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加宏专利>正文

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及其层间高度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2065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及其层间高度选择方法,包括受力结构、楼板、楼梯等,以下中上三个依次叠加的住宅单元为一个设计组合,以中间的住宅单元为中心上下对称,下及上层单元为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一个低功能区的错层结构,中间的单元是一个高功能区、二个低功能区的错层与复层相结合结构。低功能区相互叠加,高功能区也相互叠加。低功能区总高度与高功能区的三层总高相等,各层高度根据经验公式确定,每一设计组合的顶及底层楼板位于一个平面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受力合理,该高则高、该低则低,合理地设定并利用了楼层高度,降低建筑造价,将错层和复层单元住宅揉合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及其层间高度选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及其层间高度选择方法,特别是指一种以三套住宅单元为一组的“三夹一”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的设计。
技术介绍
为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增加住宅的使用面积,减少层高浪费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人在活动时对于住宅内以卧室为中心的静区或低功能区和以起居室为中心的活动区或高功能区的层高要求是不同的,在低功能区层高甚至可降至2.2米,但在高功能区层高低于2.8米就令人有压抑之感。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建造半复式住宅,即在住宅的低功能区做复层,总高度控制在4.5米左右,在高功能区不做复层,这样提高了住宅使用面积又不妨碍人的活动。可这种半复层住宅的高功能区层高达4.5米,显然层高太大、浪费空间。因此又出现了错层式住宅结构,错层式建筑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层数相同、层高相同的房屋内的两个不相同部分或区域相互错位的错层结构,即其左右两部分相互层高相同,构建时将一部分整体抬高,形成一种交错式结构,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空间利用率。《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第99005816号成果《一种降低层高的交错半复式住宅楼》对上述错层结构进行了改进,即将住宅内的静区层高低于动区,并以其层次互相交错达到结构平衡,但由于静区的交错,在施工时必须针对位于静区的厨、厕、多设给排水设施及管道井,且上下层动、静区面积相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局限性。另一种是由错层组合层构成的建筑结构形态,即在每一个组合层中进行错层布置,其每一组合层由等高的左右两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不等高的两层进行错层,也就是一部分的底层层高大于顶层层高,另一部分的底层层高小于顶层层高而实现的错层,实现了该高的楼层高,该低的则低;中国ZL98112193号专利申请《对称变维住宅写字楼》就是对错层结构的一种阐述,但其天生的结构不合理性,造成一个单元的卧室与门廊及厨房紧邻,而动区-->起居室却位于复层的楼上层,前述动、静区交错带来的问题也依然存在。从前述还可见所述结构的住宅均会出现同一住户单元内的房间之间层差较小,使房间的私密性较差,房间之间空间立体感差,最关键的是并未合理降低楼层的高度及较为优化地利用层高。另外,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人们对其层高的要求也不同,层高与建筑物室内的平面尺寸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即平面尺寸愈大,要求的视觉高度愈高,反之则愈低,但太高太低均不能满足人们视觉及感受舒适的要求,因此住宅单元内的厅、房、厨卫等功能区的高度也应随平面尺寸的变化而变且有一最佳点,可如何解决好层高的变化与该变化带来的矛盾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设定并利用楼层高度,降低建筑造价,且将不同层高的错层式单元住宅和错层式复层单元住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三夹一”住宅楼;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层间高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包括受力结构,结构内设有层间楼板、楼梯及给排水设施,每套单元住宅内分为低功能区和高功能区,低功能区的层高低于高功能区的层高,设计时将下中上三个依次叠加的住宅单元为一个设计组合,每个组合以中间的住宅单元为中心上下对称,下层及上层住宅单元为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一个低功能区的错层结构,中间的住宅单元是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二个低功能区的错层与复层相结合结构。其中,中间住宅单元的二个低功能区相互叠加构成复层结构。下层、上层住宅单元的低功能区均与中间层的低功能区在同一位置相互依次叠加,共有四层低功能区,及在同一位置相互叠加的三层高功能区。所述高功能区的层高为3.1~4.5米,低功能区的层高为2.5~3.0米。