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djusting device for locating the supporting face section of the operating tabl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our-bar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operating tabl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face section of the patient's supporting face of the operating table. The four-bar mechanism has a first guide rod, which is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around the first pivotal axis at its first end and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coupling element around the second pivotal axis parallel to the first pivotal axis at its second end. In addition, the four-bar mechanism has a second guide rod, which is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pivotal axis parallel to the first pivotal axis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guide rod and with the fourth pivotal axis parallel to the first pivotal axis at the second end. In addition, the supporting face section and the four-bar mechanism can be pivotally connected around the second pivotal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定位手术台的支承面部段的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定位手术台的至少一个支承面部段的调节装置,其带有四连杆机构,经由所述四连杆机构将所述手术台的基础元件和所述手术台的患者支承面的支承面部段连接。所述四连杆机构具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基础元件绕第一枢转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在其第二端部处与耦联件的第一端部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的第二枢转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此外,所述四连杆机构具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基础元件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的第三枢转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在其第二端部处与所述耦联件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的第四枢转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
技术介绍
在一些手术时、例如在胆囊切除术时以及在肥胖症外科手术中,布置在手术台的患者支承面上的患者的腿的伸展是需要的。为此,患者的大腿和小腿相应布置在大腿板和小腿板上,所述大腿板和小腿板相对彼此能够枢转并且相对于患者支承面的另外的部段能够枢转。为了腿的伸展,使大腿板和与其连接的小腿板相应绕垂直于患者支承面取向的枢转轴线枢转。除此之外会需要将小腿板相应绕另外的垂直于其纵轴线取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定位手术台的支承面部段(22、24)的调节装置(26),该调节装置带有四连杆机构(30),经由所述四连杆机构将所述手术台的基础元件(28)和所述手术台的患者支承面(12)的支承面部段(22、24)连接,其中,所述四连杆机构(30)具有第一导杆(32),所述第一导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基础元件(28)绕第一枢转轴线(A1)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在其第二端部处与耦联件(36)的第一端部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平行的第二枢转轴线(A2)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四连杆机构(30)具有第二导杆(34),所述第二导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基础元件(28)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4 DE 102015112083.6;2016.07.19 DE 10201611.用于定位手术台的支承面部段(22、24)的调节装置(26),该调节装置带有四连杆机构(30),经由所述四连杆机构将所述手术台的基础元件(28)和所述手术台的患者支承面(12)的支承面部段(22、24)连接,其中,所述四连杆机构(30)具有第一导杆(32),所述第一导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基础元件(28)绕第一枢转轴线(A1)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在其第二端部处与耦联件(36)的第一端部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平行的第二枢转轴线(A2)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四连杆机构(30)具有第二导杆(34),所述第二导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基础元件(28)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平行的第三枢转轴线(A3)能够枢转地连接并且在其第二端部处与所述耦联件(36)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平行的第四枢转轴线(A4)能够枢转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与所述四连杆机构(30)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能够枢转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6)具有第一锁定单元(78),该第一锁定单元用于截止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杆(32)或所述耦联件(36)的枢转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四连杆机构(30)能实现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并且所述调节装置(26)具有第二锁定单元(80),该第二锁定单元用于截止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在操纵元件(50)的第一操纵位置中处于未锁止状态中,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的枢转运动是被释放的,并且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二操纵位置中处于锁止状态中,在所述锁止状态中,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的枢转运动是被截止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一操纵位置中处于未锁止状态中,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是被释放的,并且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二操纵位置中处于锁止状态中,在所述锁止状态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是被截止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一和第二操纵位置中处于未锁止状态中,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是被释放的,并且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三操纵位置中处于锁止状态中,在所述锁止状态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是被截止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在操纵元件(50)的第一操纵位置中和在操纵元件(50)的第二操纵位置中处于未锁止状态中,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的枢转运动是被释放的,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三操纵位置中处于锁止状态中,在所述锁止状态中,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的枢转运动是被截止的,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一操纵位置中处于未锁止状态中,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是被释放的,并且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在所述操纵元件(50)的第二和第三操纵位置中处于锁止状态中,在所述锁止状态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是被截止的。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杆(32)或所述耦联件(36)不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截止元件(84),所述支承面部段(22、24)具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合元件(63),所述第一接合元件(63)在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的锁止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处于接合中,并且所述第一接合元件(63)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没有与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处于接合中。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杆(32)不可相对转动的第二截止元件(124),所述耦联件(36)具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合元件(135),所述第二接合元件(135)在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的锁止状态中与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处于接合中,并且所述第二接合元件(135)在所述未锁止状态中没有与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处于接合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杆(32)中构造有柱形的通孔(77),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布置在所述通孔(77)中,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具有面向所述通孔(77)的第一开口(94)的第一侧,在所述第一侧上构造有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的第一齿部(98),所述第一接合元件(63)具有与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的第一齿部(98)互补构造的齿部(66),经由所述第一接合元件的齿部使得所述第一接合元件(63)在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的锁止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处于接合中,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布置在所述通孔(77)中,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具有面向所述通孔(77)的第二开口(134)的第一侧,在所述第一侧上构造有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的第一齿部(144),并且所述第二接合元件(135)具有与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的第一齿部(144)互补构造的齿部(136),经由所述第二接合元件的齿部使得所述第二接合元件(135)在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的锁止状态中与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处于接合中。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和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相应绕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杆(32)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和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相应沿着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A2)能够移动地布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77)的壁部中构造有齿部(102),所述通孔的齿部的齿面平行于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A2),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和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相应柱形地构造并且在它们的周面上相应构造有与所述通孔(77)的齿部(102)互补的第二齿部(100、142),经由所述第二齿部使得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和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相应与所述第一导杆(32)处于接合中,并且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和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相应沿着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A2)能够运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包括第一切换元件(86),所述操纵元件(50)与第二切换元件(82)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元件与所述第一切换元件(86)处于接合中,在所述操纵元件(50)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处于所述未锁止状态中的操纵位置到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处于所述锁止状态中的操纵位置中运动时,所述第二切换元件(82)使所述第一切换元件(86)沿着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A2)从所述第一切换元件(86)的第一切换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切换元件(86)的第二切换位置中,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的第一齿部(98)在所述第一切换元件(86)的第一切换位置中与所述第一接合元件(63)的齿部(66)间隔开距离地布置,从而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处于所述未锁止状态中,并且所述第一截止元件(84)的第一齿部(98)在所述第一切换元件(86)从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到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中运动时沿着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A2)运动并且与所述第一接合元件(63)的齿部(66)置于接合中,从而所述第一锁定单元(78)处于所述锁止状态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节装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包括第三切换元件(126),在所述操纵元件(50)从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处于所述未锁止状态中的操纵位置到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中的操纵位置中运动时,所述第二切换元件(82)使所述第三切换元件(126)沿着所述通孔(77)的纵轴线(A2)从所述第三切换元件(126)的第一切换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三切换元件(126)的第二切换位置中,所述第二截止元件(124)的第一齿部(144)在所述第三切换元件(126)的第一切换位置中与所述第二接合元件(135)的齿部(136)间隔开距离地布置,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克里克贝格,I·盖泽,R·戴尔阿尔卡扎冯布赫瓦尔德,B·卡岑施泰因,
申请(专利权)人:迈柯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