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锦江专利>正文

艺术山水生态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58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住宅及其相应的公用建筑物模拟山水生态布置设计的建筑群,它主要由盆状底座的多层建筑和上部峰峦形高层建筑群组成,底座多层建筑为大跨度框架结构,在下为用作车库和设备的地下室,上部高层建筑采用框架,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在其下部几层采用退台结构,层层绿化,完全遮盖住原有的结构外表,远看是山峦起伏,进屋是现代化建筑。这是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建筑艺术与盆景艺术相结合,实现人们渴望的居住回归大自然的理想。(*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属于住宅及其相应的公用建筑物的建筑群,特别涉及于住宅及其相应的公用建筑物以艺术山水生态总体布置的建筑群。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诸国人口迅速增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人们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使城市更加拥挤,地价高涨,交通阻塞,停车困难,绿地减少,垃圾成堆,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使市民常年处于心理上和体力上的疲劳状态,这已经成为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如何在人口急剧增长的现实面前,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容积率,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住房需要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难题。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很多优点,亭台楼阁,园林幽居,四合小院,自然优雅,使居民与自然环境协调,生活和洽,但是它的根本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容积率极低,不可能在人口密集地价昂贵的大城市中大量发展。而现代西方的大城市,摩天大楼,林立密布,虽然住宅密度增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容积率,解决了人们居住的办公的大问题。但是,横式或立式的“火柴盒”大楼充斥城市,钢骨水泥、马赛克瓷砖贴面,玻璃装饰等无机物充满了人们的周围,它们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的是在紧张高效的工作之余的市民得不到一种幽雅的自然环境以便有效地恢复劳动一天的疲劳和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从而,高楼病,都市病逐渐滋生,忧郁、汹酒等心理变态也日渐增多。这不能不说与单调乏味、喧闹拥挤的城市环境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人们渴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公园或郊外去旅游,或在远郊建立别墅、度假村,以便能短暂地享受一下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也规定了绿地面积,植树养花,美化环境的要求。但是,由于地价昂贵,绿地面积与林立的高楼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而且,仅限于平面绿化,毫无立体效果,根本无法改变单调重复、枯噪乏味的城市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前述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从高效利用土地的观点出发,在极大限度地增加容积率的同时,最少量地占用可耕地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要实现人类居住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出门是青出绿水,进屋是四季鲜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从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要根本改善目前城市建筑中呆板单调的风格和模式,给传统的城市建设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究设计,提出一种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群,这种艺术山水建筑要求:古典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小区建筑艺术和盆景艺术相结合,立式建筑和退台式建筑相结合,建筑群体和山水景观相结合,住宅小区和园林景点相结合。即要使著名的名胜风景在每个城市中再现,幢幢高楼变为座座名山。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的技术方案是:将目前具有高密度住宅的多层建筑物建成为超高层大跨度的名山形态,楼房各层之间采用退台式结构,每层平台或退台上均留有绿化用的种植面和坑槽,即层层退台,层层绿化,高楼的底部几层可以层层退台,中部和上部可以隔几层退台,或不退台以形成陡峭直立的山峰外形,但在每楼外侧均应设置绿化带或槽,遮掩住结构的本来貌,在绿化后便可成为青葱翠绿的山峦。-->各层之间皆有出口通至平台、屋顶,同时各建筑物外部根据设计可装设阶梯式坡道,或直立的爬梯,以便攀登之用。本专利技术的超高层退台建筑,每隔数层可设一较宽平台,其中布置亭阁、游泳池或花卉林木等。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群的一大特色是将山形建筑群的底部若干层构成艺术盆景的盆部造型,远看建筑物为一座优美的盆景,走进去则是现代化建筑,将建筑艺术与盆景艺术融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物的外形可模拟各地名山,超高层、高层与多层楼房错落布置,组成建筑群体,配以飞瀑山泉、水塘池面,真个是溪流环绕,群山屹立,宛若自然山水。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的构思和技术方案也同样适用于现有的住房和公共建筑物,在不改变原楼房的结构的条件下,加以适当改造、绿化,使之成为生态花园楼,它也可以四季常青,月月花开,使居民经常身处红花绿叶之间,幽雅芳香之中,可增进身心健康,祛病延年。