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943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前端两外侧壁上凹设有卡槽,绝缘套壳的后端两侧壁均向后延伸出有卡勾,该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该绝缘套壳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底面开设有连通绝缘套壳内部的槽孔,该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该EMI弹片的第一接触部穿过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第二接触部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首先,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实现绝缘套壳与绝缘主体稳固定位;其次,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EMI弹片的第一接触部穿过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第二接触部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从而实现EMI弹片与屏蔽外壳良好的接触,防EMI效果更稳定,同时便于生产组装。

Type-C connector for easy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ype_C connector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in which the front end of the insulating body is concavely provided with a chuck on both outer walls,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insulating sleeve shell is extended backward with a chuck. The chuck is fixed with the chuck; the front outer wall of the insulating sleeve is concavely provided with a receiving groov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receiv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connecting insulating sleeve. The first contact part of the EMI shrapnel passes through the slot hole and extends into the insulating sleeve.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of the EMI shrapnel connects with the elastic contact of the shielding shell. Firstly, the clamp hook and slot cooperate with the clamp to fix the insulating sleeve and the insulating body stably; secondly, the EMI shrapnel is stored in the receiving slot, the first contact part of the EMI shrapnel extends through the slot hole into the insulating sleeve,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of the EMI shrapnel contacts with the shielding shell elastically, thus realizing the good contact between the EMI shrapnel and the shielding shell, and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EMI is more stable. It is convenient for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连接器领域技术的发展,连接器在充电和数据传输方面越来越高速高效,但是,要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必须确保连接器具有较高的防EMI性能,目前的连接器大多设置有EMI弹片,其EMI弹片镶嵌成型与绝缘套壳上,且EMI弹片与其自身屏蔽外壳、连接器对接件间连接稳定性和防EMI效果的欠佳,且EMI弹片与绝缘套壳镶嵌成型的制程复杂,不便于生产组装。另外,现有绝缘套壳配合安装于绝缘主体的前端,其配合方式复杂且不一定稳固,不便于生产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首先,其绝缘套壳上的卡勾与绝缘主体的卡槽卡扣配合安装,使其定位稳固,便于生产组装;其次,将EMI弹片收纳于绝缘套壳的收纳槽内,使EMI弹片与屏蔽外壳接触良好,更加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主体、卡勾件、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绝缘套壳、屏蔽外壳以及EMI弹片;该卡勾件设置于绝缘主体上;该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镶嵌成型固定于绝缘主体上,上述卡勾件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该绝缘套壳安装于绝缘主体的前端,卡勾件的前端、上排端子的前端、下排端子的前端均伸入绝缘套壳内;该屏蔽外壳包裹住绝缘主体和绝缘套壳;该EMI弹片设置于绝缘套壳上并与屏蔽外壳相接触,其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前端两外侧壁上凹设有卡槽,相对应的,绝缘套壳的后端两侧壁均向后延伸出有卡勾,该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该绝缘套壳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底面开设有多个连通绝缘套壳内部的槽孔,该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该EMI弹片的前侧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部,该多个第一接触部穿过对应的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后侧两端均具有第二接触部,两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主体包括有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该下绝缘件和上绝缘件上下对称拼合固定在一起;上述上排端子镶嵌成型固定于上绝缘件上,下排端子镶嵌成型固定于下绝缘件上,该卡勾件夹设于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主体的后端设置有PCB板,该上排端子的焊接端和下排端子的焊接端均与PCB板焊接导通,上排端子的焊接端焊接在PCB板的上表面,下排端子的焊接端焊接在PCB板的下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相对应的,槽孔