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开华专利>正文

充气式多功能旅行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88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人类生活用品,特别适用于部队战士或旅游、科学考察者野营露宿、渡河游泳等。目前人们使用的帐篷、橡皮筏等存在体积、重量大,不易携带,功能单一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五块可收展的、四周配有拉练的平面所组成,其中有三块面可以充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人们旅行时可折成背包背在身上,下雨时可折成雨披,过河时可折成救生筏,晚上野营休息时可折成帐篷。即使回家不用时,也可折成壁画挂在墙上;在家庭中还可折成充气床供人们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功能多,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以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等优点。(*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人类生活用品,特别适用于部队战士或旅游、科学考查者野营露宿、渡河游泳等。目前部队战士进行战时训练,科学考查者野外考查,旅游者爬山涉水,野外时通常都睡帐蓬,携带起来很不方便;当战士武装囚渡,科学考查者过河探险,一般都用橡皮筏,也是不易携带之物。上述帐蓬、橡皮筏都存在体积、重量大,功能单一,携带不便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充气式多功能旅行巢。本技术平常携带时就是一只背包可背在身上;当需要露宿时,可打开充气折成一只帐蓬;当要渡河时,可充气折成一只救生筏;当下雨时,可以折叠成雨披;即使在家庭,本技术可以折成充气床,以备急用,也可折成壁画挂在墙上。本技术还可装配在飞机驾驶员的背靠座椅上,一但飞机失事,飞行员跳伞时可用于救生。对于出现水灾、火灾、震灾等特殊情况,本技术可空投灾区为抢救灾民所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所示。图1是本技术展开时A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展开时B面剖面示意图;-->图3~图9是本技术折成背包的过程示意图;图10、11是本技术折成帐蓬的过程示意图;图12、13、14是本技术折成救生筏或充气床的过程示意图;图15~图20是本技术折成雨披的过程示意图;图21、22、23是本技术折成壁画的过程示意图。图中1是底面;2是左侧面;3是右侧面;4是正面;5是反面;6是门帘布;7是门;8是通气窗;9是通气窗布;10是底面连接处;11是充气道;12是充气孔;13是单面拉练;14是双面拉练;15是背包拉练;16是背包侧面;17是背包上盖;18是固定带;19是背带;20是背带固定孔;21是背包扣眼;22是背包扣底;23是粘胶带;24是装饰画面;25是雨披扣眼。26是雨披扣底。如图1、2所示,本技术由三块(每块面积约1.7m×1.2m)矩形面——底面1、左侧面2、右侧面3和两块三角形面——前面4、反面5组成,见图1,左侧面2的上端边通过单面拉练13与反面5连接。左侧面2的左、右两端边分别与右侧面3和底面1连接,其下端边与正面4连接,除底面1是用不漏气的双层挂胶尼龙布或熟橡胶雨布做成外,其它各    面都是用单层挂胶尼龙布或熟橡胶雨布做成。底面1双层布中间用粘胶粘连(也可用模压成型)的部分就是底面连接处10(如图2中的阴影部分),底面1双层布中间的非粘连部分就是底面1的充气道11,从底面1的充气孔12充气,空气就进入底面1的充气道11使底面1膨胀起来。左、右侧面2、3是用单层-->布做的,但它们的充气道11是双层布,可以缝制成,也可以模压成型。同样从左、右侧面2、3的充气孔12充气,空气进入左、右侧面2、3的充气道11使左、右侧面2、3膨胀,本技术使用时配有小型手动充气泵。在正面4上开有门7和通气窗8,分别装有门帘布6和通气窗布9;在反面5上只开一个通气窗8,并配有通气窗布9;反面5与左侧面2是用单面拉练13连接起来的;在底面1、左侧面2和正、反面4、5的四周都缝制有单面拉练13,在右侧面3的四周有三边缝制有双面拉练14,以便折叠时使用。在底面1的A面(如图1),有两块可伸开的背包侧面16和一块可伸开的背包上盖17(图1中背包上盖17处于伸开状态);背包侧面16的一边配有背包拉练15;背包上盖17上有两个背包扣眼21,用来折成背包时扣在背包扣底22上;两根固定带18一端固定在底面1的A面上,另一端也带有扣眼,用于本技术折成背包时亦扣在扣底22上;背带固定孔20是用来固定背带19的(如图8所示)。