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延彬专利>正文

健腹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45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健腹轮,包括轮体、中心轴、第一手柄、第二手柄,还包括第一手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二手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中心轴贯穿于所述轮体并向所述轮体的两侧伸出;并与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相连接;轮体上设置有轮垫;中心轴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棘轮、第二棘轮;第一手柄与第一棘轮、第二手柄与第二棘轮之间均设置有弹簧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产品健腹轮弹簧部分使用独立设计,不直接与主体固定;弹簧部分易拆卸不伤主体更换弹簧简便;手感优良,避免主轴与轮体的摩擦造成的主体损伤。中心轴两端为卡位设计,两端卡位长度为主体内腔长度,通过卡位固定轴承,避免轴承脱落危险。

Abdominal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lthy web wheel, which comprises a wheel body, a central shaft, a first handle and a second handle, and also includes a first limit member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handle and a second limit member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handle; a central axis runs through the wheel body and extends to both sides of the wheel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handle and a second handle; a wheel pad is arranged on the wheel body; The first ratchet wheel and the second ratchet wheel are also arranged on both sides, and a spring box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handle and the first ratchet wheel, the second handle and the second ratchet wheel.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pring part of the healthy web wheel of the product is designed independently and is not fixed directly with the main body; the spring part is easy to disassemble without harming the main body and replacing the spring is simple; the handle is good, and the main body damage caused by friction between the main shaft and the wheel body is avoided. The two ends of the central shaft are clamp design, and the clamp length at both ends is the main body cavity length. The bearing is fixed through the clamp to avoid the danger of bearing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健腹轮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健腹轮。
技术介绍
健腹轮是一种可以锻炼肌肉、关节、减轻体重的小型健身器材,因其坚固耐用,使用方便而且所需的场地比较简单等诸多优点而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健腹轮作为一种腹部肌肉锻炼的健身器材,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往复滚动,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能和静音性能成为广大客户的主要关注点,其次运动的平滑性也会对健身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市场上的健腹轮采用巨轮回弹簧辅助刹车方式或者小轮辅助回弹绳的方式提高健腹轮的安全性能,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1、回弹的力度很难把握,由于不同人的体重身高差异,造成回弹的速度过快或回弹的力度过小,这都易造成腹部肌肉的拉伤;2、回弹装置在运动过程中会与轮体进行碰撞,产生噪音;3、轮体与中心轴直接摩擦,造成运动不顺畅,而且会产生噪音;4、弹簧使用寿命短,且拆装复杂;5、存在轴承脱落风险;6、主轴与轮体的摩擦易造成的主体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腹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健腹轮,包括轮体、中心轴、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其还包括第一手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二手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的中心轴贯穿于所述轮体并向所述轮体(1)的两侧伸出;并与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相连接;所述的轮体上设置有轮垫;所述的中心轴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棘轮、第二棘轮;所述的第一手柄与第一棘轮、第二手柄与第二棘轮之间均设置有弹簧盒。所述的弹簧盒内设置有发条弹簧。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的第一棘轮、第二棘轮(上设置有螺母,所述的螺母个数为6个,第一棘轮、第二棘轮由丝杆贯穿。本技术提供的健腹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本产品健腹轮弹簧部分使用独立设计,发条弹簧安装在独立盒内,不直接与主体固定,而是依靠盒体与主体的卡位固定;弹簧部分易拆卸不伤主体更换弹簧简便。发条弹簧的优势使用寿命长、力度维持中间线使用过程中噪音更低。本产品为轴承与发条弹簧同时使用优点是静音效果显著,使用手感优良,避免主轴与轮体的摩擦造成的主体损伤。中心轴两端为卡位设计,两端卡位长度为主体内腔长度,通过卡位固定轴承,避免轴承脱落危险,防治反方向卡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棘轮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体、3第一手柄、4、第一限位件、5第二限位件、6、第二把手、7中心轴、8轮垫、9第一棘轮、10第二棘轮、11弹簧盒、12轴承、13限位装置、14螺母、15丝杆、16发条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健腹轮,包括轮体1、中心轴7、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6,还包括第一手柄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4、第二手柄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所述的中心轴7贯穿于所述轮体1并向所述轮体(1)的两侧伸出;并与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6相连接;所述的轮体1上设置有轮垫8;所述的中心轴7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棘轮9、第二棘轮10;所述的第一手柄3与第一棘轮9、第二手柄与第二棘轮10之间均设置有弹簧盒11。所述的弹簧盒11内设置有发条弹簧16。所述的中心轴7的两端设置有限位装置13。所述的第一棘轮9、第二棘轮10上设置有螺母14,所述的螺母个数为6个;第一棘轮9、第二棘轮10由丝杆15贯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健腹轮,包括轮体(1)、中心轴(7)、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手柄(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4)、第二手柄(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所述的中心轴(7)贯穿于所述轮体(1)并向所述轮体(1)的两侧伸出;并与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6)相连接;所述的轮体(1)上设置有轮垫(8);所述的中心轴(7)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棘轮(9)、第二棘轮(10);所述的第一手柄(3)与第一棘轮(9)、第二手柄与第二棘轮(10)之间均设置有弹簧盒(11)。

【技术特征摘要】
1.健腹轮,包括轮体(1)、中心轴(7)、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手柄(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4)、第二手柄(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所述的中心轴(7)贯穿于所述轮体(1)并向所述轮体(1)的两侧伸出;并与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6)相连接;所述的轮体(1)上设置有轮垫(8);所述的中心轴(7)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棘轮(9)、第二棘轮(10);所述的第一手柄(3)与第一棘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彬
申请(专利权)人:宋延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