此即为本专利技术的普及型生态花园楼的方案。这种普及型生态花园楼可在楼前扩建2公尺左右宽的绿化带,外设栏杆,垫以2尺厚的土层,种植各类花草树木,使之季季有花,一年常绿。并在楼房每层四周墙外、阳台栏板、屋顶女儿墙上均加设绿化槽,种植爬藤类草木,以覆盖墙面,或可在楼房四周增设轻质活动框架,用双层玻璃覆盖住楼面,在秋冬季适当加温(用暖气、沼气、太阳能热源),使楼房在寒冬季节,仍可披红挂绿,赏心悦目,四季如春,温暖舒适。-->这种普及型生态花园楼的顶层层面可改建成屋顶花园,砌筑假山、鱼池,果树、藤架,养鱼并种植葡萄,既可观赏,又可大饱口福。在建筑物底部配以花坛组成的底座,花坛由与主楼成对比颜色的常青植物构成。地下的化粪池可改建为沼气池,作为照明、取暖的能源,其排出物还可作为养鱼、种花和树木的肥料。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物的技术方案。将结合附图用实施例来进行具体描述。其附图有: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盆景式山庄温泉花园别墅的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盆景式石林型温泉花园生态建筑楼群的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桂林山水型温泉花园楼群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竹林型温泉花园生态楼群的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普及型温泉花园生态住宅楼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盆景式绿化后的山水生态建筑群的透视图;图7、为图6所示山水生态建筑楼群绿化前的建筑物透视图;图8、为图6、7所示山水生态建筑群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建筑平面图中建筑物的部分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层或多层生态建筑外廊式楼房的绿化方案平面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外廊式楼房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层或多层生态建筑内廊式楼房的绿化方案平面图;-->由图可知,艺术山水生态建筑主要由盆状底座多层建筑和峰峦形高层建筑群构成,底部多层建筑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在其下方还建有用作车库和设备层的地下室,峰峦形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或筒体结构,各种建筑的楼层可采用退台式结构,层层退台,或隔几层退台,楼外各层之间设有台阶式斜梯或直爬梯,在较大退台和屋顶平台上建有古典亭阁,假山水池,对整个建筑群全面平面,立体绿化,以遮埯住建筑结构的原有面貌。图1-4中所示的为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群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总体布置,主要根据我国的名胜山水景观构思设计而成,虽然均为自然景色,但风格不同,情趣各异,可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而采用。这是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融到建筑设计之中,远看是一幅山青水绿的山水画,走进去则是现代化建筑,使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完全克服了现代城市的风格单调,楼群杂乱的弊端。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普及型生态花园楼的主面图,它主要适合于现有建筑物的改造之用,图中所示为一多层住宅楼,但这种方案同样适合于高层建筑的改造之用。图6-9中所示的为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群的一个实施例,它是模拟我国的一座名山构思设计而成,楼群的下部几层按盆景的盆部造型,地下几层可建成车库和设备层。图10-12为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物的外墙绿化的几种方案,分为内廊式和外廊式,其它形式也可参考图示绿化方案进行绿化。实施例:如图6、7中所示的为一名山型山水生态建筑群。在图7中,1为-->主峰,它由不同层数的塔式或单元高层建筑构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盆状底座的多层建筑的上部峰峦形高层建筑群构成,所述底座多层建筑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在其下方还建有用作车库和设备层的地下室,所述峰峦形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或筒体结构,各种建筑的楼层可用退台式结构层层退台,或隔几层退台,楼外各层之间设有台阶式斜梯或直爬梯,在较大退台和屋顶平台上建有古典亭阁,假山水池,对整个建筑群全面平面立体绿化,以遮掩住建筑结构的原有面貌,并在退台结构的平台,屋顶平台、阳台和绿化空隙的墙面上装采光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CN 1993-5-31 9310608851、艺术山水生态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盆状底座的多层建筑的上部峰峦形高层建筑群构成,所述底座多层建筑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在其下方还建有用作车库和设备层的地下室,所述峰峦形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或筒体结构,各种建筑的楼层可用退台式结构,层层退台,或隔几层退台,楼外各层之间设有台阶式斜梯或直爬梯,在较大退台和屋顶平台上建有古典亭阁,假山水池,对整个建筑群全面平面立体绿化,以遮掩住建筑结构的原有面貌,并在退台结构的平台,屋顶平台、阳台和绿化空隙的墙面上装采光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主要建筑物除与有阳台或退台的通道口外,整个建筑为封闭式,所述盆状底座结构也可以建在地面以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峦形高层建筑物的四周外墙上,各层阳台的栏板上,屋面女儿墙上均设有绿化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锦江
申请(专利权)人:姜锦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