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02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电连接器以其前端为插合端,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后端设置有刺破结构,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斜切刃,所述斜切刃沿进线方向从后向前逐渐上斜延伸以用于倾斜刺破线缆,从而将在将线缆沿轴向插入的过程中,通过倾斜刃的斜向刺破而将绝缘层与线芯分开,进而实现斜切刃与线芯的连接,结构比较简单,即在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即可实现线缆的一步刺破,装配效率较高。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Contac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contacts. The front end of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is a socket end, including an insulator and a contact part arranged in the insulator body. The rear end of the contacts is provided with a puncture structure. The puncture structure includes an oblique cutting edge. The oblique cutting edge extends obliquely from back to front along the inward direction for obliquely puncturing the cable, so that the cable will be punctured along the axis. In the insertion process, the insulation layer is separated from the core by oblique piercing of the inclined edge, and 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blique cutting edge and the core is realized. Th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that is, the cable can be pierced one step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连接器的接线方式通常采用焊接或压接的方法将线缆与接触件固连,使线缆能够与连接器的接触件导通,然而,在某些场合中,若接触件与线缆焊接位置的操作空间较小,则采用常规的焊接或压接方式操作比较困难。在一些场合中,线缆与接触件的连接会采用刺破的方式进行,使线缆的外层绝缘层破裂后露出其内部的线芯,以此来实现线缆与接触件之间导通的目的。而常规的线缆刺破方式是将在接触件上设置沿连接器的径向延伸的刀片,且刀片一般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刀片之间的空间形成供线缆穿过以割破绝缘层的刺破槽。将线缆沿连接器轴向穿过并横置在刺破槽的槽口,然后将线缆压入刺破槽中,两个刀片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线缆的绝缘层的直径,与线芯的直径相等,因此在压入过程中线缆的绝缘层被刀片刺破拨开,然后与内部线芯接触,实现连接。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774567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刺破型连接器接线结构改良,其包括设置在连接器本体内的端子,端子的末端设置有刺破刀具,且刺破刀具设置在连接器的接线端上,刺破刀具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刀刃,两个刀刃之间形成刀口供线缆挤入,并通过刀刃划破绝缘层,进而使线缆与刀刃接触,在接线端上枢套有能够转动的转盘,上述的线缆轴向穿过转盘并固定,上述的额刀口朝向线缆起始固定位置,然后设置转盘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将对应的线缆压入至对应的刀口内,实现刺破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在线缆刺破时需要将线缆先固定在转盘上,而后再转动转盘使线缆被刺破,其操作过程繁杂,装配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刺破操作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电连接器的接触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以其前端为插接端,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后端设置有刺破结构,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斜切刃,所述斜切刃沿进线方向从后向前逐渐上斜延伸以用于倾斜刺破线缆。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切刃有至少一组,每一组内的斜切刃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且同一组中的两个斜切刃中间的空间构成供线缆沿进线方向斜插以刺破线缆的绝缘层的刀口。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切刃有两个,所述刺破结构为杆状C型结构,C形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从后向前逐渐上斜的豁口,所述斜切刃设置于豁口的内沿上,C型结构的内腔构成供线缆刺破后穿入的容纳腔。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后端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中设置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穿装孔,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在穿装孔内的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五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穿装孔内的用于将线缆顶压在穿装孔侧壁上以防止线缆松脱的凸台,所述凸台的挤压端面构成用于供斜切刃刺破线缆的砧板结构。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六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五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穿装孔内位于凸台的后侧设置有可支撑设置在线缆的周面下侧以调整线缆的进线方向的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导向块。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七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压板与绝缘体之间设置有在压板面向绝缘体移动时刺破刀具可将线缆刺破实现连接的定位结构。