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3943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包括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和若干微塑料单元收集器,其中收集拦网设于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上游河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降低通过入海河流向海洋输送的漂浮垃圾和微塑料颗粒数量;微塑料收集网单元等主要结构为模块化组合式设计,可以很方便的拆卸、回收或更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级滤除设计,采用漏斗网式设计,可高效的去除进水中的微塑料颗粒,有效减少更换或冲洗滤网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微塑料收集网单元设置有单向自动翻转活门装置,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开启,在水体静止或潮汐反流时关闭,可在收集微塑料的同时保证网具内微塑料不会反溢出。

A combined device for removing River floating garbage and collecting micro-plastic part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bined device for removing River floating garbage and collecting micro-plastic particles, including a large floating garbage collection block and several micro-plastic unit collectors. The collection block is located in the upstream channel of the micro-plastic unit collecto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floating garbage and micro-plastic particles transported to the sea through the rivers into the sea.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collection network unit is modular combined design, which can be easily disassembled, recycled or replaced; The multi-stage filter design and funnel network design are adopted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which can efficiently remove micro-plastic particles in the water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replacing or flushing the filter; The micro-plastic collection network uni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equipped with a one-way automatic turning valve device for water flow. Opening under impact and closing when water body is still or tidal reflux can ensure that micro-plastics in mesh will not spill back while collecting micro-pla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物清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成为一类新型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微塑料具有粒径小、数量大、可在水环境中持续富集、为多种污染物转移载体的特点,并可通过食物、饮用水等渠道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微塑料的环境污染不仅出现在海洋,也发生在陆地及大气环境。陆源微塑料为海洋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陆源微塑料向海洋中输送存在多种途径,其中随入海河流汇入为主要的途径之一。同时,入海河口地区不仅是海陆互相作用的交叉地带,也是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旅游观光抛洒产生的塑料垃圾亦会通过地表径流等汇集于海洋。查询文献显示,目前尚无针对于河流漂浮微塑料颗粒进行收集的装置,已有的各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打捞)装置并非根据微塑料特点进行设计,对于大量的微塑料颗粒通过河流向海洋输送的状况无能为力。现今缺乏一种适用于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和微塑料颗粒的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快捷且有效的对河流漂浮微塑料颗粒进行收集的组合式收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岸桩、固定缆以及与固定缆固定连接的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和若干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组成的链式微塑料收集装置,其中收集拦网设于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上游河道,所述微塑料单元收集器包括有自动翻转活门、一级漏斗式滤器、二级漏斗式滤器、三级漏斗式滤器、直插式后滤网、下浮板及配重、套筒式互连装置、上盖板,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为高强树脂长方体箱式结构,箱式结构前后两侧及上侧均为开口,箱式结构包括底板、侧壁,其中侧壁上设有若干垂直于底板的限位条及与限位条相互配合的金属制闭合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有一级漏斗式滤器、二级漏斗式滤器、三级漏斗式滤器,所述漏斗式滤器为结构相同,网目不同规格的滤器,所述侧壁的前后侧分别设有连接槽口,其中前槽口安装有自动翻转活门,后槽口连接直插式后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翻转活门为金属制垂直矩形闭合框架和固定于其上的2组自动翻转门组成,金属制垂直矩形闭合框架中央有一道中央隔断将框架分为等面积左右2部分,左右框架中央各安装有一根垂直活门轴,一对活门各安装于其上,活门轴内侧安装有一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下浮板为长度、宽度略大于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的闭合箱体结构,内部中空,下浮板上侧有与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底部面积相同的凹槽,下浮板下侧可固定一定重量的铅制配重。进一步地,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套筒式互连装置包括套筒结构和连接栓,所述连接栓底部设有关节球头,其中套筒结构分为上套筒、下套筒两部分,其中上套筒套设于连接栓上,其上套筒中央设有通孔,上套筒与下套筒相配合处设有关节窝及相互配合的内外螺纹,其中通孔的直径大于连接栓的直径。进一步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上盖板为树脂材质长方形板状结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漏斗式滤器外侧金属制闭合矩形框架为实心不锈钢、铝合金材质,漏斗状筛绢网后端有开口,为捆扎封口设计,漏斗状筛绢网材质为筛绢,规格分别依次为50目、100目、200目。