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在玉米种植季,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N 147~210 kg/hm
Method of reducing weight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fertilization of Summer Maize in Chao Soil Ar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ducing weight and increasing fertilizer efficiency of Summer Maize in tidal soil region: in the maize planting season, N 147-210 kg/hm is applied at one time when maize is s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玉米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潮土区的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播种面积最大。而黄淮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在玉米产量贡献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玉米的总需求量不断增加。近50年来,单产增长在我国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中占84.9%,面积为15.1%,即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单产实现的,因此,必须通过施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来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从而达到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的目的。目前,开沟条施是夏玉米的习惯施肥方式,但该方式施肥位置不明确,不能保证所施肥料被根系充分吸收,还会造成肥料的浪费。我国肥料施用量普遍较高,但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却在逐渐下降。不正确的施肥方式在肥料损失中大约占有60%的比例。肥料的不合理施用方式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影响了土壤质量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合理的施肥方式是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产量的关键措施。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流失,当前的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大幅飙升,但当前该区域内的习惯施肥模式(多次分期分阶段)仍然需占用过多的农村劳动力,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根据夏玉米的需肥规律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合理、劳动力节省、环境友好的施肥方式,对实现夏玉米的高产简化施肥有重要意义。亟待研究开发一种针对黄淮潮土区的夏玉米施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黄淮潮土区的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通过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探讨出合理高效、劳动力成本节省、环境友好的施肥方式,为夏玉米高产、稳产及品质改善提供技术支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在玉米种植季,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N147~210kg/hm2、P2O570~80kg/hm2、K2O85~95kg/hm2;所述玉米N肥的施肥方式为正位穴施,施肥深度为10~15cm。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播种时每穴一粒种子。优选的,所述玉米播种时的播种密度4400~4600株/667m2。优选的,所述P2O5来源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K2O来源于大颗粒氯化钾。进一步的,所述正位穴施的操作步骤如下:先在待播种区域开挖10~15cm深度施肥穴,将肥料施入穴中覆土,再在穴内正上方距地表3~4cm处播玉米种子,再覆土踩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玉米栽培施肥观念(基施+多次追施)及施肥方式(开沟条施、株间或行间穴施),采用一次性的基施(正位穴施)且在合理减量施肥(较常规施肥减量30%以上)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玉米的稳产、高产,并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进而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的施肥方法正位穴施及减量施肥的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以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有提高,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本专利技术施肥方法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而增加玉米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了高产高效和简化施肥。4.本专利技术的施肥方法合理,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时,改善了玉米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处理对夏玉米干物重的影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验器具、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试验器具、设备;所涉及的试验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原料;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一: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验证试验1.试验地点试验于2017年6月11日至2017年9月28日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区位于豫北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573.5mm。供试土壤为砂质潮土,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基本养分性状见表1。表1供试土壤基本养分状况。2.试验设计试验小区面积为29m2,每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肥料为夏玉米专用肥(28-10-12)(郑州知禾肥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施肥量为750kg/hm2。P2O5来源于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K2O来源于大颗粒氯化钾。每穴1粒玉米种子,肥料在播种时分别按照不同的施肥位置施入。玉米品种为浚单29,播种密度4500株/亩。试验共设5个处理,如表2所示。表2试验处理的设计。正位穴施:在种子(播种深度3~4cm)正下方13cm处施肥。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在挖13cm深度施肥穴,将肥料施入穴中覆土,再在正上方距地表3~4cm处播玉米种子,再覆土踩实。正行株间:在玉米播种行两株玉米正中间深10cm处施肥。具体操作步骤为:在玉米播种行两株玉米(种子播种深度3~4cm)正中间(距离两株玉米12cm)挖10cm深度施肥穴,将肥料施入穴中,覆土踩实。3.产量的测定与考种成熟期收获各小区长势均匀的30穗玉米,晒干脱粒称重后,用美国生产的miniGASplus谷物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每个小区玉米的含水量,以含水量14%折算作为小区产量,另随机取10穗进行考种,调查穗粒数和千粒重。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16和DPS6.55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4.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注:同列数值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由表3可以看出,施氮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夏玉米产量各施氮处理较Z5处理显著提高了21.20%~51.69%,穗粒数增加了5.30%~24.89%,千粒重增加了2.79%~13.74%。Z2处理夏玉米产量最高为8232.61kg/hm2,施肥量相同时,Z1较Z3显著增产18.08%,穗粒数增加了18.60%,千粒重显著增加了10.65%;Z2较Z4增产15.67%,穗粒数增加9.07%,千粒重增加5.54%。以上结果表明等量施肥条件下,正行株间施肥较常规开沟条施可增产,且正位穴施增产效果显著优于正行株间增产效果,正位穴施在三种施肥方式中增产效果最明显。Z1较Z2产量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正位穴施肥料减量条件下产量并无显著影响,既保证了产量,又减少了肥料的投入。实施例二: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验证研究1.试验地点和试验设计同实施例一。2.计算统计方法地上部生物量(kg/hm2)=玉米秸秆干重+玉米籽粒干重3.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施氮可提高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各施氮处理较Z5处理干物重增加了0.46%~21.40%,其中Z1的干物重最高为16126.76kg/hm2,Z5的最低,施肥量相同时,Z1较Z3干物重显著增加了20.65%,秸秆干物重增加了14.32%,籽粒干物重显著增加了25.96%;Z2较Z4干物重增加了11.23%,其中秸秆干物重和籽粒干物重分别增加9.37%和13.74%,但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三种施肥方式中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种植季,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N 147~210 kg/ hm2、P2O5 70~80kg/hm2、K2O 85~95kg/hm2;所述玉米N肥的施肥方式为正位穴施,施肥深度为10~15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种植季,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N147~210kg/hm2、P2O570~80kg/hm2、K2O85~95kg/hm2;所述玉米N肥的施肥方式为正位穴施,施肥深度为10~15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播种时每穴一粒种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土区夏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播种时的播种密度4400~4600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宜伦,袁文胜,谭金芳,韩燕来,任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