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419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检修步骤是:(1)将两个T型铁分别锁紧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上;(2)在两块T型铁的下方各放置一台千斤顶;(3)拆卸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之间的螺栓,使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脱离连接;(4)利用两千斤顶将两块T型铁同时匀速缓慢顶起,两个T型铁则带动空气冷却器上升至所需高度,继而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之间腾出15cm左右的距离;(5)在下承管板与下水箱盖之间垫上结实的枕木,以防空气冷却器下落砸伤作业人员;(6)对下水箱盖及承管板表面进行清污、除锈、打磨的检修工作;该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

In-situ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Air Cool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situ maintenance process for air coole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locking two T-type iron on the ribs on both sides of the air cooler; (2) placing a jack under two T-type iron; (3) removing the bolts between the air cooler and the lower water tank cover to disconnect the air cooler from the lower water tank cover; (4) using two jacks. Two T-irons are lifted up slowly and uniformly at the same time, and two T-irons drive the air cooler up to the required height, which mak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 body of the air cooler and the cover of the drain tank about 15 cm; (5) a strong sleeper is laid between the lower bearing plate and the cover of the drain tank to injure the workers by falling the air-defense air cooler; (6) the surface of the lower tank cover and the cover of the drain tank is carried out. Maintenance work of cleaning, rust removal and grinding; reasonable design of in-situ maintenance process of the air cooler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maintenanc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发电机存在电气损耗,将会在转子与定子中产生热量,使得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为空冷)又称为热交换器,12台空冷沿圆周等距分布在发电机定子的外圈,其内部装有一定数量的铜质冷却管,通过铜管中不停流动的冷却水将发电机电气损耗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冷却后的空气进入发电机内部冷却铁芯和绕组,而后产生的热气又将经过空冷冷却后再次进入发电机内部实施降温。如此循环不已,从而保证发电机的温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倘若空冷(空气冷却器)因淤堵等问题造成冷却效果降低,发电机中的热量将无法及时导出,从而导致转子线圈、定子线棒的温度不断升高,严重时将导致定子线棒、转子线圈绝缘的击穿,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发电机组必将被迫长期停止运行。因此,空气冷却器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由于水源、管路长度、布置等问题,空冷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下承管板及下水箱盖的锈蚀和淤泥沉积等问题造成局部堵塞,导致空冷过流量减小,冷却效果降低。当空冷的进风及出风温度过高时,空冷将发出高温报警,此时必须尽快对空冷的堵塞问题进行处理,以恢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方案是:将空冷的传感器拆除,将管路中的油及水排尽后拆除,将空冷上方的支架横梁及上机架盖板拆除,随后将空冷从基坑吊出至室外进行冲洗,清洗完毕后再逐一恢复以上设备、设施。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和缺陷有:(1)下承管板的拆除必须在空冷吊出机坑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此过程需涉及多个班组,如需要自动化班将空冷上面的传感器拆除;若遇到上方有管路分布的空冷,起吊前还需将管路中的油或水排尽,并将管路拆除,而不同管路的管辖班级不同,又将涉及到多个班组的配合工作。(2)空冷吊出前,还需将相应位置处的梁、挡风板及上机架盖板拆除,且需要起重班动用桥机将空冷从机坑吊出。空冷清洗完毕后,又需要逐一恢复以上设备、设施。工作量大,存在较多安全风险。(3)检修一台空冷所需要的工时天数将达到三天左右。若一台机组中有若干台空冷出现报警并需要进行吊出检修时,则不得不被迫停运机组,且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机组的正常运行。(4)此类事情发生在汛期或用电高峰时节将导致供电量不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繁琐的工序也将增加检修过程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该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本专利技术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底部为下承管板,下承管板下方通过螺栓连接下水箱盖;检修步骤是:(1)将两个T型铁分别锁紧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上;(2)在两块T型铁的下方各放置一台千斤顶;(3)拆卸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之间的螺栓,使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脱离连接;(4)利用两千斤顶将两块T型铁同时匀速缓慢顶起,两个T型铁则带动空气冷却器上升至所需高度,继而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之间腾出15cm左右的距离;(5)在下承管板与下水箱盖之间垫上结实的枕木,以防空气冷却器下落砸伤作业人员;(6)对下水箱盖及承管板表面进行清污、除锈、打磨的检修工作;(7)缓慢匀速降低两个千斤顶,使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配合面逐步靠近,在配合面上涂密封胶;(8)在空气冷却器本体全部落下后锁紧螺栓。