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及张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249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及张拉方法,包括穿心式千斤顶、锚垫板、撑脚、传力锁紧组件、抵持组件和卡板;锚垫板位于穿心式千斤顶下方;撑脚位于穿心式千斤顶与锚垫板之间,其上端面与穿心式千斤顶贴合;撑脚内壁沿其径向凸出并形成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与锚垫板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传力锁紧组件位于第一收容空间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限位板和工作锚板,限位板上端面到工作锚板下端面的距离大于环状凸起下端面到撑脚下端面的距离;限位板上穿设有工作夹片,限位板和工作锚板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抵持组件设于工作锚板外侧,撑脚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

A Tension Support Device and Tension Method for Low Retraction Ancho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nsion support device and a tension method of a low retraction anchor, including a piercing jack, an anchor cushion plate, a supporting foot, a force transfer locking component,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a clamping plate; an anchor cushion plate is located below a piercing jack; a supporting foot is located between a piercing Jack and an anchor cushion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foot is connected with a piercing jack;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ing foot protrudes along its radial direction and forms a ring convex. The first shelter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ring protrusion and the anchor cushion plate; the force transfer locking component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shelter space, including the top-down sequentially fitted limit plate and the working anchor plat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d face of the limit plate and the bottom face of the working anchor plate is 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bottom face of the ring protrusion and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supporting foot; the working splint is pierced on the limit plate, and the shape between the limit plate and the working anchor plate.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working anchor plate, and an operation por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upporting foo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及张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张拉锚固
,具体涉及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及张拉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工程中低回缩锚具预应力张拉施工主要采用的传统方法为:先安装张拉锚具、限位板和千斤顶等张拉工具进行第一次张拉,待第一次钢绞线张拉完成后,拆去千斤顶、限位板等张拉工具,在锚垫板顶部安装撑脚,在撑脚顶部安装千斤顶,然后进行第二次张拉,第二次张拉预应力达到设计荷载时,工作锚板和螺母与锚垫板会产生间隙,将螺母拧紧至锚垫板以消除间隙,而后即可完成第二次张拉锚固作业。从上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可以看出,由于二次张拉时需进行千斤顶等张拉工具的拆除与安装并且由于千斤顶二次对中比较麻烦,导致整个预应力张拉过程繁琐,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在不拆去穿心式千斤顶的情况下完成二次预应力张拉操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包括:穿心式千斤顶;锚垫板,其位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下方;撑脚,其位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与所述锚垫板之间,其上端面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贴合;所述撑脚内壁沿其径向凸出并形成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下端面与所述锚垫板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传力锁紧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限位板和工作锚板,所述限位板上端面到所述工作锚板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环状凸起下端面到所述撑脚下端面的距离;所述限位板上穿设有工作夹片,所述限位板和工作锚板之间形成用于部分收容所述工作夹片的第二收容空间;抵持组件,其组设于所述工作锚板外侧,且所述撑脚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抵持组件沿钢绞线轴向运动的操作口;卡板,其用于设于所述撑脚与所述锚垫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抵持组件包括螺接于所述工作锚板外的螺母和设于所述螺母外并用于驱使所述螺母沿所述钢绞线轴向运动的施拧环。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外壁的上部分呈多边形,所述施拧环内壁呈与所述螺母匹配的多边形,所述施拧环套接于所述螺母的上部分上。进一步地,所述施拧环外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施力孔,所述张拉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施力孔配合的扳手,所述扳手用于插入所述施力孔并驱动所述施拧环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穿心式千斤顶与所述撑脚相贴合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撑脚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与工作锚板相贴合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工作锚板径向移动的第二限位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的张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所述锚垫板、所述工作夹片、所述限位板、所述环状凸起和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环状凸起压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所述撑脚施力并使所述工作锚板紧贴所述锚垫板;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第一次放张,所述工作夹片锚固所述钢绞线;在所述撑脚与所述锚垫板之间放置所述卡板,使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限位板分离,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所述撑脚施力,并使所述钢绞线张拉至设计载荷;调节所述抵持组件,使所述抵持组件紧贴所述锚垫板,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第二次放张,所述工作夹片锚固所述钢绞线。