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9865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包括:按照500‑16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作为小杂粮种;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行间距为30cm,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播种深度为5cm。该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种子接受电磁辐射、电磁场的激励以及带负电粒子的轰击,加注酶的软化,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促进基因的表达,这项技术应该是物化综合农业技术,没有任何化学污染,所以适合于各种作物,具有提高种子活力和作物抗性的特点,实现种子消毒、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几方面。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treating small Cerea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reating small miscellaneous grains by nanotechnology, including: using farm manure as fertilizer base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500 1600 kg/mu, corn, wheat, rice, cotton, watermelon and melon as small miscellaneous grains; the row spacing of corn, wheat, rice, cotton, watermelon and melon is 30 cm, and the row spacing of corn, wheat, rice, cotton, watermelon and melon is 30 cm. The sowing depth of melon is 5 cm.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deal with small cereals are introduced. Seeds are stimulated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bombarded by charged particles. Enzyme softening is added to increase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 and promote gene expression. This technology should be physicochemical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ithout any chemical pollution, so it is suitable for all kinds of crops and can improve seed vigo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resistance, to achieve seed disinfection, promote crop growth, improve crop yield, improve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
领域,具体为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种子培育被分成常规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和三交种及转基因五种类型,而后四种种子需要人工培育,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对于水稻、玉米和大豆等大田作物通常采用后四种方法,但用人工培育的种子得到的粮食,其口感和营养通常不如常规种的好。常规种虽然口感好、营养丰富,但产量低,农民效益很差,一般情况农民不愿意种,为此,农户急需对常规种进行有效处理,现在种子处理叫做一个技术体系,包括种子磁化处理和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等,这几项技术都属于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无法从植物生理作用中取得较好的改善,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对种子处理不均匀,处理程度惨差不齐,操作复杂,无法统一处理技术标准,推广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具备种子消毒、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优点,解决了种子处理不均匀,处理程度惨差不齐,操作复杂,无法统一处理技术标准,推广难度较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种子消毒、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包括:按照500-16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作为小杂粮种;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行间距为30cm,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播种深度为5cm。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固态碳制成电极,放入通有交流脉冲电流的电解质溶液中一至两小时,从而使纳米碳溶胶得以稳定生成。2)将附力强的且能与石墨颗粒表面亲合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包裹剂对纳米石墨颗粒再一次修饰取得了良好的纳米碳溶胶。3)挑选温室大棚或室外种植五谷的田间间隙,并对土壤进行耕作施肥。4)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将种子中的病粒和残粒出去,精选优良的种子并进行一到两天的暴晒,暴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至两个小时,随后放入纳米碳溶胶中浸泡一个小时。5)将种子从纳米碳溶胶中捞出后播种到施肥后的土壤中。6)去除杂苗、适当追肥、适时中耕、定期浇水施肥、定期喷药,收获杂粮。(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种子接受电磁辐射、电磁场的激励以及带负电粒子的轰击,在短时间之内,将低程度、微剂量的各种物理能力综合作用于作物种子,加注酶的软化,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促进基因的表达。2、这项技术应该是物化综合农业技术,没有任何化学污染,所以适合于各种作物,具有提高种子活力和作物抗性的特点,实现种子消毒、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几方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包括:按照500-16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作为小杂粮种;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行间距为30cm,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播种深度为5cm。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固态碳制成电极,放入通有交流脉冲电流的电解质溶液中一至两小时,从而使纳米碳溶胶得以稳定生成。2)将附力强的且能与石墨颗粒表面亲合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包裹剂对纳米石墨颗粒再一次修饰取得了良好的纳米碳溶胶。3)挑选温室大棚或室外种植五谷的田间间隙,并对土壤进行耕作施肥。4)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将种子中的病粒和残粒出去,精选优良的种子并进行一到两天的暴晒,暴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至两个小时,随后放入纳米碳溶胶中浸泡一个小时。5)将种子从纳米碳溶胶中捞出后播种到施肥后的土壤中。6)去除杂苗、适当追肥、适时中耕、定期浇水施肥、定期喷药,收获杂粮。脉冲生产纳米碳溶胶技术:将固态碳制成电极,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在交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碳原子在电极上获得能量,当碳原子获得的能量超过化学键力,并同时获得具有形成纳米碳尺度范围碳颗粒所需要的表面能量时,这部分碳原子将与固体碳电极脱离,形成的纳米石墨碳颗粒游离在电解液中,由于纳米尺度范围的碳纳米颗粒具有强烈的选择吸附性,它们会选择电解质中的某些负离子吸附而使其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即形成:“双电层”,从而使纳米碳溶胶得以稳定生成。纳米碳溶胶制成后,其石墨表面已经形成了“双电层”效应,但为了防止在制粉的过程中双电层被破坏,我们又选择了附力强,与石墨颗粒表面亲合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包裹剂对纳米石墨颗粒再一次修饰,取得了良好的纳米碳溶胶,在纳米碳溶胶体系中,由于纳米晶粒特殊的边界状态引起的顺磁特性能够与普通块状石墨中的反磁性轨道磁信号相抗衡。因此,在低温区域,纳米石墨能够显示出顺磁特性,而在较高的温度时则显示出了反磁特性。由于这些磁性的存在,使得种子酶的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将有效提升发芽率和耐寒性、抗旱性及抗病能力,最终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效果,预处理种子在纳米碳溶胶中,同时得到纳米碳元素所带负电荷及小分子效应及范德华力的影响,极大地激活种子的酶活,改善种子促织,直接作用在幼苗、根系,活力就能增强,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改善作物的新陈代谢功能,提高吸水性还有吸肥能力,保证能稳健生长,最终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本实施例中,小杂粮种选用玉米。种植方法具体包括:1.1将固态碳制成电极,放入通有交流脉冲电流的电解质溶液中一至两小时,从而使纳米碳溶胶得以稳定生成。1.2将附力强的且能与石墨颗粒表面亲合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包裹剂对纳米石墨颗粒再一次修饰取得了良好的纳米碳溶胶。1.3挑选温室大棚或室外种植五谷的田间间隙,并对土壤进行耕作施肥,按照5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1.4对玉米种子进行预处理,将种子中的病粒和残粒出去,精选优良的种子并进行一到两天的暴晒,暴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至两个小时,随后放入纳米碳溶胶中浸泡一个小时。1.5将玉米种子从纳米碳溶胶中捞出后播种到施肥后的土壤中。1.6去除杂苗、适当追肥、适时中耕、定期浇水施肥、定期喷药,收获杂粮。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本实施例中,小杂粮种选用小麦。种植方法具体包括:1.1将固态碳制成电极,放入通有交流脉冲电流的电解质溶液中一至两小时,从而使纳米碳溶胶得以稳定生成。1.2将附力强的且能与石墨颗粒表面亲合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包裹剂对纳米石墨颗粒再一次修饰取得了良好的纳米碳溶胶。1.3挑选温室大棚或室外种植五谷的田间间隙,并对土壤进行耕作施肥,按照8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1.4对小麦种子进行预处理,将种子中的病粒和残粒出去,精选优良的种子并进行一到两天的暴晒,暴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至两个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500‑16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作为小杂粮种;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行间距为30cm,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播种深度为5cm。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500-16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肥底,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作为小杂粮种;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行间距为30cm,所述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西瓜和甜瓜的播种深度为5cm。2.采用纳米技术处理小杂粮种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固态碳制成电极,放入通有交流脉冲电流的电解质溶液中一至两小时,从而使纳米碳溶胶得以稳定生成;2)将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全汪永刚梁希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君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