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ish feed. It is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1-3.5mm edible fungus waste particles, bean cake powder, wheat bran, Tenebrio molitor powder, dicalcium phosphate, chicken essence, sesame oil, chitosan nano-microsphere powder, agar, xanthan gum. The fish feed in the invention has good stability in water, suitable density and can quickly attract fish to f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食用菌下脚料制备的鱼饲料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废弃下脚料资源化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下脚料制备的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经常需要人工添加鱼饲料来提高鱼肉产量。目前应用中的现有鱼饲料大多水中稳定性较差,经投放到鱼塘内的水体中后,极易在短时间内如5~10分钟即吸水发胀而溃散,无法再保持一定的形态。这样既不利于饵料的集中饲喂、降低了饲喂效率,容易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而且饲料容易溃散也会导致其部分组成漂浮分散分布于水面而造成水体更易缺氧,进而增加了养殖风险,不利于发展高效渔业养殖。除容易溃散的问题之外,现有的鱼饲料经投放到水体中后,容易漂浮于水面,也有部分会沉淀于水底,而仅有较少部分在水中呈悬浮状,不便于一些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例如草鱼等的捕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稳定性较好,密度适宜且能快速吸引鱼儿采食的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食用菌下脚料,是指在食用菌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色泽或/和形状较差、干枯、菌脚等不适宜加工或者出售的食用菌子实体。在实践中发现将食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各原料制成:粒径为1~3.5mm的食用菌下脚料颗粒 45~50份,豆饼粉 10~15份,麦麸 10~15份,黄粉虫虫体粉 20~25份,磷酸氢二钙 2~4,鸡精 3~4份,香油 5~8份,壳聚糖纳米微球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各原料制成:粒径为1~3.5mm的食用菌下脚料颗粒45~50份,豆饼粉10~15份,麦麸10~15份,黄粉虫虫体粉20~25份,磷酸氢二钙2~4,鸡精3~4份,香油5~8份,壳聚糖纳米微球粉2~3份,琼脂0.1~0.2份,黄原胶0.2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鱼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各原料制成:粒径为2~3mm的食用菌下脚料颗粒45~48份,豆饼粉12~13份,麦麸12~13份,黄粉虫虫体粉20~22份,磷酸氢二钙3,鸡精4份,香油6~8份,壳聚糖纳米微球粉2份,琼脂0.1份,黄原胶0.2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鱼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纳米微球是通过将壳聚糖和五氟尿嘧啶溶于醋酸溶液中,充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红,夏红霞,刘希东,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