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00706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的制备方法为:以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茎和/叶为原料,获取其提取物,所得提取物依次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即得;在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甲醇或乙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在经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氯仿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在经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甲醇或乙腈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申请人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具有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活性,可作为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所述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具有下式(I)所示结构:

Cyclic Peptide Diglycosides of Rubiaceae and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ype of cyclic dipeptide glycoside of Rubiaceae,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yclopeptide diglycosides of the Rubiaceae type is as follows: the extract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Rubiaceae plant Yayehuan are obtained, and the extracts a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macroporous resin column, silica gel column and reverse silica gel column in turn; when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macroporous resin column, the eluent is a mixed solvent composed of methanol or ethanol and water; when separ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the eluent is composed of methanol or ethanol and water. When purified, the eluent is a mixed solvent consisting of chloroform and methanol; when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reversed-phase silica gel column, the eluent is a mixed solvent consisting of methanol or acetonitrile and water.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nt's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cyclopeptide diglycosides of Rubiaceae type had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NF 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 and could be used as inhibitors of the NF 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 The cyclopeptide diglycoside of the Rubiaceae type has the structure shown in formula (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中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具体涉及一种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环肽是一类主要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形成的环状化合物。目前,在自然界发现的环肽化合物约有500种,很多环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茜草科类型环肽是从茜草中发现的一类双环或单环环己肽,目前,已发现的茜草科类型环肽化合物约40种,包括单糖苷配糖体、二聚体。NF-κB信号通路是细胞内经典而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RanjanSen和DavidBaltimore于1986年首次发现核转录因子NF-κB,它是存在成熟B细胞中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因子。研究表明,NF-κB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NF-κB通过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而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当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L-1和TNF-α)或其它试剂(如某些病毒蛋白、氧自由基或者紫外照射),或在细菌脂多糖LPS与其受体结合而活化时,IκB蛋白迅速降解,活化的NF-κB能迁移到核内并激活多种特异基因的转录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及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NF-κB家族蛋白在体内各种类型细胞中普遍存在,在哺乳动物中,NF-κB家族成员主要有五种,分别是RelA(p65)、RelB、c-Rel、p50/p105(NF-κB1)和p52/p100(NF-κB2),它们N端有由大约300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序列,即Rel同源区(Relhomologydomain),这个结构域的同源性高达50%以上,它与DNA结合、二聚体化、与IκB结合等功能密切相关,并且包含了一个核定位序列。另外,各成员可形成同型或异型二聚体而存在,其中p65/p50二聚体是最主要的形式。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主要分为两类: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IKK的激活及IκBα的降解是该通路激活的关键。各个器官肿瘤的形成发展经常伴随着炎症的发生,说明炎症和肿瘤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期研究阐明了炎症和致癌过程的关系,特别是在促进肿瘤生成方面。炎症能导致异常的细胞状态变化,如活性氧增加、基因突变及炎症诱导的细胞增殖,这些都被认为是致癌因素。同时,在致癌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也渐渐清晰。深入研究炎症能导致癌症的机制或许能在重要的生理过程中提供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成为阻止癌症发生的强有力的工具。许多研究表明,在慢性炎症导致癌症的过程中,NF-κB信号通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作为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目前,有700多种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按来源主要分为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siRNA、多肽以及蛋白(病毒、细菌、真菌)等。根据抑制剂在通路中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作用于IKK复合体上游、直接针对IKK复合体、IKK与细胞核之间、细胞核内等四类。此外,NF-κB通路抑制剂已有被FDA批准上市作为临床药物的成功案例,例如用于治疗肿瘤的三氧化二砷(ATO),Thalidomide,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Bortezomib)以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相关疾病的TNF-α单克隆抗体Remicade和Humira。但是,其他作用模式、结构新颖的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报道还较少,同时该通路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调控机制有待更加深入阐明。所以发现结构新颖的NF-κB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该通路相关疾病,或发现特异性的工具分子或探针分子去阐明该通路的信号转导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尚未见有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及其作为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应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其为具有下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茜草科类型环肽二糖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以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茎和/叶为原料,获取其提取物,所得提取物依次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即得目标化合物;在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甲醇或乙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在经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氯仿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在经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甲醇或乙腈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其拉丁文名为Rubiahangii,是最近发现的茜草科茜草属的一个新种,对其具体的描述可参见现有文献(LI-EYANGetal.Rubiahangii(Rubiaceae),anewspeciesfromGuangxiProvince,China.Phytotaxa.2017,291(1):043–052.)。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可以通过现有常规方法获取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提取物,优选可以采用下述方法a~c中的一种获取丫野还的提取物:方法a:以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茎和/叶为原料,以水为溶媒进行提取,收集提取液,得到丫野还的提取物;方法b:以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茎和/叶为原料,以有机溶剂为溶媒进行提取,收集提取液,得到丫野还的提取物;方法c:以新鲜的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茎和/叶为原料,对其进行榨汁,收集汁液,得到丫野还的提取物。上述方法a~b中,在采用加入溶媒进行提取的方式时,提取的方式可以是加热提取或浸泡提取等,优选为回流提取,提取的次数可以是1~3次,每次提取的时间通常为1~4h,每次提取时溶媒的加入量通常为原料重量的3~20倍。在方法b,所述的有机溶剂具体可以是体积浓度为10-100%甲醇或体积浓度为10-100%乙醇。还可以将收集的提取液进行进一步浓缩成浸膏,将浸膏做为丫野还的提取物。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在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时,所用洗脱剂的组成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70:30~100:0,更优选为90:10~100:0;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70:30~100:0,更优选为90:10~100:0。在经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所用洗脱剂的组成中,氯仿和甲醇组的体积比优选为100:0~80:20,更优选为90:10~80:20。在经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所用洗脱剂的组成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0:90~90:10,更优选为10:90~50:50,进一步优选为10:20;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0:90~50:70,更优选为15:85~30:70,进一步优选为10:30。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大孔树脂具体可以是以聚苯乙烯为骨架的大孔吸附树脂,优选采用型号为AmberliteXAD16、X-5、AB-8或DA101的大孔树脂。在用洗脱剂对大孔树脂柱进行洗脱之前,优选先用水洗柱以除去无机盐类、蛋白质类、多糖类等物质,之后用体积比为10:90~50:50的甲醇或乙醇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洗柱以除去非环肽类物质(如叶绿素、甾醇、脂类等杂质),从而使后续用洗脱剂洗脱时收集的馏分中目标成分的含量更高。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反相硅胶柱优选采用ODS-HPLC半制备柱。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在收集各层析柱的洗脱部分时,需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下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技术特征摘要】
1.下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丫野还的茎和/叶为原料,获取其提取物,所得提取物依次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即得目标化合物;在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甲醇或乙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在经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氯仿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在经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洗脱剂为由甲醇或乙腈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时,所用洗脱剂的组成中,甲醇或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70:30~100:0;在经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所用洗脱剂的组成中,氯仿和甲醇组的体积比为100:0~80:20;在经反相硅胶柱分离纯化时,所用洗脱剂的组成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0:90~90:10,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为10:90~30:7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树脂的型号为AmberliteXAD16、X-5、AB-8或DA10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方法a~c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运昌宾祝芳刘演张强蒋小华梁勇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