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体及装配式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40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22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墙体及装配式墙体,包括:预制墙本体;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侧面边缘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和底端;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及装配式墙体以解决目前采用套筒灌浆方法使装配式墙体的上下预制墙体之间连接不密实给整体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墙体及装配式墙体
本申请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墙体及装配式墙体。
技术介绍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中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体,预制墙体之间接缝采用湿式连接,其中上下层预制墙体之间多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方式。上下层预制墙体之间接缝的质量合格是实现装配式墙体的结构性能与现浇结构基本一致的关键。但在实际工程中,行业存在人员质量意识和专业水平较低的普遍现状,而套筒灌浆方法所采用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相对较复杂,往往存在采用套筒灌浆方法连接的上下层预制墙体连接不密实的情况,给整体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套筒灌浆方法是目前领域中上下层预制墙体之间连接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保证单个预制墙体在受到横向作用力的时候,其上下层的预制墙体能够为其分担部分该横向作用力。如果不采用套筒灌浆方法连接上下层预制墙体,由于目前市场上的预制墙体自身不具有为其提供横向受力支撑的结构,就需要为单个预制墙体提供其他支撑结构以分担该单个预制墙体所承受的横向作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以解决如果不采用套筒灌浆方法连接上下层预制墙体,预制墙体自身就不具有为其提供横向受力支撑的结构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以解决目前采用套筒灌浆方法使装配式墙体的上下预制墙体之间连接不密实给整体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包括:预制墙本体;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侧面边缘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和底端;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笼形件,所述预制墙本体包裹在所述第一笼形件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笼形件形成所述预制墙本体的内部骨架。优选地,所述第一笼形件在所述预制墙本体顶端形成伸出所述预制墙本体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伸入所述第二支撑板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内包裹有沿所述预制墙本体顶部边沿延伸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均有多根,以使各所述连接筋与各所述第二支撑筋连接后形成第二笼形件。优选地,所述第一笼形件在所述预制墙体侧面边缘处形成伸出所述预制墙本体的拉结筋,所述拉结筋伸入所述第一支撑板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内包裹有沿所述预制墙体侧面边沿延伸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拉结筋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拉结筋和所述第一支撑筋均有多根,以使各所述拉结筋与各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后形成第三笼形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与所述预制墙本体两侧边缘固定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上层墙体;下层墙体,所述下层墙体的顶部边沿与所述上层墙体的底部边沿通过粘结层连接;其中,所述上层墙体和所述下层墙体均为上述的预制墙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墙体,使该预制墙体在受到横向作用力时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成的连接结构首先承担该作用力,以减小预制墙本体所受的横向作用力,在预制墙体作为上层墙体或下层墙体,并且与其连接的预制墙体无法分担或只能少量分担该预制墙体所受横向作用力时,为该预制墙体提供横向阻挡和支撑;同时,在预制墙体受竖向压力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形成的结构还能首先承担该压力,以减小预制墙本体所受的竖向压力,增加预制墙体整体的受力性能。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该装配式墙体通过应用所述预制墙体,提高了自身的受力性能,同时,上下层预制墙体通过粘结层连接而非通过套筒灌浆方法连接,结构和实施工艺相对简单,避免了由于采用套筒灌浆方法使装配式墙体的上下预制墙体之间连接不密实给整体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另外,上下层预制墙体通过粘结层连接结构验收较容易,而且去掉套筒,降低了生产成本,对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比较有利。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的上层墙体与下层墙体连接处的侧剖示意图。附图标记:1-预制墙本体;11-上层墙体;12-下层墙体;2-第一支撑板;21-拉结筋;3-第二支撑板;31-连接筋;32-第二支撑筋;4-粘结层。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该预制墙体包括:预制墙本体1;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2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1的侧面边缘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预制墙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1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固定连接。具体的,为增加预制墙体的保温效果,可在预制墙体外侧覆盖保温层;当预制墙体采用混凝土制作时,还可在预制墙体外部包裹一层混凝土保护层。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墙体,使该预制墙体在受到横向作用力时通过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形成的连接结构首先承担该作用力,以减小预制墙本体1所受的横向作用力,在预制墙体作为上层墙体或下层墙体,并且与其连接的预制墙体无法分担或只能少量分担该预制墙体所受横向作用力时,为该预制墙体提供横向阻挡和支撑;同时,在预制墙体受竖向压力时,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形成的结构还能首先承担该压力,以减小预制墙本体1所受的竖向压力,增加预制墙体整体的受力性能。为了增加预制墙本体1的强度,优选的,所述预制墙体还包括第一笼形件,所述预制墙本体1包裹在所述第一笼形件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笼形件形成所述预制墙本体1的内部骨架。具体的,第一笼形件可为钢筋笼,预制墙本体1可为混凝土板,在制作预制墙体时,可先将第一笼形件定位,然后浇注混凝土,使钢筋笼包裹在混凝土中。通过使用第一笼形件作为预制墙本体1的骨架,不但通过第一笼形件自身的强度增加了预制墙本体1的强度,而且通过第一笼形件从各方向将预制墙本体1各部分拉结在一起,增加了预制墙本体1各部分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而增加了预制墙本体1的强度。为了增加预制墙体与第二支撑板3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笼形件在所述预制墙本体1顶端形成伸出所述预制墙本体1的连接筋31,所述连接筋31伸入所述第二支撑板3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固定连接。预制墙本体1在受到横向作用力时,通过连接筋31与第二支撑板3的相互作用,能够避免预制墙本体1相对第二支撑板3运动,进而使第一支撑板2承担部分的横向作用力;同时,通过伸入第二支撑板3内的拉结筋,也为第二支撑板3提供一定支撑,增加了第二支撑板3的强度。为进一步增加第二支撑板3自身的强度,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内包裹有沿所述预制墙本体1顶部边沿延伸的第二支撑筋32,所述第二支撑筋32与所述连接筋31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内连接筋31与第二支撑筋32交错连接后形成了第二支撑板3的骨架,不但通过该骨架的强度增加了第二支撑板3的强度,而且通过骨架将第二支撑板3的各部分拉结在一起,使第二支撑板3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本体;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侧面边缘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和底端;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本体;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侧面边缘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和底端;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体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笼形件,所述预制墙本体包裹在所述第一笼形件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笼形件形成所述预制墙本体的内部骨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笼形件在所述预制墙本体顶端形成伸出所述预制墙本体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伸入所述第二支撑板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内包裹有沿所述预制墙本体顶部边沿延伸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均有多根,以使各所述连接筋与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雄王增涛张晓腾滕东宇任开飞范天琪
申请(专利权)人:迈瑞司北京抗震住宅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