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763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所述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温室大棚单元组成,所述温室大棚单元包括两个温室大棚,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由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组成,两个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相邻,所述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相连接位置竖直设置有隔离墙体,所述斜坡式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弧形顶部安装有用于自动收放保温膜的卷轴机,所述保温膜铺设于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两个温室大棚之间设置有第一U型集雨槽,所述温室大棚上远离第一U型集雨槽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集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节能减排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生长。

An Ecological Photovoltaic Greenhouse Based on Rainwate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cological photovoltaic greenhous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The ecological photovoltaic greenhous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consists of one or more greenhouse greenhouse units. The greenhouse greenhouse unit comprises two greenhouse greenhouses. The roof of the greenhouse greenhouse is composed of a slope top and an arc top, and the arc top of the two greenhouse greenhouses. Adjacent to each other,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between the sloping top and the arc top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n isolation wall, the sloping top is installed with solar panels, and the arc top is equipped with a scroll machine for automatically collecting and releasing the thermal insulation film. The thermal insulation film is laid on the arc top of the greenhouse greenhouse, and the first U-shaped rainwater collecting troug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greenhouse greenhouses, and the greenhouse greenhouse greenhouse is far from the first U. A second U-shaped rainwater collecting trough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type-I rainwater collecting trough. By recycling and reusing rainwat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effect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lant grow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集雨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几千年的存在历史,雨水的合理有效利用,作为节水灌溉的一部分,对我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集雨农业技术越来越重视。我国科学家对雨水利用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集雨灌溉主要集中在农田灌溉的领域,而对于温室集雨来说研究较少,因而,我国国内急需设计出能够合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的温室大棚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其可以有效实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并能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所述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温室大棚单元组成,所述温室大棚单元包括两个温室大棚,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由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组成,两个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相邻,所述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相连接位置竖直设置有隔离墙体,所述斜坡式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弧形顶部安装有用于自动收放保温膜的卷轴机,所述保温膜铺设于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两个温室大棚之间设置有第一U型集雨槽,所述温室大棚上远离第一U型集雨槽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集雨槽,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均通过支撑杆支撑于温室大棚的侧壁上,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均通过输水管连通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位于温室大棚的内部,所述输水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箱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两个温室大棚内的蓄水箱分别通过溢流支管连接主溢流管,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给水系统,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设有用来感应雨水发生的湿度传感器,下雨时湿度传感器将感应的雨水信号传递给用于控制卷轴机工作的卷轴机控制装置,卷轴机控制装置控制卷轴机将保温膜收起。优选地,所述隔离墙体的下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隔离墙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隔离墙体两侧的通风孔,所述引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设置于隔离墙体内部的引风通道,隔离墙体上位于斜坡式顶部的一侧设有进风口,隔离墙体上位于弧形顶部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上方,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通过引风通道相连。优选地,所述引风通道内位于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喷水的喷头,引风通道的底部设有回收水槽。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钢管。