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0072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将单体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和单体丁香酚甲基丙烯酸酯,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在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反应制备得到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所制备的抗菌颗粒抗菌效果优异。该微纳颗粒有望作为抗菌涂层用于改善生物材料的抗菌性,达到有效黏附和长效抗菌的效果。这对控制细菌感染,改善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An Antibacterial Micro-nanoparticles with Adhesive Func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bacterial micro-nanoparticles with adhesion function. The anti-bacterial micro-nanoparticles with adhesion function are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monomer dopamine methacrylamide and eugenol methacrylate in ethanol/water mixed solution system initiated by initiator azodiisobutyronitrile. The prepared antimicrobial granules have excellent antimicrobial effect. The micro-nanoparticle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as antimicrobial coatings to improve th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biomaterials and achieve effective adhesion and long-term antimicrobial effe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mprove people's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菌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改善生物材料表面的抗菌性十分重要,因为在生物材料的植入过程中常常会引起细菌感染,这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改善生物材料抗菌性的策略有许多,通常通过研究细菌引起感染的过程来构建抗菌策略。Costerton等研究发现,细菌首先黏附于材料表面,然后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引来同类细菌聚集,当信号分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时,细菌细胞被诱导而分泌出构成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成分,直至最终形成生物膜。随后,生物膜逐渐成熟,形成空腔而释放出浮游细菌,引发新过程,形成感染。生物膜的形成为细菌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使膜内细菌能保持细胞活性,而膜外的抗菌物质无法与之接触,导致生物膜内的细菌对抗菌剂和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强,因而成为与生物材料有关的细菌感染难治愈的罪魁祸首。因此,防止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成为改善生物材料抗菌性能的关键,而生物膜形成的第一步是细菌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所以防止细菌在材料表面黏附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感染。通过改变生物材料本体或表面的亲疏水性可以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体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和单体丁香酚甲基丙烯酸酯,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在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反应制备得到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体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和单体丁香酚甲基丙烯酸酯,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在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反应制备得到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的总浓度为0.08~0.15mol/L,所述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5:5~1:10,所述引发剂浓度为单体摩尔量的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的总浓度为0.1mol/L所述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9,所述引发剂浓度为单体摩尔量的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黏附功能的抗菌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巴胺甲基丙烯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韵邓舒丹董静顾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