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305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和第三光学组件;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磁轭环、设置在磁轭环内的第一光学镜头、设置在磁轭环内的载体、设置在载体外的线圈、设置在载体前后两端的前簧片、后簧片以及设置在前簧片四角的磁石,前簧片固定在磁轭环内,后簧片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外框、固定在外框内的第二光学镜片以及设置在外框后端的多个记忆金属防抖结构;第三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二支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滤镜片和第三光学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同时具有光学防抖功能,可明显提升系统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摄像照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载有镜头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可有效提升成像品质;因此,载有镜头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基本已经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标配;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镜头驱动装置主要是音圈马达,但市面上的音圈马达多数存在体积较大、成本高、工艺复杂、自动化生产困难,成像品质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和第三光学组件;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磁轭环、设置在磁轭环内的第一光学镜头、设置在磁轭环内的载体、设置在载体外的线圈、设置在载体前后两端的前簧片、后簧片以及设置在前簧片四角的磁石,前簧片固定在磁轭环内,磁石位于线圈外侧,后簧片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外框、固定在外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和第三光学组件;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磁轭环、设置在磁轭环内的第一光学镜头、设置在磁轭环内的载体、设置在载体外的线圈、设置在载体前后两端的前簧片、后簧片以及设置在前簧片四角的磁石,前簧片固定在磁轭环内,磁石位于线圈外侧,后簧片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外框、固定在外框内的第二光学镜片以及设置在外框后端的多个记忆金属防抖结构;第三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二支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滤镜片和第三光学镜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和第三光学组件;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磁轭环、设置在磁轭环内的第一光学镜头、设置在磁轭环内的载体、设置在载体外的线圈、设置在载体前后两端的前簧片、后簧片以及设置在前簧片四角的磁石,前簧片固定在磁轭环内,磁石位于线圈外侧,后簧片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外框、固定在外框内的第二光学镜片以及设置在外框后端的多个记忆金属防抖结构;第三光学组件包括连接第二支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滤镜片和第三光学镜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后簧片的四角均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第一支架后端四角设有第一凸块,载体后端均布四个第一凸柱,第一凸块插入第一圆孔,第一凸柱插入第二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记忆金属防抖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鸿昌杜德明曹仕政诸建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创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