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188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和釜,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和比较完全、调和效率高、提高产品质量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有支架等;支架顶部设置有支板和调和釜,调和釜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电控阀,调和釜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和第一轴承座,进料管上通过螺纹配合有密封盖,支板底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轴承座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调和比较完全、调和效率高、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这样均匀加入边搅拌可以防止调和不完全,调和的速度更加快,调和更加均匀。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lending kettle, in particular to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with complete blending and comparison, high blend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technical problem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such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including a bracket, etc. The top of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and a blending kettl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lending kettl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pipe, an electric control valve is installed on the outlet pipe, a feed tube and a first bearing seat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blending kettle, and a sealing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feed tube through screw thread, and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arranged. There is a moto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rough a coupling, and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bearing seat.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s of complete harmony and comparison, high harmony efficiency and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so that even addition of side stirring can prevent incomplete harmony, and the speed of harmony is faster and the harmony is more uni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和釜,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的生产,大都是采用基础油料为基料,根据不同的用途添加一定的添加剂,调制成各种用途的润滑油。润滑油的生产程序有计量配比、均化、调和、检测、过滤和罐装,为了使制备的润滑油更好地具备其粘度和润滑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调和,而调和是润滑油生产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步骤。现有的润滑油调和釜存在调和不完全,加热和降温不够均匀,导致调和的质量不够,造成一些残次品,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浪费,质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调和的速度慢,生产效率不够,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调和比较完全、调和效率高、提高产品质量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润滑油调和釜存在调和不完全,加热和降温不够均匀,导致调和的质量不够,造成一些残次品,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浪费,质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调和的速度慢,生产效率不够,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和比较完全、调和效率高、提高产品质量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有支架、出料管、电控阀、搅拌叶片、调和釜、进料管、电机、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座、支板和密封盖,支架顶部设置有支板和调和釜,调和釜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电控阀,调和釜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和第一轴承座,进料管上通过螺纹配合有密封盖,支板底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轴承座内,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位于调和釜内。优选地,还包括有加液腔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支架顶部设置有加液腔体,加液腔体内设置有调和釜,加液腔体底部设置有进液管,加液腔体顶部设置有出液管。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皮带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二皮带轮、连接皮带、加料筒体和螺旋叶片,支板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二皮带轮,第一转轴上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连接皮带,调和釜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加料筒体,加料筒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第二转轴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加料筒体内。