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物去除装置以及具有该沉淀物去除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84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0:44
本沉淀物去除装置(50)将沉淀于用于存积液体(冷却水)的水槽(5d)的底部的沉淀物(P)去除,其中,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50)包括:喷射器(9),其设于水槽内;以及导入管(13),其用于向喷射器导入水槽内的液体。并且,在导入管(13)设有压送泵(14),所述压送泵(14)向喷射器(9)压送水槽(5d)内的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沉淀物去除装置以及具有该沉淀物去除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淀物去除装置以及具有该沉淀物去除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将沉淀于用于存积液体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的沉淀物去除装置以及具有该沉淀物去除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冷却塔105中,例如如图9所示,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返回到洒水槽105a,自填充材料105b的上方洒出而在填充材料105b间流下。然后,利用鼓风机105c自进气口引入的空气在填充材料105b之间通过,从而使空气与冷却水接触,使冷却水的一部分蒸发并利用蒸发潜热将其余的冷却水冷却。此外,冷却后的冷却水在设于下部的水槽105d内蓄积并被压送到冷机等。在所述冷却塔105运转时,为了向塔内引入外部空气而将冷却水冷却,会使沙尘等与外部空气一同混入塔内的水槽105d。另外,在冷却塔105的运转停止时,附着于填充材料105b的水垢等会剥落而混入水槽105d。这些混入到水槽105d内的沙尘、水垢等与细菌、藻类等相互混合,从而易于产生淀渣,使沉淀物P沉淀、堆积于水槽105d的底部。于是,提出了用于将沉淀于冷却塔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的各种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即,由操作人员使可动式的供水配管向水槽内的沉淀物的附近移动,利用供水配管将冷却水与沉淀物一同供给到过滤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即,以将形成于水槽的底部的流入口的周围包围的方式设置拦截部,由操作人员清扫去除被拦截部拦截的异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82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84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2公开的技术是由操作人员手动进行的沉淀物的去除技术,是很麻烦的作业。另外,关于上述那样的涉及沉淀物的去除的问题,除了冷却塔的水槽以外,在存积各种液体的水槽中都有可能同样产生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现状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沉淀于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的沉淀物去除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沉淀物去除装置,其将沉淀于用于存积液体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其主旨在于,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包括:喷射器,其设于所述水槽内;以及导入管,其用于向所述喷射器导入所述水槽内的液体,在所述导入管设有压送泵,所述压送泵向所述喷射器压送所述水槽内的液体。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导入管设有过滤器部件,该过滤器部件用于去除在该导入管内流动的液体中含有的杂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喷射器包括小径喷嘴、大径喷嘴以及引进口,所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轴心与所述小径喷嘴的轴心一致,并且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靠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所述引进口向所述大径喷嘴内引进所述水槽内的液体,使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大径喷嘴经由多个支承片支承于所述小径喷嘴,所述引进口形成在所述多个支承片之间。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或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大径喷嘴的喷孔形成为朝向排出口扩径的锥形。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沿所述水槽的侧壁排列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器。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水槽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导入管相连的流出口,并且在与所述喷射器的喷射方向相对的位置以包围所述流出口的周围的方式立起有遮挡壁。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设于冷却塔的所述水槽内具有所述喷射器。技术方案9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导入管的一端侧连接,所述导入管的另一端侧与使冷却水在所述冷却塔与冷机之间循环的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连接。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技术方案10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具有使冷却水在冷却塔与冷机之间循环的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其主旨在于,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具有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物去除装置,在设于所述冷却塔的所述水槽内具有所述喷射器。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沉淀物去除装置,该沉淀物去除装置包括:喷射器,其设于水槽内;以及导入管,其用于向喷射器导入水槽内的液体,在导入管设有压送泵,该压送泵向喷射器压送水槽内的液体。由此,利用压送泵经由导入管向喷射器压送水槽内的液体,利用由喷射器进行的液体喷射使沉淀物脱离水槽的底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沉淀于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另外,当在上述导入管设有过滤器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过滤器部件去除在导入管内流动的液体中含有的杂质,实现液体的水质的改善。另外,在喷射器包括小径喷嘴、大径喷嘴以及引进口的情况下,通过自引进口向大径喷嘴内引进水槽内的冷却水,在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利用该负压的吸引力以比在导入管内流动的液体的流速快的流速自小径喷嘴的排出口引出液体,自引进口引进的液体与自小径喷嘴的排出口引出的液体合并而自大径喷嘴的排出口朝向沉淀物被喷射。由此,能够利用由简易的构造的喷射器进行的液体喷射来去除沉淀物。另外,在上述大径喷嘴经由多个支承片支承于上述小径喷嘴,并且上述引进口形成在上述多个支承片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自引进口向大径喷嘴内引进液体,在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更大的负压。由此,能够提高喷射器的喷射力。另外,在上述大径喷嘴的喷孔形成为朝向排出口扩径的锥形的情况下,使喷射器的喷射范围扩大。另外,在沿上述水槽的侧壁排列设有多个上述喷射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由多个喷射器进行的液体喷射,去除在广大范围内沉淀于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另外,当在上述水槽的底部形成有流出口,并且立起有遮挡壁的情况下,利用由喷射器进行的液体喷射,使脱离了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与遮挡壁碰撞,从而细小地分散,并且利用遮挡壁向流出口顺利地引导沉淀物。另外,当在设于冷却塔的上述水槽内具有上述喷射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沉淀于冷却塔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此外,在上述喷射器与上述导入管的一端侧连接,并且上述导入管的另一端侧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设置导入管乃至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该冷却水循环系统具有上述的沉淀物去除装置,在设于冷却塔的水槽内具有喷射器。由此,在冷却塔运转时,利用压送泵经由导入管向喷射器压送冷却塔的水槽内的冷却水,利用由喷射器进行的冷却水喷射使沉淀物脱离冷却塔的水槽的底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沉淀于冷却塔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附图说明举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参照所提到的多个附图,在以下的详细的描述中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的几个图中,同样的参照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零件。图1是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整体概略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沉淀物去除装置的说明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的喷射器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V向视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物去除装置,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将沉淀于用于存积液体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包括:喷射器,其设于所述水槽内;以及导入管,其用于向所述喷射器导入所述水槽内的液体,在所述导入管设有压送泵,所述压送泵向所述喷射器压送所述水槽内的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8 JP 2016-1489501.一种沉淀物去除装置,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将沉淀于用于存积液体的水槽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去除装置包括:喷射器,其设于所述水槽内;以及导入管,其用于向所述喷射器导入所述水槽内的液体,在所述导入管设有压送泵,所述压送泵向所述喷射器压送所述水槽内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物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导入管设有过滤器部件,该过滤器部件用于去除在该导入管内流动的液体中含有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物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喷射器包括小径喷嘴、大径喷嘴以及引进口,所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轴心与所述小径喷嘴的轴心一致,并且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靠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所述引进口向所述大径喷嘴内引进所述水槽内的液体,使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物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大径喷嘴经由多个支承片支承于所述小径喷嘴,所述引进口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田正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