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彩梅专利>正文

一种术后康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42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为床体结构的支座,支座的上端相对设置有支撑床面和可调整角度的覆板,覆板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整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支撑床面上安装有肢体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铰链旋转升高15‑30度,有利于产后康复,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该康复床可以持续的叩打背部,进行叩背按摩,可以缓解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的身体疲劳感,有利于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排痰,以及防止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并且该康复床也可以通过气囊,固定患者的手脚,防止患者因手术后意识不清醒时过于难受而手脚乱打乱踢造成的二次损伤。

A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bed,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for the bed structure, a supporting bed surface and an adjustable angle cladding plate are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an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a back massage device are arranged below the cladding plate, and a limb fix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ing bed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ncrease by 15 to 30 degrees through hinge rot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alleviate the vibration and pulling pain of incision when the body moves. The rehabilitation bed can continuously tap the back and massage the back. It can alleviate the body fatigue of patients lying in bed for a long time after operation, is conducive to blood circulation, helps patients expectorate, and prevents muscle atrophy caused by long-term bed rest. Shrinkage, and the rehabilitation bed can also fix the hands and feet of patients through airbags, to prevent secondary injury caused by hand and feet disorderly kicking caused by patients'unconsciousness after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康复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术后康复床。
技术介绍
剖腹产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适应的护理,避免因护理不当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手术刚结束不宜平卧,手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产妇伤口感到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是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角,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目前有些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造成肌肉萎缩,不利于血液循环,患者因手术后意识不清醒时过于难受而手脚乱打乱踢会造成二次损伤,为减轻患者长时间卧床的身体疲劳感,防止造成二次损伤,专利技术术后的康复护理床,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帮助术后患者康复,操作简单的术后康复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为床体结构的支座,支座的上端相对设置有支撑床面和可调整角度的覆板,覆板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整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支撑床面上安装有肢体固定装置。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覆板上靠近支座中部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支座铰链连接,覆板上靠近支座中部的位置间隔一定的距离均匀对称设置有两排具有一定宽度的开口槽。进一步优化:所述覆板与支座之间的转动角度位于15-30度之间。进一步优化: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安装在支座上的气缸,气缸的上端通过活塞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覆板上靠近支座一端的中部位置。进一步优化:所述背部按摩装置包括两排对称设置并与开口槽一一对应的呈L型结构的叩手,叩手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通过叩手安装座转动安装在支座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叩手的短边端分别穿过开口槽位于覆板的上端,叩手的长边端位于覆板的下端。进一步优化:所述叩手上靠近中部位于叩手安装座一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压紧在覆板上,另一端压紧在叩手的弹簧定位柱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支座上靠近弹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叩手最大释放位置的叩手限位板。进一步优化:所述肢体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对称安装在支座上的气囊,其中一组气囊安装在支座的中部位置,另一组气囊安装在支撑床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囊为半弧形结构,气囊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气囊铰链铰链连接在支座上,气囊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吸铁。使用时,术后的患者可平躺在支撑床面和覆板上,对于产妇可通过角度调整装置将覆板调至15-30度之间,帮助产后康复,减轻产妇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当产妇伤口恢复好之后,可通过背部按摩装置进行进行叩背按摩,可以缓解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的身体疲劳感;需要进行肢体固定时,可通过肢体固定装置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二次伤害;该护理床也可用于其他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本技术可以通过铰链旋转升高15-30度,有利于产后康复,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该康复床可以持续的叩打背部,进行叩背按摩,可以缓解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的身体疲劳感,有利于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排痰,以及防止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并且该康复床也可以通过气囊,固定患者的手脚,防止患者因手术后意识不清醒时过于难受而手脚乱打乱踢造成的二次损伤。