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轴承座、第三转轴、第一单向阀、凸轮、接触滚轮、固定挡块、弹簧、升降杆、活塞、缸体、第二单向阀和连接管,第一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加液腔体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左端设置有凸轮,支架开有导向孔,导向孔内滑动式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接触滚轮、固定挡块和活塞,固定挡块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升降杆穿过弹簧,支架左部设置有缸体,活塞位于缸体,活塞与缸体配合,缸体左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缸体右侧与进液管连接,进液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工作原理:在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进行调和的时候,人工拧开左右两侧进料管上的密封盖,从进料管将基料和添加剂泵入到调和釜,当泵入合适的原料后,人工将密封盖在进料管上拧紧。人工启动电机转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对调和釜内的物质进行搅拌调和,搅拌调和完毕后,人工关闭电机。人工启动电控阀,调和好的液体从出料管排出,当液体全部排出完毕,人工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清洗,或者人工关闭电控阀,可以快速对润滑油生产过程中进行调和作用。因为还包括有加液腔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支架顶部设置有加液腔体,加液腔体内设置有调和釜,加液腔体底部设置有进液管,加液腔体顶部设置有出液管。人工可以从加液腔体底部的进液管缓慢泵入加温或者降温的液体,可以调节调和釜内调和所需要的温度,再从出液管流出,加液腔体有利于进行循环均匀加热或者降温,有利于提高调和出来的润滑油的质量。因为还包括有第一皮带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二皮带轮、连接皮带、加料筒体和螺旋叶片,支板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二皮带轮,第一转轴上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连接皮带,调和釜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加料筒体,加料筒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第二转轴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加料筒体内。当人工拧开左右两侧进料管上的密封盖时,人工可以启动电机转动,同时将基料和添加剂从左右两侧的进料管泵入到调和釜,当电机转动的时候,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通过连接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和第二转轴转动,使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可以缓慢将左方加料筒体内的添加剂和右方加料筒体内的基料均匀地加入到调和釜内,同时搅拌叶片对不断加入的基料和添加剂均匀地搅拌,这样均匀加入边搅拌可以防止调和不完全,调和的速度更加快,调和更加均匀。因为还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轴承座、第三转轴、第一单向阀、凸轮、接触滚轮、固定挡块、弹簧、升降杆、活塞、缸体、第二单向阀和连接管,第一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加液腔体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左端设置有凸轮,支架开有导向孔,导向孔内滑动式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接触滚轮、固定挡块和活塞,固定挡块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升降杆穿过弹簧,支架左部设置有缸体,活塞位于缸体,活塞与缸体配合,缸体左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缸体右侧与进液管连接,进液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可以将连接管连接加热或者降温的液体,当人工启动电机时,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使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和凸轮转动,凸轮转动带动升降杆和活塞不断向上和向下移动,因为压力的作用,加热或者降温的液体从连接管进入到缸体,再从缸体进入到进液管和加液腔体内,使用比较方便,实现循环均匀加热。(3)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调和比较完全、调和效率高、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这样均匀加入边搅拌可以防止调和不完全,调和的速度更加快,调和更加均匀,使用比较方便,实现循环均匀加热,不断地强化润滑油生产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架,2-出料管,3-电控阀,4-搅拌叶片,5-调和釜,6-加液腔体,7-进料管,8-电机,9-第一转轴,10-第一轴承座,11-支板,12-进液管,13-出液管,14-密封盖,15-第一皮带轮,16-第二轴承座,17-第二转轴,18-第二皮带轮,19-连接皮带,20-加料筒体,21-螺旋叶片,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4-第三轴承座,25-第三转轴,26-第一单向阀,27-凸轮,28-接触滚轮,29-固定挡块,30-弹簧,31-导向孔,32-升降杆,33-活塞,34-缸体,35-第二单向阀,36-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1)、出料管(2)、电控阀(3)、搅拌叶片(4)、调和釜(5)、进料管(7)、电机(8)、第一转轴(9)、第一轴承座(10)、支板(11)和密封盖(14),支架(1)顶部设置有支板(11)和调和釜(5),调和釜(5)底部设置有出料管(2),出料管(2)上安装有电控阀(3),调和釜(5)顶部设置有进料管(7)和第一轴承座(10),进料管(7)上通过螺纹配合有密封盖(14),支板(11)底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位于第一轴承座(10)内,第一转轴(9)上设置有搅拌叶片(4),搅拌叶片(4)位于调和釜(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1)、出料管(2)、电控阀(3)、搅拌叶片(4)、调和釜(5)、进料管(7)、电机(8)、第一转轴(9)、第一轴承座(10)、支板(11)和密封盖(14),支架(1)顶部设置有支板(11)和调和釜(5),调和釜(5)底部设置有出料管(2),出料管(2)上安装有电控阀(3),调和釜(5)顶部设置有进料管(7)和第一轴承座(10),进料管(7)上通过螺纹配合有密封盖(14),支板(11)底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位于第一轴承座(10)内,第一转轴(9)上设置有搅拌叶片(4),搅拌叶片(4)位于调和釜(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液腔体(6)、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支架(1)顶部设置有加液腔体(6),加液腔体(6)内设置有调和釜(5),加液腔体(6)底部设置有进液管(12),加液腔体(6)顶部设置有出液管(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皮带轮(15)、第二轴承座(16)、第二转轴(17)、第二皮带轮(18)、连接皮带(19)、加料筒体(20)和螺旋叶片(21),支板(11)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6),第二轴承座(16)内设置有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中部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8),第一转轴(9)上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5),第一皮带轮(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宇朱建红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