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云龙专利>正文

温室转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00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温室转动件,具有前基体、后基体和处于前基体、后基体之间的连接体,连接体一侧的前、后基体和连接体之间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在该侧后基体两端设有螺钉槽;连接体另一侧的前、后基体和连接体之间形成纵向圆弧嵌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作为温室的门框或窗框,或作为连接门框、窗框的转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钉槽与其它结构件间由螺钉连接,连接上非常方便,纵向矩形嵌接槽内可以嵌接温室的透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适宜用铝合金加工成型材,所以在加工制造时特别方便,而且可适应各种规格的温室。(*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室转动件
本技术涉及温室结构件,为温室转动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房温室的需求越来越大。温室一般由立柱、横梁、窗、门、透光板等结构件连接而成,其中窗和门一般是作旋转运动的。现有温室的窗或门与相关的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窗或门连接的温室转动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有前基体、后基体和处于前基体、后基体之间的连接体,连接体一侧的前、后基体与连接体之间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并在该侧的后基体两端设有螺钉槽;连接体另一侧的前、后基体与连接体之间形成纵向圆弧嵌接槽。上述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的后基体与前基体均为板状。上述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的后基体宽于前基体。上述形成纵向圆弧形嵌接槽的前基体为圆弧状,后基体为板状。本技术可以作为温室的门框或窗框,或作为连接门框、窗框的转动件,本技术通过螺钉槽与其它结构件间由螺钉连接,连接上非常方便,纵向嵌接槽内可以嵌接温室的透光板,纵向圆弧形嵌接槽作为其它结构件的轴套;本技术的结构适宜用铝合金加工成型材,所以在加工制造时特别方便,而且可适应各种规格的温室。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图;图2为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图3为实施例的应用图;图4为一种与其它结构件的连接图;图5为另一种与其它结构件的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具有前基体1、后基体2和处于前1、后基体2之间的连接体3,连接体3一侧的前、后基体1-1、1-2为板状且平行设置,该侧的前、后基体1、2和连接体3之间围成矩形空间,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4,在该侧的后基体2的两端设有螺钉槽5,为方便拧紧螺钉,后基体2宽于前基体1;连接体3的另一侧的前、后基体1-2、2-2和连接体3之间围成圆弧形空间,形成纵向圆弧形嵌接槽6,形成圆弧形嵌接槽6的前基体1-2为圆弧状,后基体2-2为板状。在图3所示的应用例中,与两后立柱B连接的横梁D以及与前立柱A连接的门框C采用上述实施例。图4所示的是横梁D即本实施例与活动窗的窗框F的连接示图,窗框F的心轴7置于圆弧形嵌接槽6内,透光板E嵌于纵向矩形嵌接槽4;图5所示的是门框C即本实施例与温室前立柱A的连接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转动件,其特征在于:转动件具有前基体(1)、后基体(2)和处于前(1)、后基体(2)之间的连接体(3),连接体(3)一侧的前、后基体(1-1、1-2)与连接体(3)之间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4),并在该侧的后基体(2)两端设有螺钉槽(5);连接体(3)另一侧的前、后基体(1-2、2-2)与连接体(3)之间形成纵向圆弧嵌接槽(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转动件,其特征在于:转动件具有前基体(1)、后基体(2)和处于前(1)、后基体(2)之间的连接体(3),连接体(3)一侧的前、后基体(1-1、1-2)与连接体(3)之间形成纵向矩形嵌接槽(4),并在该侧的后基体(2)两端设有螺钉槽(5);连接体(3)另一侧的前、后基体(1-2、2-2)与连接体(3)之间形成纵向圆弧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谢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