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40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身平台,所述翻身平台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薄板分段相接触;所述翻身平台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与所述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销接,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接触面背离于所述薄板分段的一侧,并能够朝远离所述接触面的方向移动。该翻身工装通过将用于与薄板分段销接固定的连接座朝着远离于接触面的方向移动,使薄板分段被拉紧在薄板分段的接触面,以通过该预紧固定的方式,抵消了由于不同规格薄板分段的尺寸差异以及插销与销孔之间存在有间隙而导致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之间存在相对窜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在翻身平台翻转的过程中,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因持续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Turn over platfo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ning platform, which has a contact surface for contacting with thin plate segments; the turning platform comprises a connecting seat, which has pin holes for pinning the installation interface of the thin plate segments, and the connecting seat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contact surface deviating from the thin plate segments and is able to move away from them.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 moves. By moving the connecting seat used for fixing the thin plate segment pin to the contact surface far from the contact surface, the thin plate segment is tightened to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thin plate segment. By this pre-tightening fixing method, the phase between the thin plate segment and the turning platform is offset due to the size difference of the thin plate segment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pin and the pin hole. In order to avoid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continuous collision between the thin plate segment and the turning platform in the process of turning over the turn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身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身平台。
技术介绍
薄板分段为邮轮船体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为降低邮轮的空船重量,薄板分段大量采用5mm左右的薄板制造而成,同时,邮轮的薄板分段大都为大尺寸片状分段,整体结构较弱。因此,薄板分段在进行翻身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为避免薄板分段在翻身中变形,所采用的手段是将薄板分段固定在一个翻身平台上,再将该翻身平台的两端连接于两个起吊设备上,并通过这两个起吊设备对翻身平台两端的提拉,使薄板分段随着翻身平台一起被翻转,其中,翻身平台的具体结构和用法可参见公开号为201710474854.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中,薄板分段是通过将自身的安装接口与翻身平台通过插销连接而实现固定在翻身平台上的。但是,由于不同规格薄板分段的尺寸差异以及插销与销孔之间存在有间隙,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之间仍旧存在相对窜动,从而导致在翻身过程中,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之间因持续碰撞而使薄板分段表面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翻身平台翻身过程中,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之间因持续碰撞而使薄板分段表面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翻身平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翻身平台,所述翻身平台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薄板分段相接触;所述翻身平台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与所述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销接,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接触面背离于所述薄板分段的一侧,并能够朝远离所述接触面的方向移动。该翻身工装通过将用于与薄板分段销接固定的连接座朝着远离于接触面的方向移动,使薄板分段被拉紧在薄板分段的接触面,以通过该预紧固定的方式,抵消了由于不同规格薄板分段的尺寸差异以及插销与销孔之间存在有间隙而导致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之间存在相对窜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在翻身平台翻转的过程中,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因持续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较佳地,所述翻身平台包括:两根主梁,两根所述主梁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接触面设于所述主梁;若干横梁,所述横梁位于两根所述主梁的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主梁。通过设置两根相对平行的主梁来承载薄板分段,使薄板分段在翻身过程中保持稳定,而通过多根横梁加强这两根主梁,则可加强翻身平台的结构刚性,以提升翻身平台的使用耐久。较佳地,所述主梁具有容纳空间,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接触面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空间的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供所述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伸入。通过将连接座设置于主梁的容纳空间内,使连接座与安装接口在容纳空间内连接固定,以通过主梁对连接座和安装接口的包围与保护,避免在翻身过程中,因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连接座和安装接口之间产生松脱。