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庆华专利>正文

螺旋式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672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旋式搅拌机,由机架(H)以及安在机架(H)上的动力减速传动机构、搅拌机构、上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机: 搅拌机构中2片搅拌叶(9)为螺旋形板块,外缘有弧形齿,支桨(8)有6支,2支安在主轴(7)中部对称成一直线并与主轴垂直,主轴左右端部各安2支,在一平面上,并与中部2支交错垂直,一片搅拌叶(9)两端分别安在中间向下支浆和左端外向支浆的端部,另一片搅拌叶(9)两端分别安在中间向上支浆和右端内向支浆端部, 上料机构由导轨架(16)、轮轴架(17)、轮轴(18)、卷扬轮(19、20、21)、传动绳(22、23)、上料斗(24)、料斗轮(25)和轴承及其轴承座(26)组成,导轨架(16)为梯子形,钭置在搅拌筒(6)的左侧,用支杆(31、32、33)连接固定在机架(H)上,左、右导轨为槽形,口向内,上部有分支弧形导轨(27、28),支导轨(27)两端口与主导轨导通,支导轨(28)左端口与主导轨导通,而接近落料口的右端封闭,上料斗(24)左、右两侧前后行走轮(25)分别在左、右导轨槽里,轮轴架(17)安在导轨架(16)顶部横梁上,轮轴架(17)左、右两端安有轴承及其轴承座(26),轴承上安有轮轴(18),卷扬轮(19、20、21)安在轮轴(18)上,传动绳(22)上、下端分别缠绕在卷扬轮(21)和离合器上,2条传动绳(23)上端分别缠绕在卷扬轮(19、20)上、下端分别缚在上料斗左、右两侧凸耳(29)上, 出料机构,由拨杆架(13),手柄(14)、门(15)和出料斗(30)组成,拨杆架(13)近似#字形,上圆杆安在搅拌筒右侧铰链支点(34)上,右端与手柄(14)下端连接,门(15)上边铰链状安在搅拌筒右侧下部,落在出料斗(30)内,门上有两支弧形中间有槽沟的凸耳拨杆架下圆杆两端部穿在槽沟里。(*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机的改进。已有的搅拌机,老式的,体积庞大,新式的,虽然体积有所缩小,但却太复杂,共采用了四只电动机和三个变速器,搅拌、出料、料斗提升各采用一只电动机和一个变速器,加料斗卸料用一只电动机。他们都存在如下弊端一是笨重,结构复杂,造价高,不适于小型建筑工地和小型混凝土构件厂使用;二是不能一机两用,不能做到既可搅拌混凝土,又可搅拌灰砂浆,故必须同时配套混凝土搅拌机和灰砂浆搅拌机,设备总体投资大,运输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低、既可搅拌混凝土又可搅拌灰砂浆的螺旋式搅拌机本技术是采用离合器把搅拌轴电动机动力传给加料斗,牵引加料斗上升,并借用附加导轨,使加料斗倒置卸料;采用杠杆原理用人力关闭出料门;采用螺旋形带齿搅拌器等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本技术的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操作灵活、耗能低、工作可靠、维修方便;本机尤其适用于小型建筑工地和小型混凝土构件厂使用。二是一机两用,既可搅拌混凝土又能搅拌灰砂浆,设备总体投资少,运输方便。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机俯视简图。图2为本机搅拌筒出料门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机主视简图(局部剖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华曾庆培涂文谷
申请(专利权)人:曾庆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