组件、张拉组件和钢绞线,分别将锚固组件和张拉组件固定安装在双T板上对应的位置;步骤二,将左张拉件放置到左中部锚固件的左间隙内,将右张拉件放置在右中部锚固件的右间隙内;步骤三,将左第一钢绞线的一端绕过左第一转向件后与左第一锚固件固定连接,左第一钢绞线的另一端穿过左中部锚固件上的第一左导向孔与左张拉件固定连接;左第二钢绞线的一端绕过左第二转向件后与左第二锚固件固定连接,左第二钢绞线的另一端穿过左中部锚固件并与第一右导向孔中第一锥形锚固件固定连接;步骤四,将右第一钢绞线的一端绕过右第一转向件后与右第一锚固件固定连接,右第一钢绞线的另一端穿过右中部锚固件的第一左导向孔与右张拉件固定连接;将右第二钢绞线的一端绕过右第二转向件后与右第二锚固件固定连接,右第二钢绞线的另一端穿过右中部锚固件,并与第一右导向孔中第一锥形锚固件固定连接;步骤五,启动左张拉件,对左第一钢绞线施加拉力,将左第一钢绞线张紧在左肋梁的表面,左张拉件受到左第一钢绞线的反作用力后,带动左中部锚固件向左第一钢绞线靠近,从而将左第二钢绞线张紧在左肋梁的表面;步骤六,启动右张拉件,对右第一钢绞线施加拉力,将右第一钢绞线张紧在右肋梁的表面,右张拉件受到右第一钢绞线的反作用力后,带动右中部锚固件向右第一钢绞线靠近,从而将右第二钢绞线张紧在右肋梁的表面;当左张拉件和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加固双T板、锚固组件、张拉组件、转向组件和钢绞线;待加固双T板包括面板(1)和肋梁,肋梁包括左肋梁(2)和右肋梁(3),左肋梁(2)和右肋梁(3)分别设置在面板(1)的两侧;锚固组件包括左端锚固件、右端锚固件和中部锚固件;左端锚固件和右端锚固件分别设置在左肋梁(2)和右肋梁(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所述中部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中部的左中部锚固件(10)和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中部的右中部锚固件(11);张拉组件包括左张拉件(4)和右张拉件(5),左张拉件(4)设置在左肋梁(2)上远离右肋梁(3)的一侧的中部;右张拉件(5)设置在右肋梁(3)上远离左肋梁(2)的一侧的中部;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左侧的左第一转向件(16)和左肋梁右侧的左第二转向件(17),以及设置在右肋梁(3)左侧的右第一转向件(18)和右肋梁右侧的右第二转向件(19);左中部锚固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挡板(101)和第一右挡板(102),第一左挡板(101)和第一右挡板(102)通过第一左支杆(103)和第一右支杆(104)相连,第一左挡板(101)上设有第一左导向孔(105),第一右挡板(102)上设有第一右导向孔(106),第一左导向孔(105)和第一右导向孔(106)内均固定的设有管状的第一锥形锚固件(107),第一锥形锚固件(107)的大口端直径大于第一左导向孔(105)的直径,小口端直径小于第一左导向孔(105)的直径;第一左挡板(101)、第一右挡板(102)、第一左支杆(103)和第一右支杆(104)围合成左间隙(108),左张拉件(4)设置在左间隙(108)内;右中部锚固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左挡板(111)和第二右挡板(112),第二左挡板(111)和第二右挡板(112)通过第三支杆(113)和第四支杆(114)相连,第二左挡板(111)上设有第二左导向孔(115),第二右挡板(112)上设有第二右导向孔(116),第二左导向孔(115)和第二右导向孔(116)内均固定的设有第二锥形锚固件(117),第二左挡板(111)、第二右挡板(112)、第三支杆(113)和第四支杆(114)围合成右间隙(118),右张拉件(5)设置在右间隙(118)内;所述左端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左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左第一锚固件(12)和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左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右第一锚固件(13);所述右端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右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左第二锚固件(14)和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右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右第二锚固件(15);钢绞线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的左第一钢绞线(6)和左第二钢绞线(7),以及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的右第一钢绞线(8)和右第二钢绞线(9);左第一钢绞线(6)的一端通过第一锥形锚固件(107)与左第一锚固件(1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第一转向件(16)后穿过第一左挡板(101)上的第一左导向孔(105)与左张拉件(4)连接;左第二钢绞线(7)的一端与左第二锚固件(14)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第二转向件(17)后穿过第一右挡板(102)上的第一右导向孔(106),并通过第一右挡板(102)上的第一锥形锚固件(107)与第一右挡板(102)固定连接;右第一钢绞线(8)的一端与通过第二锥形锚固件(117)与右第一锚固件(13)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第一转向件(18)后穿过第二左挡板上的第二左导向孔与右张拉件(5)固定连接;右第二钢绞线(9)的一端与右第二锚固件(15)