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力专利>正文

一种围合式叠加花园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63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规划建筑单位,由外墙、内墙、楼板组成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有通向外部的交通道路,楼板将规划建筑单位分隔为从顶层到底层的上下多层的楼层结构,内墙将每层建筑结构空间分隔为多个使用单元,所述规划建筑单位有一个聚向点,所述使用单元围绕所述聚向点排列,建筑结构呈向心围合状,所述规划建筑单位从底层到顶层由聚向点向使用单元方向有至少一次的退台。围合中心楼间距以楼体纵向向外逐级退台形式满足日照采光要求,减少围合的对边楼体间距长度。以围合中心向外纵向逐级退台叠加楼层,以退台形成户外步行通道和私享花园,实现户户带院、院门入户。可用于规划由多个所述规划建筑单位排布组成的规划建设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建筑物为主要部分的规划建筑单位,尤其是一种较高容积率和较高舒适度的花园式住宅楼房方案。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地域辽阔,但是适宜于人们生活居住的人均土地面积并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使得城市土地供应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城市土地供应,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多和更适宜居住的楼房,是我国社会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规划单元中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在现在的楼房建设中,一般楼层越多,相同土地面积上的总建筑面积就越大。以住宅楼房为例,一般七层以下的多层楼房,容积率约为1.0-1.2,小高层则达到1.5,高层能够达到2.0以上。但是容积率并不是唯一要考虑的指标,除了容积率外,规划时还要考虑居住和使用者的舒适度,要提高舒适度,则往往需要降低容积率,楼间距、绿地率、楼房限高和车位数量也对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楼间距即是指相邻楼房之间的距离。《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赔偿损失。”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标准,1987年10月1日起试行)第三章第3.1.2条规定:“建筑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第3.1.3条规定日照标准:“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可见,楼间距主要是考虑通风、采光、消防等问题。楼间距的规定,就限制了楼房的建设密度,对容积率形成了制约。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a是指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为了在城市中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欣赏到宜人景色,在规划时要考虑绿地率指标,绿地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增加了,绿地率提高了,那么可用的建筑用地面积就减少了,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也会降低。同样的道理,楼房限高、车位数量乃至地面车位数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舒适度,但是在改变这些指标提高舒适度时,容积率就可能降低。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地率也是如此,绿地率高了,容积率就会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目前在传统的楼房设计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楼房高度和楼房间距来调整容积率,如果提高了容积率,则会造成居住环境不好,房屋价格不容易提高;要么居住适宜,但是容积率太低,可用于销售的房屋面积少,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让买卖双方满意。目前缺少一种在保持较高容积率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绿地率,增加地面车位数量,降低楼房高度、提高楼间距的设计方案。-->在已经公开的专利技术中,有些专利考虑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挖掘潜力,通过新颖的设计提高舒适度或者容积率。专利号为“02205313.1”的专利“户户带花园或露台的住宅”,公开了一种每单元两户的住宅,通过在建筑物的向阳面设置层层退台的台阶状结构,使每户住宅能够拥有在退台上设置的与外界情景环境容为一体的室外空间。这项专利注重提高居住质量,建筑密度接近普通多层住宅,但是在占用相同地表的情况下,因为楼层不高,可用于销售的建筑面积小,而且根据国家规定的楼间距计算方法,会根据顶层的楼高和底层的宽度计算楼间距,退台实际上浪费了可用的建筑空间,对土地利用率不高,不适合城市规划。专利号为“200510200249.8”的专利“后仰式多、高层花园洋房”,公开了一种楼体为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楼房,包括分户承重墙、楼板,楼体呈后仰形,自下向上有退台层,退台面楼板向前悬挑,构成部分空中花园底板。分户承重墙可延伸到退台面上,形成退台上的分户院墙。楼体后仰部分可以有支撑结构。该专利技术方案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为每户居民增加了空中花园,比传统建筑更加亲近自然,满足了人类亲近土地、亲近绿色、亲近阳光的渴望。