较佳地,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主梁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当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右旋螺纹连接时,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左旋螺纹连接;当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左旋螺纹连接时,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右旋螺纹连接。通过使该手柄与连接座和固定座连接的螺纹保持相反,以通过正转或反转旋转手柄,使连接座朝着远离或接近固定座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本实施例中使连接座朝着远离接触面的方向移动的功能。较佳地,所述固定座远离于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主梁铰接。通过该种连接方式,使固定座与主梁保持连接的同时,固定座还能够以连接点为中心摆动,以便于连接座在与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连接之前,调整相对位置。较佳地,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主梁的顶部,所述主梁的两侧表面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空间的调整开口,所述调整开口用于供旋转所述手柄的工具伸入,以便于旋转手柄进而调整带动连接座进行移动,使连接座将薄板分段拉紧固定在接触面上。较佳地,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主梁的顶部,所述主梁的两侧表面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空间的插销开口,所述插销开口用于供插销伸入,以便于连接座和安装接口之间进行销接固定。较佳地,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覆设于所述接触面,以使薄板分段与接触面之间通过橡胶垫的弹性缓冲而转变为柔性接触,进一步提高翻身平台对薄板分段的固定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翻身工装通过将用于与薄板分段销接固定的连接座朝着远离于接触面的方向移动,使薄板分段被拉紧在薄板分段的接触面,以通过该预紧固定的方式,抵消了由于不同规格薄板分段的尺寸差异以及插销与销孔之间存在有间隙而导致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之间存在相对窜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在翻身平台翻转的过程中,薄板分段与翻身平台因持续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翻身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翻身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翻身平台100连接座1销孔11主梁2接触面21容纳空间22连接开口23调整开口24插销开口25铰接座26横梁3固定座4手柄5薄板分段101,安装接口1011连接销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身工装,其用于连接并固定薄板分段101,该翻身平台100具有接触面21,该接触面21用于与薄板分段101相接触,此外,该翻身平台100还包括有连接座1,连接座1具有销孔11,销孔11用于与薄板分段101的安装接口1011通过连接销102进行销接,该连接座1位于接触面21背离于薄板分段101的一侧,并且还能够朝着远离于接触面21的方向移动。该翻身工装通过将用于与薄板分段101销接固定的连接座1朝着远离于接触面21的方向移动,使薄板分段101被拉紧在薄板分段101的接触面21,以通过该预紧固定的方式,抵消了由于不同规格薄板分段101的尺寸差异以及插销与销孔11之间存在有间隙而导致薄板分段101与翻身平台100之间存在相对窜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在翻身平台100翻转的过程中,薄板分段101与翻身平台100因持续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该翻身平台100具体还包括有两根主梁2以及若干根横梁3,其中,两根主梁2平行并列设置,且翻身平台100的接触面21设置在这两根主梁2上,而横梁3则均位于两根主梁2的之间,且横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主梁2上。通过设置两根相对平行的主梁2来承载薄板分段101,使薄板分段101在翻身过程中保持稳定,而通过多根横梁3加强这两根主梁2,则可加强翻身平台100的结构刚性,以提升翻身平台100的使用耐久。其中,如图3所示,该主梁2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22,连接座1位于该容纳空间22内,且在接触面21上还设置有连通至该容纳空间22的连接开口23,以用于供薄板分段101的安装接口1011伸入并与连接座1进行连接。通过将连接座1设置于主梁2的容纳空间22内,使连接座1与安装接口1011在容纳空间22内连接固定,以通过主梁2对连接座1和安装接口1011的包围与保护,避免在翻身过程中,因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连接座1和安装接口1011之间产生松脱。该翻身平台100还包括有固定座4和手柄5,固定座4与主梁2相连并位于主梁2的容纳空间22内,手柄5的一端与固定座4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手柄5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薄板分段相接触;所述翻身平台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与所述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销接,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接触面背离于所述薄板分段的一侧,并能够朝远离所述接触面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薄板分段相接触;所述翻身平台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与所述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销接,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接触面背离于所述薄板分段的一侧,并能够朝远离所述接触面的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包括:两根主梁,两根所述主梁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接触面设于所述主梁;若干横梁,所述横梁位于两根所述主梁的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主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具有容纳空间,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接触面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空间的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供所述薄板分段的安装接口伸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主梁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丹徐占勇吴铁成叶峰王杰卢军国冯敏超李宁孙川付文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