同时,低功能区的四层总高度与高功能区的三层总高相等,每一设计组合的顶及底层楼板位于一个平面内;低功能区各层层高相等,高功能区各层层高相等或者中间层的层高大于上下两层的层高。而有关层间高度是根据经验公式y=x/3+h计算得到,其中y为层间高度,x为平面小尺寸,h为人体身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其一,与现有的常规套内高度不变的住宅相比,本专利技术该高的地方则高,该低则低,满足了人们为感觉舒适而对高度变化的要求,同时减少了低功能区的层高浪费,降低了造价。其二,与现有常规复式住宅相比,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二层”高高功能区在层高上的浪费,也没有楼板大开孔造成的结构复杂、结构水平受力不合理、造价高、内部大楼梯利用率低等问题。其三,与《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第99005816号文献的报道及中国ZL98112193号专利申请相比,本技术避免了因动、静二边交错造成的上下层动、静区相等的巨大局限性,还避免了二边交错需多设给排水、管道井等设施的缺点。总之,本专利技术将传统住宅的经济、实用及结构简单、受力合理等优点,与现代高要求住宅的高空间、错层、复层结构结合成一体,最大限度地合理设定并利用了楼层高度,避免了高低功能区交错造成的给排水等设施的重复设置,降低了建筑造价,且将不同层高的错层式单元住宅和错层式复层单元住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尽可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经验公式的导出图示;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下或上层住宅单元一实施例室内平面构造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层复式住宅单元一实施例室内高功能区及其下层低功能区平面构造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4的复层平面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对不同平面尺寸建筑空间的研究与感受,发现人对空间的舒适高度要求主要受平面小尺寸控制。附图1给出了三十个平面小尺寸(x)对应实际建筑物现场感受到的舒适高度(y)的对应点。该三十个点大至呈直线关系,经计算可得到计算层间高度的经验公式y=0.33x+1.71,为实用方便,用h来表示人的身高,则该公式可表示为y=x/3+h。该公式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基础。从经验可知,现有住宅套内厅、主房平面小尺寸多为5m左右,其余房及厨、卫等多为2.8m左右,因而可由上述公式算出舒适高度为3.4m及2.6m。如果将三层3.4m高的客厅等高功能区与四层2.6m高的其它房、厨、卫等低功能区分别相加,就会发现它们总高度相近,若将某套高-->功能区的层高提高到3.6m,则总高相等,且正好能满足更大的平面尺寸。因而,每三套住宅单元内就可以设计出四层高度适宜的低功能区,并由此导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造形态:以三套上中下住宅为一个设计组合,一边为三层的高功能区,其中中间层的层高大于上下两层,上下两层等高;另一边为四层相互等高的低功能区,组合中的底层及顶层楼板处于同一平面内,即楼板不错位。这样就产生了第一、三层高度相对合理的二套错层住宅,及第二层高度也相对合理的复层住宅。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将三层高功能区设计为等高。参照附图2。本专利技术以三套上中下住宅单元为一个设计组合,一边为三层高度的高功能区,另一边为四层高度的低功能区;低功能区的四层相互层高相等,高功能区的三层可以相互等高或是中层的层高高于上下层。该组合中下层住宅单元的底层(地板层)楼板在一个平面内,上层住宅单元的顶层(天花板)楼板也在一个平面内,即一个组合中的底、顶楼板不错位,这样就有了第一、三层高度相对合理的二套住宅单元及第二层高度也相对合理的复层住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包括受力结构,结构内设有层间楼板、楼梯及给排水设施,每套单元住宅内分为低功能区和高功能区,低功能区的层高低于高功能区的层高,其特征是下中上三个依次叠加的住宅单元为一个设计组合,每个组合以中间的住宅单元为中心上下对称,下层及上层住宅单元为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一个低功能区的错层结构,中间的住宅单元是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二个低功能区的错层与复层相结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错层与复层组合式住宅楼,包括受力结构,结构内设有层间楼板、楼梯及给排水设施,每套单元住宅内分为低功能区和高功能区,低功能区的层高低于高功能区的层高,其特征是下中上三个依次叠加的住宅单元为一个设计组合,每个组合以中间的住宅单元为中心上下对称,下层及上层住宅单元为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一个低功能区的错层结构,中间的住宅单元是具有一个高功能区、二个低功能区的错层与复层相结合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住宅单元的二个低功能区相互叠加构成复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楼,其特征是下层、上层住宅单元的低功能区均与中间层的低功能区在同一位置相互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加宏
申请(专利权)人:赖加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