但是整个楼体结构呈后仰形,楼体不规则,需要除墙体之外的加固手段,增加了成本,而且其花园利用的仍然是原来的楼房空间,土地利用率不高。专利号为“200410010046.8”的专利“一种以庭院为核心的低层住宅”,公开了一种有庭院的低层住宅,每单元仅供一户家庭居住,主庭院被主建筑、墙或栅栏、外院和邻户主建筑所围合,形成“四合院”。使人既享受到四合院的亲切与幽静,又享受到独立别墅或双拼别墅的居住质量。但是每单元仅供一户使用,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容积率低,可用于绿化的地表面积也少,不适合城市规划。从以上三个专利技术方案看,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已经出现了用-->退台和围合的方法,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但是这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都是以大大降低容积率为前提的,城市土地供应非常有限,这些方案不适合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围合和退台两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以这种建筑物为主要建筑形式实现整个规划社区内的较高容积率和较高舒适度的住宅规划方案。(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规划建筑单位,由外墙、内墙、楼板组成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有通向外部的交通道路,楼板将建筑结构分隔为从顶层到底层的上下多层的楼层结构,内墙将每层建筑结构空间分隔为多个使用单元,规划建筑单位中有一个聚向点,所述使用单元围绕所述聚向点排列,建筑结构呈向心围合状,所述建筑结构从底层到顶层由聚向点向使用单元方向有至少一次的退台。退台是指在下一楼层顶面上不延续所述下一楼层建筑墙体的露天向内退进部分。其中,规划建筑单位中相邻的多个使用单元组成同朝向的使用单元组,相邻所述使用单元组之间的朝向形成一定角度,相邻所述使用单元组连接为一体使所述向心围合为多面向心围合。其中,使用单元组的数量可以为两组、三组或者四组,相邻使用单元组之间的朝向形成的夹角在70至150度之间。其中,规划建筑单位相邻的多个使用单元也可以组成单体楼,多个单体楼围绕聚向点呈向心围合。其中,单体楼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其中,设有所述退台的每个楼层通有至少一个楼梯口或者电梯口,所述楼梯口或电梯口与退台连接,退台形成所述楼层的露天步行-->通道。所述楼梯可以为与退台衔接的外挂式楼梯。所述退台还可以分为远离聚向点的私享区和靠近聚向点的步行通道区,步行通道区与楼梯口或电梯口连接或者同时与楼梯口和电梯口连接,私享区隔离为独立小院,步行通道区与所述独立小院间设置出入口。其中的露天步行通道是指没有上盖的步行空间,独立小院是退台上属公共使用和公共维护范围、但在实际使用中分隔给与小院相接的使用单元业主私享的区域。其中,使用单元的内侧外墙开有用于采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规划建筑单位,由外墙、内墙、楼板组成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有通向外部的交通道路,楼板将所述建筑结构分隔为从顶层到底层的上下多层的楼层结构,内墙将每层建筑结构空间分隔为多个使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建筑单位有一个聚向点,所述使用单元围绕所述聚向点排列,所述建筑结构围绕聚向点呈向心围合状,所述建筑结构从底层到顶层由聚向点向使用单元方向有至少一次的退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划建筑单位,由外墙、内墙、楼板组成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有通向外部的交通道路,楼板将所述建筑结构分隔为从顶层到底层的上下多层的楼层结构,内墙将每层建筑结构空间分隔为多个使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建筑单位有一个聚向点,所述使用单元围绕所述聚向点排列,所述建筑结构围绕聚向点呈向心围合状,所述建筑结构从底层到顶层由聚向点向使用单元方向有至少一次的退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划建筑单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建筑单位相邻的多个使用单元组成同朝向的使用单元组,相邻所述使用单元组之间的朝向形成一个夹角,相邻所述使用单元组连接为一体使所述向心围合为多面向心围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划建筑单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建筑单位相邻的多个使用单元组成单体楼,多个所述单体楼围绕聚向点呈向心围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划建筑单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单元组的数量为两组、三组或者四组,相邻使用单元组之间的朝向形成的夹角在70至150度之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规划建筑单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楼数量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规划建筑单位,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退台的每个楼层通有至少一个楼梯口或者电梯口,所述楼梯口或者电梯口与退台连接,退台形成所述楼层的露天步行通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规划建筑单位,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力
申请(专利权)人:马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