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05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可有效缩短连接器的尺寸,并能增大屏蔽接触面积。

A Shielded Contact Structure of Circular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ielding contact structure of a circular connector, which includes a plug shell for connecting cables. The end of the cable is provided with a socket assembly. The plu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and rear perforation hole. The inner wall of one end of the perforation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shielding film. The shielding film is provided with a rubber core. One end of the cable is arranged in the perforation hole, and the plug is arranged in the perforation hole. The hole assembly is placed in the rubber core, and a shielding clasp is sleeved on the cable which is placed in the perforation hole. The shielding clasp includes a contac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compression end of the back end and the compression end of the cable and a contac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shielding plate. The diameter of the contact end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compression end. The inner end of the rubber core is inserted between the contact end and the cable,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rubber co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ielding plate.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cable and the contact end. The shielding contact structure of the circular connector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size of the connector and increase the shielding contact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圆形连接器,线缆上的屏蔽卡环与壳体的连接通常采用卡爪或弹簧作为两者间的连接件,通过卡爪或弹簧的方式实现屏蔽连接,接触面积小且可靠性低,屏蔽效果不能达到电性要求;且为了达到可靠的电性要求,线缆上的屏蔽卡环应与其前端的插孔组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爬电距离,原有的结构中两者相距较远这就造成连接器整体尺寸相对比较大,不适合用在纵向空间比较小的地方处,且也会增加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可有效缩短连接器的尺寸,并能增大屏蔽接触面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优选地,所述线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电层、绝缘层、屏蔽层和绝缘保护层;所述插孔组件压接于所述导电层上,所述屏蔽层通过外翻设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所述屏蔽卡环上的压接端套装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并压紧所述屏蔽层;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绝缘层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绝缘层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优选地,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接触端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9mm,最小间距为0.5mm。优选地,所述胶芯内设有卡爪,所述插孔组件外周设有与所述卡爪配合固定的卡槽。优选地,所述屏蔽片的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接触端连接的弹性接触片。优选地,所述胶芯的外侧端与所述屏蔽片之间构成有用于插接的插接槽。优选地,所述穿线孔的内部由凸缘分割为前段和后段,所述屏蔽片和屏蔽卡环设于前段内,后段与所述线缆之间设有套装在绝缘保护层外的第一防水圈,且所述第一防水圈与凸缘之间设有垫片。优选地,所述线缆的外侧还套装有尾扣,所述尾扣扣接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尾端。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防水圈;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端部套装有插头压板。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周还设有用于锁定的手柄。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制成。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段大小不相同的屏蔽卡环实现不同的作用,屏蔽卡环上直径比较小的压接端用于压接线缆,屏蔽卡环上直径比较大的一部分与线缆之间存在空隙,而后将胶芯的内侧端插入该空隙中并分别与屏蔽卡环和线缆之间均存在间隙,这样通过胶芯将屏蔽卡环和胶芯内的插孔组件隔开,有效增加了两者间的爬电距离,且通过将胶芯的一部分插入屏蔽卡环内,可有效缩短连接器的整体长度,进而降低了连接器的生产成本;且采用环状的接触端与屏蔽片接触实现屏蔽连接,增大了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增强了屏蔽效果,提高接触稳定性,可避免现有通过卡爪或弹簧的屏蔽连接方式造成搭接不良的风险;本专利技术连接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与组装方便、屏蔽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圆形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圆形连接器位于接触端处的截面图;图3为实施例中圆形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屏蔽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1的插头壳体2,线缆1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3,插孔组件3的前端设有用于插针插入的插孔31;插头壳体2上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穿线孔21,两个穿线孔21一端的内壁上均设有环状的屏蔽片4,具体的,在屏蔽片4的外周设有多个向外弯折并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弹性挡扣41,在插头壳体2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弹性挡扣41配合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屏蔽片4内卡设有胶芯5,具体的,在屏蔽片4的内周设有多个向内弯折并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弹性挡扣42,在胶芯5的外周设有与第二弹性挡扣42配合的环形凹槽51;线缆1的一端穿设于穿线孔21内,且插孔组件3卡合设于胶芯5内,具体的,胶芯5内设有卡爪7,插孔组件3外周设有与卡爪7配合固定的卡槽32;置于穿线孔21内的线缆1上套设有由金属制成的屏蔽卡环6,屏蔽卡环6包括后端与线缆1压接的压接端61和前端与屏蔽片4连接的接触端62,接触端62的直径大于压接端61的直径,胶芯5的内侧端插入接触端62与线缆1之间,且胶芯5的内侧端与线缆1和接触端62之间均存在间隙。具体的,线缆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电层11、绝缘层12、屏蔽层(图中未示出)和绝缘保护层13;所述插孔组件压接于所述导电层上,所述屏蔽层通过外翻设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屏蔽卡环6上的压接端61压接于绝缘保护层13外周并将屏蔽层压紧;胶芯5的内侧端插入接触端62与绝缘层12之间,且胶芯5的内侧端与绝缘层12和接触端62之间均存在间隙。具体的,胶芯5的外侧端与屏蔽片4之间构成有用于插接的插接槽52;屏蔽片4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弯折用于与接触端62外周接触连接的弹性接触片43,屏蔽片4外侧端的内壁上一样设有向内弯折的弹性接触片43,用于与外部屏蔽结构(即与插头壳体插合的插座壳体内的屏蔽片)接触。具体的,穿线孔21的内部由凸缘22分割为前段和后段,屏蔽片4和屏蔽卡环6均设于前段内,后段与线缆1之间设有套装在绝缘保护层13外的第一防水圈8,且第一防水圈8与凸缘22之间设有垫片23,为了不妨碍屏蔽卡环插入前段内,该凸缘的中心孔设置的比较大,这样其凸出的端面比较小,不足以对第一防水圈8进行支撑,通过在后期增加端面比较大的垫片23,用于给予第一防水圈8提供有效支撑。具体的,线缆1外侧还套装有尾扣9,尾扣9扣接于插头壳体2尾端,具体的,尾扣9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卡合部91,卡合部上设有与插头壳体2上设置的卡勾24配合的卡口92,尾扣9一端的中间部分插入后段内。具体的,插头壳体2前端的外侧套设有第二防水圈10,用于与插头壳体插合的插座壳体配合实现密封;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插头壳体2前端的端部套装有插头压板25,第二防水圈10置于插头压板25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插头壳体2的外周还设有用于锁定的手柄2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插头壳体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制成,可有效减轻连接器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胶芯的内侧端与接触端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9mm,最小间距为0.5mm。上述圆形连接器的具体组装步骤如下:a.把屏蔽片装入插头壳体内的穿线孔中;b.把卡爪装入胶芯内,再将胶芯装入屏蔽片内;c.把尾扣、第一防水圈、垫片和屏蔽卡环依次穿入线缆;d.把线缆端部的绝缘保护层剥去,长度为28mm;而后把露出的绝缘层剥去一截,长度为12mm;把露出屏蔽层修整齐平,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电层、绝缘层、屏蔽层和绝缘保护层;所述插孔组件压接于所述导电层上,所述屏蔽层通过外翻设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所述屏蔽卡环上的压接端套装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并压紧所述屏蔽层;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绝缘层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绝缘层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接触端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9mm,最小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燕黄建芳徐平安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