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18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通过并排布置的两根直梁相连,所述上梁和下梁以及两根直梁围成对重框,对重框内安装有多个对重块,所述两根直梁的相对侧分别带有定位槽,对重块的相对两侧分别带有定位部,各定位部伸入对应侧的定位槽内;各对重块至少一个定位部与所在定位槽的槽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孔,限位孔内穿设有限位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抗地震对重装置,将对重块与对重框进行连接,即使在发生强烈震动的前提下,对重块仍然能够与对重框保持连接,不会发生脱落。

A Seismic Counterweigh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seismic counterweigh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beam and a lower beam. The upper beam and a lower beam are connected by two straight beams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upper beam and a lower beam and two straight beams are enclosed in a counterweight frame. A plurality of counterweight blocks are installed in the counterweight frame. The relative sides of the two straight beam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positioning grooves, and the relative sides of the counterweight block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positioning parts. The positioning part extends into the positioning groove on the corresponding side; at least one positioning part of each pair of heavy blocks and the groove wall of the positioning groove are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and the positioning hole is perforated with a positioning component. The anti-seismic counterweight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nnects the heavy block with the heavy frame, and the heavy block can still be connected with the heavy frame without falling off even under the premise of strong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近年来,随着防地震建筑构造技术的发展,在大地震(例如,地震强度水平6的地震)时,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正在降低,电梯作为建筑内的交通设备,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也需要保证对重装置内的对重块不会因为震动弹出对重框,对重脱轨后能够紧急制停电梯,防止电梯损坏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将对重块与对重框进行连接,即使在发生强烈震动的前提下,对重块仍然能够与对重框保持连接,不会发生脱落。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通过并排布置的两根直梁相连,所述上梁和下梁以及两根直梁围成对重框,对重框内安装有多个对重块,所述两根直梁的相对侧分别带有定位槽,对重块的相对两侧分别带有定位部,各定位部伸入对应侧的定位槽内;各对重块至少一个定位部与所在定位槽的槽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孔,限位孔内穿设有限位部件。本技术中,对重块通过限位部件与直梁直接连接,提高了对重块在对重框中的稳定性,一方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能够防止对重块因震动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避免因为剧烈抖动导致对重块弹出对重框。作为优选,所述两根直梁均具有U形的截面,且两根直梁的U形开口相对并作为所述定位槽。两根直梁的U形开口相对,U形开口作为对应直梁上的定位槽,对重块相对两侧的定位部伸入对应的定位槽中。作为优选,所述对重块的相对两侧分别收窄,该收窄部位作为所述定位部伸入对应侧的定位槽内。作为优选,定位部上的限位孔为内螺纹孔,所述限位部件为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限位螺杆。通过限位螺杆将对重块的定位部与直梁固定连接,在发生地震时,阻止对重块脱离对重框。作为优选,所述直梁的U形截面包括底部以及连接在底部两侧的翼部,每根直梁上针对同一对重块设置两个限位孔,各限位孔分别布置在U形的各翼部上。作为优选,所述对重装置上安装有检测对重装置与对重导轨相对位置的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与对重导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所述对重装置上安装有开关支架,所述限位开关安装在开关支架上。在电梯正常运行时,限位开关处于非触发状态,当发生地震产生剧烈抖动,对重导轨发生形变或对重装置导靴脱离对重导轨时,限位开关被触发,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限位开关的触发信号后,制停电梯,防止发生电梯损坏和人员伤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1)各对重块与对重框通过限位螺杆紧固连接,固定方式更稳定,大大降低对重装置运行时产生的噪音,长时间运行后,对重块与对重框之间的连接关系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松动;2)对重装置上设有限位开关,发生地震时,对重装置晃动幅度过大或者对重装置发生脱轨时,限位开关被触发,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限位开关的触发信号后,制停电梯,防止发生电梯损坏和人员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抗地震对重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抗地震对重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抗地震对重装置中对重块与直梁连接部位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1、上梁;2、下梁;3、开关支架;4、对重导轨;5、对重块;5a、定位部;6、直梁;6a、底部;6b、翼部;7、限位开关;8、导靴;9、限位螺杆;9a、限位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抗地震对重装置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包括上梁1和下梁2,上梁1和下梁2之间通过并排布置的两根直梁6相连,上梁1和下梁2以及两根直梁6围成对重框,对重框内安装有多个对重块5。如图3、图4所示,两根直梁6均具有U形的截面,且两根直梁6的U形开口相对,两根直梁6的U形开口作为定位槽,直梁6的U形截面包括底部6a以及连接在底部6a两侧的翼部6b。各对重块5的相对两侧分别收窄,收窄部位作为定位部5a伸入对应侧的定位槽内。各对重块5的两个定位部5a与所在定位槽的槽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孔,限位孔内穿设有限位部件。每根直梁6上针对同一对重块5设置两个限位孔,各限位孔分别布置在U形的各翼部6b上,直梁6上的限位孔为内壁光滑的通孔。定位部5a上的限位孔为内螺纹孔,限位部件为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限位螺杆9。限位螺杆9的一端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合,另一端设有抵靠直梁6的限位头9a。如图2所示,直梁6上安装有开关支架3,开关支架3上安装有限位开关7,限位开关7与对重导轨4之间具有预留间隙(即图2中的D)。如图4所示,直梁6上安装有与对重导轨4相配合的导靴8,当导靴脱离对重导轨时,限位开关被触发,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限位开关的触发信号后,制停电梯,防止发生电梯损坏和人员伤害。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通过并排布置的两根直梁相连,所述上梁和下梁以及两根直梁围成对重框,对重框内安装有多个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直梁的相对侧分别带有定位槽,对重块的相对两侧分别带有定位部,各定位部伸入对应侧的定位槽内;各对重块至少一个定位部与所在定位槽的槽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孔,限位孔内穿设有限位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地震对重装置,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通过并排布置的两根直梁相连,所述上梁和下梁以及两根直梁围成对重框,对重框内安装有多个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直梁的相对侧分别带有定位槽,对重块的相对两侧分别带有定位部,各定位部伸入对应侧的定位槽内;各对重块至少一个定位部与所在定位槽的槽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孔,限位孔内穿设有限位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地震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直梁均具有U形的截面,且两根直梁的U形开口相对并作为所述定位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地震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敏伟李小东吴建江查志毅邵俊波胡鑫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