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八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七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绝缘体的后端面上的卡槽,及设置在压板的前端面上的与所述卡槽适配插接的定位块。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九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一种至第八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接触件有至少两个,各个接触件在绝缘体内间隔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接触件,以其前端为用于与适配连接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接触件的后端设置有刺破结构,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斜切刃,所述斜切刃沿进线方向从后向前逐渐上斜延伸以用于沿进线方向倾斜刺破线缆。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切刃有至少一组,每一组内的斜切刃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且同一组中的两个斜切刃中间的空间构成供线缆沿进线方向斜插以刺破线缆的绝缘层的刀口。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切刃有两个,所述刺破结构为杆状C型结构,C形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从后向前逐渐上斜的豁口,所述斜切刃设置于豁口的内沿上,C型结构的内腔构成供线缆刺破后穿入的容纳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连接器,通过将刺破结构的刀刃设置为斜切刃,斜切刃沿进线方向从后向前沿逐渐上斜延伸,从而将在将线缆插入的过程中,通过斜切刃的的斜向刺破线缆而将绝缘层与线芯分开,进而实现斜切刃刃与线芯的连接,结构比较简单,即在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即可实现线缆的一步刺破,装配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总装图;图2为图1中的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插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尾部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接触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右视图;图8为图1中压板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该电连接器应用于插座时,以其前端为插合端,其包括插接部分和尾部附件,插接部分包括内部带有前后延伸的接触件的绝缘体1,所述绝缘体1为圆柱状结构,其外部套设有前壳体2,且绝缘体1上位于前壳体2的后侧套设有后壳体5,后壳体5内腔设置有环形台阶面51,所述绝缘体1上设置有与后壳体5的环形台阶面51向前挡止配合的限位台阶13,前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供后壳体5的前端向前伸入至前壳体2中的容纳腔。上述的绝缘体1的前端周面上设置有一圈凸缘11,上述的前壳体2的前端面与所述凸缘11的后端面前后挡止配合,在向前壳体2施加向前的外力时,通过凸缘11的挡止作用能够防止前壳体2与绝缘体1沿轴向相互分离,避免了插座散架松动的问题。同时在前壳体2的容纳腔的底面与后壳体5的前端面之间设置的环形空间内夹设有波纹弹簧3,波纹弹簧3的作用是在装配过程中,后壳体5向前移动的作用力顶压波纹弹簧3,使波纹弹簧3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能够使前壳体2与后壳体5沿轴向受到一定的向背方向的弹力,使得前壳体2、波纹弹簧3和后壳体5之间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并将前壳体2顶压在上述的凸缘11上,进一步的防止插座的各个部分的松动散架。同时,为了防止前壳体2与绝缘体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将上述的凸缘11的后端面设置为波浪形曲面12,相应的将前壳体2的前端面设置为与波浪形曲面12匹配对接的波浪形端面21,从而能够通过波浪形的变曲面配合,波浪形曲面12和波浪形端面21之间沿周向彼此间施力,实现前壳体2与绝缘体1之间的止转配合,通过上述的波纹弹簧3的实时顶压,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以其前端为插合端,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后端设置有刺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斜切刃,所述斜切刃沿进线方向从后向前逐渐上斜延伸以用于倾斜刺破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以其前端为插合端,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后端设置有刺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斜切刃,所述斜切刃沿进线方向从后向前逐渐上斜延伸以用于倾斜刺破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刃有至少一组,每一组内的斜切刃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且同一组中的两个斜切刃中间的空间构成供线缆沿进线方向斜插以刺破线缆的绝缘层的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刃有两个,所述刺破结构为杆状C型结构,C形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从后向前逐渐上斜的豁口,所述斜切刃设置于豁口的内沿上,C型结构的内腔构成供线缆刺破后穿入的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后端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中设置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穿装孔,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在穿装孔内的固定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穿装孔内的用于将线缆顶压在穿装孔侧壁上以防止线缆松脱的凸台,所述凸台的挤压端面构成用于供斜切刃刺破线缆的砧板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装孔内位于凸台的后侧设置有可支撑设置在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胡国闯李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