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连起专利>正文

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29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装配建筑墙体壳板,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它包括其板面,在板面的同一表面上带有至少一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板面上还带有装配孔或预埋铁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建筑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而且建筑完成后墙体壳板与楼面壳板所浇注的混凝土连为一体,形成网格状,从而使建筑物十分稳固。由于墙体内部一部分为空腔,它还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特别适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物。(*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装配建筑墙体壳板,涉及一种建筑构件。预制装配建筑是建筑工业化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单纯预制装配的建筑物存在着立面和平面死板、接点密封处理不好解决和自重大、结构整体性差等同题,而现场浇注的建筑尽管可以解决平面及结构整体性的问题,但因技术及材料、设备等诸多因素所限不能解决自重大、施工速度慢、用模板后墙体表面不平整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使装配建筑安装简单、坚固、质轻的壳板,从而提高建筑的速度、质量和建筑高度。本技术包括其板面,在板面的同一表面上带有至少一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板面上还带有装配孔或预埋铁件。在使用时,由螺栓通过装配孔将两块壳板正对,并使其肋接触紧密,两板面便形成房间的内外墙壳,同时,如此排列的多个壳板在内外墙壳板之间形成由肋间隔的空间,施工时可根据建筑要求在这些空间内间隔配置钢筋、浇注混凝土或填充其它材料。一般情况下在板面的同一表面上带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装配孔位于两肋的外侧。为便于安装时位于同侧的两块壳板之间的连接,本技术在板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可分别设计有相配合的凸筋和凹槽。另外,最好至少一个肋与板面成一夹角,即在沿其宽度方向的截面上该肋不与板面垂直,一般两肋的截面形状形成八字形或倒八字形,以使壳板之间在浇注混凝土后结合紧密。板面上还应有与其端面平行的加强筋用以加强其横向强度。对于内外墙壳板,两肋根部外侧的板面宽度之和不少于两板面总宽的1/5。对于外墙壳板,板面的一端长于其上的肋,而别带有凸筋和凹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楼面或屋面上壳板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内墙壳板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外墙壳板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放大图;图8为图6的仰视图放大图;图9为内外墙壳板及屋面壳板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板面,2-肋,3-加强筋,4-定位孔,5、7-凸筋,6、8-凹槽,9-外墙壳板,10-内墙壳板,11-楼面板上壳板,12-楼面板下壳板。本技术涉及外墙壳板9、内墙壳板10和屋面或楼面壳板11、12。如图1、图2所示,楼面或屋面上壳板11由板面1和其上的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2组成。两肋2位于板面1的同一表面上并与板面1的长度相同,它们由板面1的一端至另一端。两肋2的端面形成八字形。在板面1上还分布有与两肋2垂直的加强筋3。另外,板面1上在两肋2的外侧还设计有装配孔4。上壳板是与下壳板配合使用的,且上壳板的两肋2外侧宽度小于相应的下壳板两肋外侧的宽度。如图3、图4所示,内墙壳板10的结构形式与屋面板上壳板相同,只是其板面1较宽,一般两肋2外侧的板面1宽度不小于板面1总宽的1/5。而且,在其板面1沿长度方向的侧面上还带有相适应的凹槽6和凸筋5,即一个侧面上带有沿长度方向的凹槽6,另一个侧面上带有沿长度方向的凸筋5。屋面或楼面板的下壳板12可使用内墙壳板10。如图5、图6所示,外墙壳板9与内墙壳板10板面1的宽度、肋2的间距及其长度、形状相同在其板面1的相应位置上也带有装配孔或预埋铁件,其侧面带有相适应的凸筋5和凹槽6。所不同的是外墙壳板9的板面1长于两肋,它的一端与两肋2的同端齐平,另一端长出两肋2一段长度,该长度一般为屋面板(上壳板11加下壳板12)的厚度,而且,在外墙壳板9的两个端面上也带有相适应的凹槽8和凸筋7。在施工时,首先可用螺栓将内外墙壳板连接,相临的内墙壳板或相临的外墙壳板之间通过凹槽及凸筋的配合进行连接,这就形成了由肋间隔的空腔。之后,在不同壳板之间的间腔中灌注混凝土,使各壳板连为一体,相同壳板的两肋的空腔可根据需要空出,也可加入一般的泥土、隔热或隔音材料等。经过一段时间,抽出内外壳板上的螺栓即形成内外不需粉饰、内部有间距相等的钢筋砼柱、也有柱间空腔的墙体。在墙体成形后即可安装屋顶的屋面板,屋面板的下壳板与内墙壳板的形式相同。将上壳板和下壳板由螺栓或铁件连接,则在两壳板之间便形成了闭合的空腔和两壳板之间的凹槽,而外墙壳板与屋面板之间也形成凹槽。在凹槽内按结构需要配置钢筋并灌入混凝土则将各板(楼面板及墙板)连为一体。若需在此基础上加盖楼层,则按此方法进行,井由上下两层的外墙壳板端面上的凹槽和凸筋定位。由此看出,利用本技术进行建筑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而且建筑完成后墙体壳板与楼面壳板所浇注的混凝土连为一体,形成网格状,从而使建筑物十分稳固。由于墙体内部一部分为空腔,它还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因此本技术还特别适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物。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包括其板面,其特征是板面(1)的同一表面上带有至少一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2),板面(1)上还有装配孔(4)或预埋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板面(1)的同一表面上带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2),装配孔(4)位于两肋(2)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在板面(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带有相适应的凸筋(5)和凹槽(6)。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至少一个肋(2)与板面(1)成一夹角,即在沿其宽度方向的截面上该肋(4)不与板面(1)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板面(1)上有与其端面平行的加强筋(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两肋(4)根部外侧的板面(1)宽度之和不少于板面(1)总宽的1/5。7.根据权利要求之6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板面(1)的一端长于该板面(1)上的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其特征是板面(1)沿其宽度的两个端面分别带有相适应的凸筋(7)和凹槽(8)。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装配建筑墙体壳板,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它包括其板面,在板面的同一表面上带有至少一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板面上还带有装配孔或预埋铁件。利用本技术进行建筑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而且建筑完成后墙体壳板与楼面壳板所浇注的混凝土连为一体,形成网格状,从而使建筑物十分稳固。由于墙体内部一部分为空腔,它还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因此本技术还特别适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物。文档编号E04G11/06GK2314007SQ9622787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王连起 申请人:王连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建筑墙体壳板,包括其板面,其特征是:板面(1)的同一表面上带有至少一条沿其长度方向的肋(2),板面(1)上还有装配孔(4)或预埋铁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起
申请(专利权)人:王连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