进一步地,所述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为金属制垂直矩形闭合框架和固定于其上的漏斗形网具组成。垂直矩形框架结构左右两侧各有3处金属制连接环,漏斗形网具为高强度聚乙烯纤维线编织成漏斗网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直插式后滤网外侧为金属制闭合矩形框架为实心不锈钢、铝合金材质,金属制直立结构滤网为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质,后滤网规格为20网目。进一步地,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下浮板为硬度高、耐磨性强、抗老化、不析出PVC或ABS树脂材质,配重为铅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套筒式互连装置为实心不锈钢、铝合金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如下:①本专利技术可利用现有河道进行施工建设,无需对河道进行大幅改造,对环境友好,适应性广,通用性较好,节约成本;②本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通过入海河流向海洋输送的漂浮垃圾和微塑料颗粒数量,减少海洋中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源,间接可降低水产品微塑料含量,提高水产品质量,保护人体健康;③本专利技术微塑料收集网单元等主要结构为模块化组合式设计,可以很方便的拆卸、回收或更换;④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级滤除设计,采用漏斗网式设计,容积较大,可有效的去除进水中的微塑料颗粒,减少更换或冲洗滤网频率;⑤本专利技术微塑料收集网单元设置有单向自动翻转活门装置,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开启,在水体静止或潮汐反流时关闭,可在收集微塑料的同时保证网具内微塑料不会反溢出;⑥套筒式互连结构采用上套筒与下套筒相配合的方式来固定连接栓底部的圆形阻隔,其中空腔的体积大于圆形阻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连接栓直径,使得相邻收集器在水平及垂直方向浮动时都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降低浮动过程中由于风浪过大造成链式收集装置崩裂,进而影响收集工作;本专利技术装置施工作业、组合安装及使用方便,成本相对低廉,维护较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收集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自动翻转活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自动翻转活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套筒式互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2、微塑料单元收集器,3、自动翻转活门,31、自动翻转门,32、活门轴,33、复位弹簧,4、一级漏斗式滤器,5、二级漏斗式滤器,6、三级漏斗式滤器,7、直插式后滤网,8、套筒式互连装置,81、套筒结构,82、连接栓,811、上套筒,812、下套筒,813、通孔,814、关节窝,821、关节球头,9、限位条,10、下浮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9所示,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岸桩、固定缆以及与固定缆固定连接的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1和若干微塑料单元收集器2,其中收集拦网1设于微塑料单元收集器2的上游河道,所述微塑料单元收集器2包括有自动翻转活门3、一级漏斗式滤器4、二级漏斗式滤器5、三级漏斗式滤器6、直插式后滤网7、下浮板及配重、套筒式互连装置8、上盖板,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2为高强树脂长方体箱式结构,箱式结构前后两侧及上侧均为开口,箱式结构包括底板、侧壁,其中侧壁上设有若干垂直于底板的限位条9及与限位条9相互配合的金属制闭合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有一级漏斗式滤器4、二级漏斗式滤器5、三级漏斗式滤器6,所述漏斗式滤器为结构相同,网目不同规格的滤器,所述侧壁的前后侧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岸桩、固定缆以及与固定缆固定连接的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和若干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组成的链式微塑料收集装置,其中收集拦网设于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上游河道,所述微塑料单元收集器包括有自动翻转活门、一级漏斗式滤器、二级漏斗式滤器、三级漏斗式滤器、直插式后滤网、下浮板及配重、套筒式互连装置、上盖板,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为高强树脂长方体箱式结构,箱式结构前后两侧及上侧均为开口,箱式结构包括底板、侧壁,其中侧壁上设有若干垂直于底板的限位条及与限位条相互配合的金属制闭合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有一级漏斗式滤器、二级漏斗式滤器、三级漏斗式滤器,所述漏斗式滤器为结构相同,网目不同规格的滤器,所述侧壁的前后侧分别设有连接槽口,其中前槽口安装有自动翻转活门,后槽口连接直插式后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岸桩、固定缆以及与固定缆固定连接的大型漂浮垃圾收集拦网和若干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组成的链式微塑料收集装置,其中收集拦网设于微塑料单元收集器的上游河道,所述微塑料单元收集器包括有自动翻转活门、一级漏斗式滤器、二级漏斗式滤器、三级漏斗式滤器、直插式后滤网、下浮板及配重、套筒式互连装置、上盖板,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为高强树脂长方体箱式结构,箱式结构前后两侧及上侧均为开口,箱式结构包括底板、侧壁,其中侧壁上设有若干垂直于底板的限位条及与限位条相互配合的金属制闭合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有一级漏斗式滤器、二级漏斗式滤器、三级漏斗式滤器,所述漏斗式滤器为结构相同,网目不同规格的滤器,所述侧壁的前后侧分别设有连接槽口,其中前槽口安装有自动翻转活门,后槽口连接直插式后滤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翻转活门为金属制垂直矩形闭合框架和固定于其上的2组自动翻转门组成,金属制垂直矩形闭合框架中央有一道中央隔断将框架分为等面积左右2部分,左右框架中央各安装有一根垂直活门轴,一对活门各安装于其上,活门轴内侧安装有一复位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下浮板为长度、宽度略大于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的闭合箱体结构,内部中空,下浮板上侧有与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底部面积相同的凹槽,下浮板下侧可固定一定重量的铅制配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除河流漂浮垃圾及收集微塑料颗粒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塑料单元式收集器套筒式互连装置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孙萌于文松徐艳东张焕君李斌宋秀凯秦华伟刘慧慧由丽萍辛红霞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