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康复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康复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康复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床面;2-吸铁;3-气囊;4-叩手;5-导气管;6-电磁铁;7-叩手限位板;8-曲轴;9-联轴器;10-叩背驱动电机;11-电机连接座;12-活塞接头;13-气囊铰链;14-覆板;15-支座;16-销轴;17-气泵安装座;18-气泵;19-气缸固定座;20-铰链座;21-气缸;22-活塞连接座;23-叩手安装座;24-叩手销;2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为床体结构的支座15,支座15的上端相对设置有支撑床面1和可调整角度的覆板14,覆板14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整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支撑床面1上安装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覆板14上靠近支座15中部的一端通过销轴16与支座15铰链连接,覆板14上靠近支座15中部的位置间隔一定的距离均匀对称设置有两排具有一定宽度的开口槽。所述覆板14与支座15之间的转动角度位于15-30度之间。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安装在支座15上的气缸21,气缸21的上端通过活塞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覆板14上靠近支座15一端的中部位置。所述气缸21的下端通过铰链座20安装在气缸固定座19上,气缸固定座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座15上。所述背部按摩装置包括两排对称设置并与开口槽一一对应的呈L型结构的叩手4,叩手4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通过叩手安装座23转动安装在支座15上。所述叩手4与叩手安装座23之间通过叩手销24转动连接。所述叩手4的短边端分别穿过开口槽位于覆板14的上端,叩手4的长边端位于覆板14的下端。所述叩手4上靠近中部位于叩手安装座23一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弹簧25,弹簧25的一端压紧在覆板14上,另一端压紧在叩手4的弹簧定位柱上。所述支座15上靠近弹簧2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叩手4最大释放位置的叩手限位板7。所述支座15下端位于叩手4长边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用于带动叩手4动作的曲轴8。所述支座15下端位于曲轴8其中一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叩背驱动电机10,叩背驱动电机10通过联轴器9与曲轴8转动连接。所述叩背驱动电机10分别通过电机连接座11固定安装在覆板14上,当叩背驱动电机10驱动曲轴8转动的过程中,曲轴8的曲柄部分间歇不断的分别压紧在每个叩手4的一端,使叩手4压紧弹簧25,当曲轴8继续转动,曲轴8的曲柄部分会脱离叩手4,叩手4会在弹簧25的弹簧压紧力的作用下突然释放,使叩手4的端头依次击打在人体后背上,当叩背驱动电机10旋转的过程中,叩手4可以间歇不断的击打人体后背,完成叩背动作。所述肢体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对称安装在支座15上的气囊3,其中一组气囊3安装在支座15的中部位置,另一组气囊3安装在支撑床面1上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气囊3为半弧形结构,气囊3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气囊铰链13铰链连接在支座15上,气囊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吸铁2。所述支撑床面1和覆板14的下方相对于吸铁2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电磁铁6,电磁铁6分别通电与吸铁2吸附,从而通过气囊3将人体的手脚固定,避免患者因难受而胡乱移动身体,造成二次伤害。所述气囊3上分别通过导气管5与气泵18密封连通,气泵18通过气泵安装座17固定安装在支座15上。使用时,术后的患者可平躺在支撑床面1和覆板14上,对于产妇可通过角度调整装置将覆板14调至15-30度之间,帮助产后康复,减轻产妇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当产妇伤口恢复好之后,可通过背部按摩装置进行进行叩背按摩,可以缓解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的身体疲劳感;需要进行肢体固定时,可通过肢体固定装置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二次伤害;该护理床也可用于其他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本技术可以通过铰链旋转升高15-30度,有利于产后康复,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该康复床可以持续的叩打背部,进行叩背按摩,可以缓解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的身体疲劳感,有利于血液循环,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为床体结构的支座(15),其特征在于:支座(15)的上端相对设置有支撑床面(1)和可调整角度的覆板(14),覆板(14)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整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支撑床面(1)上安装有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为床体结构的支座(15),其特征在于:支座(15)的上端相对设置有支撑床面(1)和可调整角度的覆板(14),覆板(14)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整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支撑床面(1)上安装有肢体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14)上靠近支座(15)中部的一端通过销轴(16)与支座(15)铰链连接,覆板(14)上靠近支座(15)中部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排开口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14)与支座(15)之间的转动角度位于15-30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安装在支座(15)上的气缸(21),气缸(21)的上端通过活塞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覆板(14)上靠近支座(15)一端的中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按摩装置包括两排对称设置并与开口槽一一对应的呈L型结构的叩手(4),叩手(4)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通过叩手安装座(23)转动安装在支座(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彩梅
申请(专利权)人:庞彩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