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第二转向件(19)后穿过第二右挡板上的第二右导向孔,并通过第二右挡板上的第二锥形锚固件(117)与第二右挡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加固双T板、锚固组件、张拉组件、转向组件和钢绞线;待加固双T板包括面板(1)和肋梁,肋梁包括左肋梁(2)和右肋梁(3),左肋梁(2)和右肋梁(3)分别设置在面板(1)的两侧;锚固组件包括左端锚固件、右端锚固件和中部锚固件;左端锚固件和右端锚固件分别设置在左肋梁(2)和右肋梁(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所述中部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中部的左中部锚固件(10)和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中部的右中部锚固件(11);张拉组件包括左张拉件(4)和右张拉件(5),左张拉件(4)设置在左肋梁(2)上远离右肋梁(3)的一侧的中部;右张拉件(5)设置在右肋梁(3)上远离左肋梁(2)的一侧的中部;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左侧的左第一转向件(16)和左肋梁右侧的左第二转向件(17),以及设置在右肋梁(3)左侧的右第一转向件(18)和右肋梁右侧的右第二转向件(19);左中部锚固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挡板(101)和第一右挡板(102),第一左挡板(101)和第一右挡板(102)通过第一左支杆(103)和第一右支杆(104)相连,第一左挡板(101)上设有第一左导向孔(105),第一右挡板(102)上设有第一右导向孔(106),第一左导向孔(105)和第一右导向孔(106)内均固定的设有管状的第一锥形锚固件(107),第一锥形锚固件(107)的大口端直径大于第一左导向孔(105)的直径,小口端直径小于第一左导向孔(105)的直径;第一左挡板(101)、第一右挡板(102)、第一左支杆(103)和第一右支杆(104)围合成左间隙(108),左张拉件(4)设置在左间隙(108)内;右中部锚固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左挡板(111)和第二右挡板(112),第二左挡板(111)和第二右挡板(112)通过第三支杆(113)和第四支杆(114)相连,第二左挡板(111)上设有第二左导向孔(115),第二右挡板(112)上设有第二右导向孔(116),第二左导向孔(115)和第二右导向孔(116)内均固定的设有第二锥形锚固件(117),第二左挡板(111)、第二右挡板(112)、第三支杆(113)和第四支杆(114)围合成右间隙(118),右张拉件(5)设置在右间隙(118)内;所述左端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左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左第一锚固件(12)和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左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右第一锚固件(13);所述右端锚固件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右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左第二锚固件(14)和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右端与面板(1)相交处的右第二锚固件(15);钢绞线包括设置在左肋梁(2)外侧的左第一钢绞线(6)和左第二钢绞线(7),以及设置在右肋梁(3)外侧的右第一钢绞线(8)和右第二钢绞线(9);左第一钢绞线(6)的一端通过第一锥形锚固件(107)与左第一锚固件(1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第一转向件(16)后穿过第一左挡板(101)上的第一左导向孔(105)与左张拉件(4)连接;左第二钢绞线(7)的一端与左第二锚固件(14)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第二转向件(17)后穿过第一右挡板(102)上的第一右导向孔(106),并通过第一右挡板(102)上的第一锥形锚固件(107)与第一右挡板(102)固定连接;右第一钢绞线(8)的一端与通过第二锥形锚固件(117)与右第一锚固件(13)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第一转向件(18)后穿过第二左挡板上的第二左导向孔与右张拉件(5)固定连接;右第二钢绞线(9)的一端与右第二锚固件(15)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第二转向件(19)后穿过第二右挡板上的第二右导向孔,并通过第二右挡板上的第二锥形锚固件(117)与第二右挡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T板中部张拉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第一锚固件(12)、右第一锚固件(13)、左第二锚固件(14)和右第二锚固件(15)结构相同;所述左第一锚固件(12)包括锚固件固定板(121),锚固件固定板(121)的一侧倾斜的设有圆钢管(122),圆钢管(122)的直径大于钢绞线的直径,圆钢管(122)的左上端的管腔内设有管状第三锥形锚固件(123),第三锥形锚固件(123)的大口端与圆钢管(122)的一端固定连接,左第一钢绞线(6)的一端穿过第三锥形锚固件(123)从圆钢管(122)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栋段世薪曹文慧李窍王明明李新泰赵庆邦绳钦柱张宝明牟强胡文种道坦张翔吴冠俊冯善伦段林成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