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将其用于灌溉,节能减排效果好,既有效提高植物生长,同时本技术的使用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雨水天气发生时,外部空气的湿度增大,湿度传感器将感应的雨水信号传递给用于控制卷轴机工作的卷轴机控制装置,卷轴机将保温膜收起,落在温室大棚顶面上的雨水汇集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内,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内的雨水均通过输水管快速的流入蓄水箱中,第一U型集雨槽8和第二U型集雨槽9支撑均采用钢管45度斜撑形式,增强了支撑力度,输水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箱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分两步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蓄水箱连接溢流支管可以防止蓄水箱中存水过多,由于在干旱季节,蓄水箱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可以通过给水系统给水,以满足大棚的生产用水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引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温室大棚,2、斜坡式顶部,3、弧形顶部,4、隔离墙体,5、太阳能板,6、保温膜,7、卷轴机,8、第一U型集雨槽,9、第二U型集雨槽,10、支撑杆,11、输水管,12、蓄水箱,13、第一过滤网,14、第二过滤网,15、溢流支管,16、主溢流管,17、引风通道,18、进风口,19、出风口,20、喷头,21、回收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所述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温室大棚单元组成,所述温室大棚单元包括两个温室大棚1,所述温室大棚1的顶面由斜坡式顶部2和弧形顶部3组成,两个温室大棚1的弧形顶部3相邻,所述斜坡式顶部2和弧形顶部3相连接位置竖直设置有隔离墙体4,所述斜坡式顶部2安装有太阳能板5,所述弧形顶部3安装有用于自动收放保温膜6的卷轴机7,所述保温膜6铺设于温室大棚1的弧形顶部3,两个温室大棚1之间设置有第一U型集雨槽8,所述温室大棚1上远离第一U型集雨槽8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集雨槽9,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8和第二U型集雨槽9均通过支撑杆10支撑于温室大棚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8和第二U型集雨槽9均通过输水管11连通蓄水箱12,所述蓄水箱12位于温室大棚1的内部,所述输水管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3,所述蓄水箱12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4,两个温室大棚1内的蓄水箱12分别通过溢流支管15连接主溢流管16,所述蓄水箱12的进水口连接给水系统,所述温室大棚1的顶面设有用来感应雨水发生的湿度传感器,下雨时湿度传感器将感应的雨水信号传递给卷轴机控制装置,卷轴机控制装置控制卷轴机7将保温膜6收起。所述隔离墙体4的下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隔离墙体4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隔离墙体4两侧的通风孔,所述引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设置于隔离墙体4内部的引风通道17,隔离墙体4上位于斜坡式顶部2的一侧设有进风口18,隔离墙体4上位于弧形顶部3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9,所述出风口19位于进风口18上方,所述出风口19与进风口18通过引风通道17相连,所述引风通道17内位于出风口19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喷水的喷头20,引风通道17的底部设有回收水槽21,所述支撑杆10为钢管,所述支撑杆10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度。本技术通过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将其用于灌溉,节能减排效果好,既有效提高植物生长,同时本技术的使用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雨水天气发生时,外部空气的湿度增大,湿度传感器将感应的雨水信号传递给用于控制卷轴机7工作的卷轴机控制装置,卷轴机7将保温膜6收起,落在温室大棚1顶面上的雨水汇集到第一U型集雨槽8和第二U型集雨槽9内,第一U型集雨槽8和第二U型集雨槽9内的雨水均通过输水管11快速的流入蓄水箱12中,第一U型集雨槽8和第二U型集雨槽9支撑均采用钢管45度斜撑形式,增强了支撑力度,输水管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3,所述蓄水箱12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4,分两步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蓄水箱12连接溢流支管15可以防止蓄水箱12中存水过多,由于在干旱季节,蓄水箱12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可以通过给水系统给水,以满足大棚的生产用水需要。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温室大棚单元组成,所述温室大棚单元包括两个温室大棚,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由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组成,两个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相邻,所述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相连接位置竖直设置有隔离墙体,所述斜坡式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弧形顶部安装有用于自动收放保温膜的卷轴机,所述保温膜铺设于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两个温室大棚之间设置有第一U型集雨槽,所述温室大棚上远离第一U型集雨槽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集雨槽,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均通过支撑杆支撑于温室大棚的侧壁上,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均通过输水管连通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位于温室大棚的内部,所述输水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箱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两个温室大棚内的蓄水箱分别通过溢流支管连接主溢流管,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给水系统,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设有用来感应雨水发生的湿度传感器,下雨时湿度传感器将感应的雨水信号传递给用于控制卷轴机工作的卷轴机控制装置,卷轴机控制装置控制卷轴机将保温膜收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温室大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温室大棚单元组成,所述温室大棚单元包括两个温室大棚,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由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组成,两个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相邻,所述斜坡式顶部和弧形顶部相连接位置竖直设置有隔离墙体,所述斜坡式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弧形顶部安装有用于自动收放保温膜的卷轴机,所述保温膜铺设于温室大棚的弧形顶部,两个温室大棚之间设置有第一U型集雨槽,所述温室大棚上远离第一U型集雨槽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集雨槽,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均通过支撑杆支撑于温室大棚的侧壁上,所述第一U型集雨槽和第二U型集雨槽均通过输水管连通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位于温室大棚的内部,所述输水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箱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两个温室大棚内的蓄水箱分别通过溢流支管连接主溢流管,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给水系统,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面设有用来感应雨水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章权李国强王伟何振涛吕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