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航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下航行器在军民领域用途非常广泛。水下航行器结构形式对其总体布置、排水量、性能、生命力、经济性等均有较大的影响,与大多数大储备浮力、小分舱的双壳体水下航行器相比,大分舱的单壳体水下航行器一般具有更小的排水量、低目标特征与较好的快速性,然而其主要缺陷在于储备浮力小(储水舱不足),抗沉性较差,自救能力较弱,一般只能采取“弃艇救人”,而且在相关事故及沉艇事件中以单壳体航行器居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旨在提高水下航行器的抗沉自救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包括高压空气瓶、安全气囊模块、气囊充排气系统以及全艇一体化自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沿水下航行器纵向设置多个且均收紧贴敷于航行器舷外安装面上,安全气囊模块经充气后包裹于水下航行器外侧以抗沉;所述气囊充排气系统包括气囊充排气设备以及艇体排气口,高压空气瓶与气囊充排气设备连接,气囊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空气瓶、安全气囊模块、气囊充排气系统以及全艇一体化自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沿水下航行器纵向设置多个且均收紧贴敷于航行器舷外安装面上,安全气囊模块经充气后包裹于水下航行器外侧以抗沉;所述气囊充排气系统包括气囊充排气设备以及艇体排气口,高压空气瓶与气囊充排气设备连接,气囊充排气设备与安全气囊模块和艇体排气口相连以控制对安全气囊模块进行充气或排气;所述全艇一体化自救控制系统与气囊充排气系统电连接以控制安全气囊模块的充气时间和充气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空气瓶、安全气囊模块、气囊充排气系统以及全艇一体化自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沿水下航行器纵向设置多个且均收紧贴敷于航行器舷外安装面上,安全气囊模块经充气后包裹于水下航行器外侧以抗沉;所述气囊充排气系统包括气囊充排气设备以及艇体排气口,高压空气瓶与气囊充排气设备连接,气囊充排气设备与安全气囊模块和艇体排气口相连以控制对安全气囊模块进行充气或排气;所述全艇一体化自救控制系统与气囊充排气系统电连接以控制安全气囊模块的充气时间和充气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空气瓶通过电磁减压阀与气囊充排气系统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充排气设备与安全气囊模块之间设置有双向止回阀与进气管路,气囊充排气设备与艇体排气口之间设置有单向止回阀与排气管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航行器的自力抗沉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空气瓶设置有多个,多个高压空气瓶与安全气囊模块相对应布置于水下航行器上层建筑两侧的对称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鹏,柏铁朝,董大龙,李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