如图1所示,在底面1的A面还有一装饰画面24,图1中用方框表示,该框中可以放置各种受人喜爱的装饰图画,以便折成壁画时挂在墙上;在左、右侧面2、3和反面5的A面上贴有粘胶带23,以便本技术折成雨披时所用;在右侧面3的A面边缘装有一只雨披扣眼25和一只雨披扣底26,在底面1的B面表面四角分别装有两只雨披扣眼25和两只雨披扣底26,以便本技术折成雨披时使用。本技术在部队战士行军或科学考查者和旅游者旅行时被折成-->背包背在身上。携带方便。背包里面还可装上随身用品。本技术折成背包的过程示意图如图3~图9所示。图3就是图2的简化图。先将正面4和反面5折向左侧面2的B面上。再将底面1折向左侧面2的B面上。最后将右侧面3折向左侧面2的B面上。即压在底面1的A面上。此时所看到的只是右侧面3的A面表面。将这时的本技术整体以右侧面3的长度中线为准向纸内对折。如图4所示(此时背包侧面16,背包上盖17,固定带18处于收叠位置),将右侧面3的三边的双面拉练14和一边的单面拉练13拉上。再按顺时针方向转90°,就是图5的形状(此时背包侧面16。背包包上盖17,固定带18处于展开位置)。然后将图5的本技术下部向纸内折就是图6的形状。再将两背包侧面16向内折。将背包拉练15拉上,用两固定带18的扣眼扣在背包扣底22上。就是图7的形状。最后将背包上盖17盖上,将其上的背包扣眼21也扣在背包扣底22上,再用背带19通过背带固定孔20穿在背包上就是图8、图9的形状。这就完成了本技术折成背包的过程。当部队战士或旅游、科学考察者野营露宿时,可将本技术折成帐蓬。其过程如图10、11所示。图10就是图1的简化图,先将底面1、左侧面2、右侧面3进行充气,让三块矩形面膨胀,将右侧面3向上拉起,带动左侧面2也向上拉起。然后沿着同一方向向下拉右侧面3。使右侧面3与左侧面2的连接处处于最高位置(即帐蓬顶)。而右侧面3的外沿长边与底面1的外沿长边重合。用右侧面3的双面拉练14与底面1的单面拉练13配合并拉上,再将正面4和反面5向内折。拉好各面的拉练13、14。就构成图11的帐蓬。在图11中,通气窗布9和门帘布6已卷起并用小绳系住,人就-->可以通过门7走进帐蓬。通气窗8可以保证空气对流。休息时将门帘布6放下即可。由于底面1、左侧面2、右侧面3都充上气,人们可以直接睡在底面1上。帐蓬    可以保暖、隔潮,使用方便。当部队战士武装武装囚渡,科学考查者过河考查,旅游者游泳玩水时,可将本技术折成救生筏,其过程如图12、13、14所示。图12就是图2的简化示意图,先将正面4和反面5折向左侧面2的B面上。再将右侧面3折向左侧面2的B面上,最后将底面1折向左侧面2的B面上,即覆盖在右侧面3的A面上。这时看到的是底面1的A面表面,将底面1、左侧面2四周的单面拉练13拉上。本技术就成了一块矩形整体,如图13所示,将空气从底面1的充气孔12充进底面1的充气道11。则底面膨胀起来,将底面1的A面朝下。就是救生筏,如图14所示。把它放进水中,人们就可以在上面入水过河。本技术折成充气床的方法同折成救生筏的方法一样。将充气床放在房间地上,铺上被褥就可使人们在上面休息。这对于房间较小的家庭尤其适用。晚上充上气就可当床。白天把气放掉就可收起来。当部队战士野外行军时,或者科学考查者野外考查,旅游者游山玩水时,天气变坏,出现下雨,可将本技术折成雨披披在身上挡雨。本技术折成雨披的过程如图15~20所示。图15就是图2的简化示意图,先将反面5    与左侧面2连接处的单面拉练13拉开,取下反面5,再将反面5的A面掉过来。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挂胶尼龙布或熟橡胶雨布做成的充气式多功能旅行巢,其特征在于它由底面1、左侧面2、右侧面3、前面4和反面5组成,其中底面1、侧面2和右侧面3为矩形面,前面4和反面5为三角形面,左侧面2的上端边通过单面拉练13与反面5连接,左侧面2的左、右两端边分别与右侧面3和底面1连接,其下端边与正面4连接,在底面1、左侧面2和右侧面3的内部都设置有充气道11,底面1、左侧面2和正、反面4、5的四周都缝制有单面拉练13,右侧面3的四周有三边缝制有双面拉练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挂胶尼龙布或熟橡胶雨布做成的充气式多功能旅行巢,其特征在于它由底面1、左侧面2、右侧面3、前面4和反面5组成,其中底面1、侧面2和右侧面3为矩形面。前面4和反面5为三角形面,左侧面2的上端边通过单面拉练13与反面5连接。左侧面2的左、右两端边分别与右侧面3和底面1连接。其下端边与正面4连接。在底面1、左侧面2和右侧面3的内部都设置有充气道11;底面1、左侧面2和正、反面4、5的四周都缝制有单面拉练13。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华
申请(专利权)人:孙开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