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7089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包括用户端、电网端及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用户端连接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一端,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电网端;双向转换控制装置包括无桥PFC电路、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保护电路、数字控制器、CPU存储器、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反馈驱动电路、反馈保护电路、隔离功率变压器T1、推挽驱动电路及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反馈保护电路反馈信息给数字控制器实时处理,使得反馈驱动电路和推挽驱动电路实现精准节能的双向驱动控制,结合无桥PFC电路、反馈驱动电路和推挽驱动电路以达到全数字信号控制,实现双方向高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电网端和用户端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节能环保、节约能源。

A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user end, a power grid end and a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control device. The user end connects one end of the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control devi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control device connects the power grid end. The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a bridge-free PFC circuit, a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a signal conditioning circuit, a protection circuit, a digital controller and a CPU memory. Storage, digital signal isolation circuit, feedback drive circuit, feedback protection circuit, isolation power transformer T1, push-pull drive circuit and A/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isolation feedback protection circuit. Feedback protection circuit feedback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to the digital controller in real time, which makes the feedback drive circuit and push-pull drive circuit achieve precise energy-saving two-way drive control, and combines the bridge-free PFC circuit, feedback drive circuit and push-pull drive circuit to achieve full digital signal control and achieve two-way high efficienc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fficient,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ring for the power grid terminal and the user terminal.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节能环保,节约能源,发展可利用循环再生能源,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升级转型的硬性指标。利用好循环再生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以循环再生能源技术将大量有力的发展起来。负载老化设备的用电成本是制造企业的承重负担,并且其对电网端资源损耗很大,我国制造业负载老化设备多数都由电能转换成热能浪费掉,由于老化产品多是直流输出,损耗的电能没有再次转换成再生电能,把它循环利用起来。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包括用户端、电网端及双向转换控制装置,所述用户端连接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网端;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包括无桥PFC电路、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保护电路、数字控制器、CPU存储器、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反馈驱动电路、反馈保护电路、隔离功率变压器T1、推挽驱动电路及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所述电网端与所述无桥PFC电路、所述信号采样电路均连接,所述无桥PFC电路与所述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采样电路与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保护电路、所述数字控制器均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控制器连接,所述数字控制器与所述CPU存储器、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均双向连接,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反馈驱动电路、所述推挽驱动电路均连接,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与所述反馈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反馈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与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挽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与所述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连接,所述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与所述用户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桥PFC电路中,第一信号输入端DRV_B1连接第一电阻R20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20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5的栅极;第二信号输入端DRV_B2连接第二电阻R268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6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三信号输入端DRV_B3连接第三电阻R27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27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28的栅极;第四信号输入端DRV_B4连接第四电阻R27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27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29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的漏极均连接第一电感L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火线,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28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29的漏极均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5的漏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28的漏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21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29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中,第五信号输入端DRV_A1连接第五电阻R147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147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22的一端、第五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均连接;第六信号输入端DRV_A2连接第七电阻R151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151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21的一端、第六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均连接;第七信号输入端DRV_A3与第九电阻R164的一端、第十电阻R341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164的另一端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39的栅极;第八信号输入端DRV_A4与第十一电阻R154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42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54的另一端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21的栅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16的漏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39的漏极均连接电源;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16的源极、所述第六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均连接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22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39的源极、第十电阻R341的另一端、第八场效应管Q21的漏极均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17的源极、所述第八电阻R21的另一端、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21的源极、所述第十二电阻R142的另一端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中,第九信号输入端DRV_C1连接第十三电阻R63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63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66的一端、第九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十场效应管Q8的栅极、第十一场效应管Q9的栅极、第十二场效应管Q14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九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十场效应管Q8的漏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Q9的漏极、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均与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十信号输入端DRV_D1连接第十五电阻R65的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R67的一端、第十三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第十四场效应管Q11的栅极、第十五场效应管Q12的栅极、第十六场效应管Q5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Q10的漏极、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2的漏极、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5的漏极均与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均与第三电感L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输出正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66的另一端、所述第九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十场效应管Q8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Q9的源极、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Q14的源极、所述第十六电阻R67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Q10的源极、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2的源极、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5的源极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为AC-DC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为DC-DC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为电池。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之间通过并机并网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的数字控制器、CPU存储器安全可靠,反馈保护电路前端反馈信息提供给数字控制器实时处理,使得反馈驱动电路和推挽驱动电路实现精准节能的双向驱动控制,结合无桥PFC电路、反馈驱动电路和推挽驱动电路以达到全数字信号控制,实现双方向高效率、高功率因数、低谐波电流,正反向自主判断,快速切换,完善的故障保护功能,有效地数字通信,远程控制功能;本技术为电网端和用户端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并且实现了节能环保、节约能源,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端、电网端及双向转换控制装置,所述用户端连接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网端;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包括无桥PFC电路、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保护电路、数字控制器、CPU存储器、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反馈驱动电路、反馈保护电路、隔离功率变压器T1、推挽驱动电路及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所述电网端与所述无桥PFC电路、所述信号采样电路均连接,所述无桥PFC电路与所述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采样电路与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保护电路、所述数字控制器均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控制器连接,所述数字控制器与所述CPU存储器、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均双向连接,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反馈驱动电路、所述推挽驱动电路均连接,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与所述反馈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反馈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与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挽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与所述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连接,所述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与所述用户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转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端、电网端及双向转换控制装置,所述用户端连接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网端;所述双向转换控制装置包括无桥PFC电路、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保护电路、数字控制器、CPU存储器、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反馈驱动电路、反馈保护电路、隔离功率变压器T1、推挽驱动电路及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所述电网端与所述无桥PFC电路、所述信号采样电路均连接,所述无桥PFC电路与所述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采样电路与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保护电路、所述数字控制器均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控制器连接,所述数字控制器与所述CPU存储器、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均双向连接,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反馈驱动电路、所述推挽驱动电路均连接,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与所述反馈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反馈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与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功率变压器T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挽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与所述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连接,所述A/D模数转换隔离反馈保护电路与所述数字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推挽驱动电路与所述用户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桥PFC电路中,第一信号输入端DRV_B1连接第一电阻R20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20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5的栅极;第二信号输入端DRV_B2连接第二电阻R268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6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三信号输入端DRV_B3连接第三电阻R27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27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28的栅极;第四信号输入端DRV_B4连接第四电阻R27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27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29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的漏极均连接第一电感L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火线,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28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29的漏极均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5的漏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28的漏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21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29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驱动电路中,第五信号输入端DRV_A1连接第五电阻R147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147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22的一端、第五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均连接;第六信号输入端DRV_A2连接第七电阻R151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151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21的一端、第六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荣沈长松杨斌赵德利谭显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电熊猫展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