进一步地,所述抵持组件包括螺接于所述工作锚板外的螺母和设于所述螺母外并用于驱使所述螺母沿所述钢绞线轴向运动的施拧环;调节所述抵持组件的步骤包括:旋转所述施拧环使所述螺母转动至与所述锚垫板紧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板上端面到工作锚板下端面的距离大于环状凸起下端面到撑脚下端面的距离,在完成第一次放张操作后,通过添加卡板,使环状凸起与限位板不接触,从而为实现第二次张拉时工作锚板和抵持组件能够随钢绞线一起沿钢绞线轴向移动提供了空间,实现在不拆去穿心式千斤顶的情况下完成二次预应力张拉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整个预应力张拉过程简单,可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撑脚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抵持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抵持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穿心式千斤顶;10、第一限位槽;2、锚垫板;3、撑脚;31、环状凸起;32、第一收容空间;33、操作口;4、传力锁紧组件;40、限位板;400、第二限位槽;41、工作锚板;42、工作夹片;43、第二收容空间;5、抵持组件;50、螺母;500、对接部;501、钳穴;51、施拧环;510、钳爪;511、施力孔;6、卡板;7、钢绞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包括穿心式千斤顶1、锚垫板2、撑脚3、传力锁紧组件4、抵持组件5和卡板6;锚垫板2位于穿心式千斤顶1下方,锚垫板2是中空状,钢绞线7可以从穿过;撑脚3位于穿心式千斤顶1与锚垫板2之间,其上端面与穿心式千斤顶1贴合;参见图2所示,撑脚3内壁沿其径向凸出并形成环状凸起31,环状凸起31下端面与锚垫板2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32;传力锁紧组件4位于第一收容空间32内,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限位板40上端面到工作锚板41下端面的距离大于环状凸起31下端面到撑脚3下端面的距离;限位板40上穿设有工作夹片42,工作夹片42为现有技术,工作夹片42可以供钢绞线7穿过,当穿心式千斤顶1施力使钢绞线7被牵引向上运动时,钢绞线7可以很顺利从工作夹片42中穿过,当穿心式千斤顶1放张时,钢绞线7会向下回缩,此时钢绞线7受到工作夹片42的横向夹紧力逐渐增大最终锁紧钢绞线7,从而阻止钢绞线7的回缩,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之间形成用于部分收容工作夹片42的第二收容空间43;抵持组件5组设于工作锚板41外侧,且撑脚3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调节抵持组件5沿钢绞线7轴向运动的操作口33;卡板6用于设于撑脚3与锚垫板2之间,卡板6有开口,可以将卡板6放在撑脚3和锚垫板2之间,参见图3所示,卡板6为半环状的部件,两个卡板6可以拼合成一个环,垫在撑脚3和锚垫板2之间,使锚垫板2受力均衡,撑脚3也不会侧翻。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板40上端面到工作锚板41下端面的距离大于环状凸起31下端面到撑脚3下端面的距离,第一次张拉时,环状凸起31压在限位板40上,撑脚3与锚垫板2起初不接触,穿心式千斤顶1对撑脚3施力进行张拉,穿心式千斤顶1的压力依次通过撑脚3、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传递到锚垫板2上,使得工作锚板41紧贴锚垫板2,没有移动的空间,穿心式千斤顶1第一次放张操作时,钢绞线7被工作夹片42锚固;在进行第二次张拉时,在锚垫板2与撑脚3之间放置卡板6,使环状凸起31与限位板40不接触(即撑脚3与限位板40分离),此时,穿心式千斤顶1的压力依次通过撑脚3和卡板6传递至锚垫板2上,由于环状凸起31与限位板40不接触,使得工作锚板41和抵持组件5在施加预应力时有空间可以随钢绞线7一起沿钢绞线7的轴向移动,然后调节抵持组件5至紧贴锚垫板2,然后就可以进行穿心式千斤顶1第二次放张操作。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板40上端面到工作锚板41下端面的距离大于环状凸起31下端面到撑脚3下端面的距离,在完成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穿心式千斤顶(1);锚垫板(2),其位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下方;撑脚(3),其位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与所述锚垫板(2)之间,其上端面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贴合;所述撑脚(3)内壁沿其径向凸出并形成环状凸起(31),所述环状凸起(31)下端面与所述锚垫板(2)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32);传力锁紧组件(4),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2)内,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所述限位板(40)上端面到所述工作锚板(41)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环状凸起(31)下端面到所述撑脚(3)下端面的距离;所述限位板(40)上穿设有工作夹片(42),所述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之间形成用于部分收容所述工作夹片(42)的第二收容空间(43);抵持组件(5),其组设于所述工作锚板(41)外侧,且所述撑脚(3)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抵持组件(5)沿钢绞线(7)轴向运动的操作口(33);卡板(6),其用于设于所述撑脚(3)与所述锚垫板(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穿心式千斤顶(1);锚垫板(2),其位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下方;撑脚(3),其位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与所述锚垫板(2)之间,其上端面与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贴合;所述撑脚(3)内壁沿其径向凸出并形成环状凸起(31),所述环状凸起(31)下端面与所述锚垫板(2)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32);传力锁紧组件(4),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2)内,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所述限位板(40)上端面到所述工作锚板(41)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环状凸起(31)下端面到所述撑脚(3)下端面的距离;所述限位板(40)上穿设有工作夹片(42),所述限位板(40)和工作锚板(41)之间形成用于部分收容所述工作夹片(42)的第二收容空间(43);抵持组件(5),其组设于所述工作锚板(41)外侧,且所述撑脚(3)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抵持组件(5)沿钢绞线(7)轴向运动的操作口(33);卡板(6),其用于设于所述撑脚(3)与所述锚垫板(2)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组件(5)包括螺接于所述工作锚板(41)外的螺母(50)和设于所述螺母(50)外并用于驱使所述螺母(50)沿所述钢绞线(7)轴向运动的施拧环(5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0)外壁的上部分呈多边形,所述施拧环(51)内壁呈与所述螺母(50)匹配的多边形,所述施拧环(51)套接于所述螺母(50)的上部分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拧环(51)外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施力孔(511),所述张拉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玉山王东辉刘科龚金才李鑫廖远艾碧林肖世波刘传志左少华姚华孙国光潘胜平杨碧波龙行军皮军云刘宏达杨龙刘永酃胡吉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