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义光专利>正文

建筑模板固定结构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019 阅读:4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固定用结构条,主要藉机械夹压一铁条于其中央绕设成连续并列的二个小圈套状套定圈孔,使铁条两端并齐拉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双条并列状,供套定圈孔套定于模板间,达到节省工时的功效。(*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固定用结构条,主要是于一固定条中央绕设成连续并列的二套定圈孔,将两端铁条并齐拉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双条并列状,藉此达到节省工时、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建筑工程中,筑设房屋柱、梁及楼面时,皆需要模板预制成灌注模型,令混凝土浇灌入模型中,藉由模型压撑,使其各面平整而硬化成型。而一般的固定模板作业,如图6所示,通常是由若干模板21依所需形成的形状架设,并于模板21一端插设钉子23,以铁条4预先于中央绕成小圈孔41,而后将两端并齐拉直,形成双条并列状,以令铁条4的小圈孔41套于钉子23,而两端围紧于模板21。上述铁条固定的方法通常需要老练的技工才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又因为铁条4所需长度视建筑工程而长短不一,必须准备整捆铁条4,以事先拉定所需长度,再利用手工工具卷绕成圈孔41,再进行拉直铁条4才算完成,需要耗费极多的人力与时间。这不仅造成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更是施工上的一大困扰,尤其是今日,大楼建筑工时要求更短,若耗费过多的工时制造铁条,更显出于这一工序浪费工时过多,妨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实有改良的必要。本设计人鉴于习用固定铁条制造使用上的缺点,经悉心研究改良后,终开发出一种建筑模板固定用结构条,希望有助于改进上述缺失,达到运用方便快速等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预设有连续并列的套定圈孔,而两端并齐形成双条并列状的建筑模板固定用结构条,供施工使用,藉以节省工时及降低成本。-->本技术的改良结构,主要由一铁条于中央绕设成并列的二个小圈套状套定圈孔,并使两端铁条并齐拉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双条并列状的固定条;该固定条亦可于两端绕设成套定圈孔。为能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型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系紧固定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习用的固定方式示意图。请参看图1,本技术主要藉机械夹压一铁条于其中同在绕设成连续并列的二个小圈套状套定圈孔11,并使铁条两端并齐拉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双条并列状的固定条1。使用时,如图2、3所示,若欲筑成柱体2,则将模板21筑设成柱体2的形状,再将混凝土3灌入模板21内,于模板21外侧钉设若干定销22,令固定条1的套定圈孔11套入定梢22,使固定条1两端分别由侧边围设于柱体2周侧,系紧于相对套定圈孔11的另一端。固定条1的套定圈孔11亦可于两端形成,如图5所示,使用时则将定销22钉设于模板21两侧,令固定条1套绕于模板21周侧,同时使二套定圈孔11套定于二定销22。图4所示为筑设梁的俯视图,于混凝土3外侧各贴靠模板21,以令平面端的模板21钉设定销22,并使固定条1的套定圈孔11套定于外,使固定条1各拉直跨越混凝土3,并穿过另一侧模板21,以系紧固定于端面。-->本技术的重点即将一铁条藉机械或其它动力操作,以夹绕成一具有套定圈孔11的固定条1,利用事先预制完成的固定条1以固定模板21,以求达到节省工时并降低成本,而且固定条1可事先规范为若干不等长度,使固定条1成为一种标准化构件,不需于使用时,才由工人制作固定条而导致不必要的工时浪费,更可克服临时制作的困扰,并可避免制作错误而造成铁条材料的浪费,使成本降低,并加快工程进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固定用结构条,其特征在于:以一铁条中央绕设成并列的二小圈套状套定圈孔,使铁条两端并齐拉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双条并列状的固定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固定用结构条,其特征在于:以一铁条中央绕设成并列的二小圈套状套定圈孔,使铁条两端并齐拉直于同一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光
申请(专利权)人:吴义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