进一步的,上述左、右相邻的两台空气冷却器之间连接有用于拦护待检修空气冷却器的钢丝绳。进一步的,上述T型铁呈T字形,其上设有穿孔以用于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1)实现空冷原地检修与现有技术相比,空冷原地检修工艺在检修时无需拆除妨碍空冷吊出基坑的设施设备,实现空冷原地检修,无需将空冷吊出基坑至相应的清洗平台进行清污处理。(2)实现少班组作业之前空冷的吊出处理工艺需要多个班组对妨碍空冷吊出的设备进行拆卸,需要起重班利用桥机将空冷吊出至室外清洗;新工艺只需起重班利用钢丝绳做好防止空冷倾倒的安全措施,其余工作由发电机班独立完成,实现了由多班组作业向少班组作业的转变。(3)提高检修效率该检修工艺能够有效地清除空冷下水箱盖及承管板表面的堵塞物及锈蚀,空冷回装后能够保证机组正常运行且并无空冷报警现象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此空冷原地检修工艺使得空冷的检修由之前的每台24小时缩减至3小时,极大地缩短了空冷检修的时间,提高检修效率。(4)提高检修安全性现有工艺由于工序复杂,涉及多班组作业,作业时间长,且需要对诸多重物进行拆吊和回装,因此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新空冷原地检修工艺实现了原地、高效、少班组作业,使得作业安全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5)提高经济效益水口电站单台机组的容量是20万千瓦,此空冷检修工艺节省的检修时间为20小时,节省电量损失费用为(按每年二台次计算):2×20万千瓦×20小时×0.25元/千瓦时=200(万元)空气冷却器检修时间的缩短,将产生200万元的经济效益。(6)提高社会效益此空冷检修工艺在水电厂中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机组因处理空冷高温报警停机的时间,同时降低了运维检修时空冷报警出现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减少了影响系统稳定的不良因素,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水平,起到良好的调峰、调频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构造示意图(未检修前);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视构造示意图(待检修时);图3是T型铁俯视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所述空气冷却器1底部为下承管板2,下承管板2下方通过螺栓3连接下水箱盖4;检修步骤是:(1)将两个T型铁5分别锁紧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6上;(2)在两块T型铁的下方各放置一台千斤顶7;(3)拆卸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之间的螺栓,使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脱离连接;(4)利用两千斤顶将两块T型铁同时匀速缓慢顶起,两个T型铁则带动空气冷却器上升至所需高度,继而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之间腾出15cm左右的距离;(5)在下承管板与下水箱盖之间垫上结实的枕木8,以防空气冷却器下落砸伤作业人员;(6)对下水箱盖及承管板表面进行清污、除锈、打磨的检修工作;(7)缓慢匀速降低两个千斤顶,使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配合面逐步靠近,在配合面上涂密封胶;(8)在空气冷却器本体全部落下后锁紧螺栓。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左、右相邻的两台空气冷却器之间连接有用于拦护待检修空气冷却器的钢丝绳。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T型铁呈T字形,其上设有穿孔9以用于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1)实现空冷原地检修与现有技术相比,空冷原地检修工艺在检修时无需拆除妨碍空冷吊出基坑的设施设备,实现空冷原地检修,无需将空冷吊出基坑至相应的清洗平台进行清污处理。(2)实现少班组作业之前空冷的吊出处理工艺需要多个班组对妨碍空冷吊出的设备进行拆卸,需要起重班利用桥机将空冷吊出至室外清洗;新工艺只需起重班利用钢丝绳做好防止空冷倾倒的安全措施,其余工作由发电机班独立完成,实现了由多班组作业向少班组作业的转变。(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底部为下承管板,下承管板下方通过螺栓连接下水箱盖;检修步骤是:(1)将两个T型铁分别锁紧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上;(2)在两块T型铁的下方各放置一台千斤顶;(3)拆卸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之间的螺栓,使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脱离连接;(4)利用两千斤顶将两块T型铁同时匀速缓慢顶起,两个T型铁则带动空气冷却器上升至所需高度,继而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之间腾出15cm左右的距离;(5)在下承管板与下水箱盖之间垫上结实的枕木,以防空气冷却器下落砸伤作业人员;(6)对下水箱盖及承管板表面进行清污、除锈、打磨的检修工作;(7)缓慢匀速降低两个千斤顶,使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配合面逐步靠近,在配合面上涂密封胶;(8)在空气冷却器本体全部落下后锁紧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冷却器原地检修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底部为下承管板,下承管板下方通过螺栓连接下水箱盖;检修步骤是:(1)将两个T型铁分别锁紧于空气冷却器两侧的筋板上;(2)在两块T型铁的下方各放置一台千斤顶;(3)拆卸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之间的螺栓,使空气冷却器与下水箱盖脱离连接;(4)利用两千斤顶将两块T型铁同时匀速缓慢顶起,两个T型铁则带动空气冷却器上升至所需高度,继而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与下水箱盖之间腾出15cm左右的距离;(5)在下承管板与下水箱盖之间垫上结实的枕木,以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丁铭林家洋何燕玲林厚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