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三个第一接触部分别穿过对应的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EMI弹片的前侧具有多个安装部,每一安装部位于两相邻第一接触部之间,上述绝缘套壳上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与收纳槽相连通,多个安装部分别嵌入相对应的安装槽内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相对应的,安装槽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两安装部分别嵌如相对应的安装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EMI弹片为两个,相对应的,收纳槽为两个,两EMI弹片分别收纳于两收纳槽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首先,通过在绝缘主体的前端两侧壁上凹设有卡槽,绝缘套壳的后端两侧壁上向后延伸出有卡勾,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实现绝缘套壳与绝缘主体稳固定位;其次,绝缘套壳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EMI弹片的第一接触部穿过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第二接触部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从而实现EMI弹片与屏蔽外壳良好的接触,防EMI效果更稳定,同时便于生产组装。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主体11、上绝缘件12、下绝缘件20、卡勾件30、上排端子40、下排端子50、绝缘套壳501、收纳槽502、槽孔503、安装槽51、卡勾60、屏蔽外壳70、EMI弹片71、第一接触部72、第二接触部73、安装部80、PCB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10、卡勾件20、上排端子30、下排端子40、绝缘套壳50、屏蔽外壳60以及EMI弹片70。该卡勾件20设置于绝缘主体10上;该上排端子30和下排端子40均镶嵌成型固定于绝缘主体10上,具体而言,绝缘主体10包括有上绝缘件11和下绝缘件12,该下绝缘件12和上绝缘件11上下对称拼合固定在一起,卡勾件20夹设于上绝缘件11和下绝缘件12之间;上述上排端子30镶嵌成型固定于上绝缘件11上,下排端子40镶嵌成型固定于下绝缘件12上,卡勾件20位于上排端子30和下排端子40之间。绝缘主体10的后端设置有PCB板80,上排端子30的焊接端和下排端子40的焊接端均焊接在PCB板80,上排端子30的焊接端焊接在PCB板80的上表面,下排端子40的焊接端焊接在PCB板80的下表面。该绝缘套壳50设置于绝缘主体10的前端,具体而言,绝缘主体10的前端两外侧壁上凹设有卡槽101,相对应的,绝缘套壳50的后端两侧壁均向后延伸出有卡勾51,该卡勾51与卡槽101配合卡扣安装固定,此配合方式定位稳固,且便于生产组装。该屏蔽外壳60包裹住绝缘主体10和绝缘套壳50。该EMI弹片70设置于绝缘套壳50上并与屏蔽外壳60相接触,具体而言,该绝缘套壳50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501,收纳槽501的底面开设有多个连通绝缘套壳内部的槽孔502,该EMI弹片70收纳于收纳槽501内,该EMI弹片70的前侧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部71,该多个第一接触部71穿过对应的槽孔502伸入绝缘套壳50内,从而与公头连接器实现很好的弹性接触;EMI弹片70的后侧两端均具有第二接触部72,两第二接触部72分别与屏蔽外壳60弹性接触导通,从而实现EMI弹片70与屏蔽外壳60良好的接触,防EMI效果更稳定,同时便于生产组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71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相对应的,槽孔502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三个第一接触部71分别穿过对应的槽孔502伸入绝缘套壳内。所述EMI弹片70的前侧具有多个安装部73,每一安装部73位于两相邻第一接触部71之间,上述绝缘套壳50上设置有安装槽503,该安装槽503与收纳槽501相连通,多个安装部73分别嵌入相对应的安装槽503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73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相对应的,安装槽503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两安装部73分别嵌如相对应的安装槽503内。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在绝缘主体的前端两侧壁上凹设有卡槽,绝缘套壳的后端两侧壁上向后延伸出有卡勾,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实现绝缘套壳与绝缘主体稳固定位;其次,绝缘套壳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EMI弹片的第一接触部穿过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第二接触部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从而实现EMI弹片与屏蔽外壳良好的接触,防EMI效果更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主体、卡勾件、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绝缘套壳、屏蔽外壳以及EMI弹片;该卡勾件设置于绝缘主体上;该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镶嵌成型固定于绝缘主体上,上述卡勾件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该绝缘套壳安装于绝缘主体的前端,卡勾件的前端、上排端子的前端、下排端子的前端均伸入绝缘套壳内;该屏蔽外壳包裹住绝缘主体和绝缘套壳;该EMI弹片设置于绝缘套壳上并与屏蔽外壳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前端两外侧壁上凹设有卡槽,相对应的,绝缘套壳的后端两侧壁均向后延伸出有卡勾,该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该绝缘套壳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底面开设有多个连通绝缘套壳内部的槽孔,该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该EMI弹片的前侧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部,该多个第一接触部穿过对应的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后侧两端均具有第二接触部,两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主体、卡勾件、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绝缘套壳、屏蔽外壳以及EMI弹片;该卡勾件设置于绝缘主体上;该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镶嵌成型固定于绝缘主体上,上述卡勾件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该绝缘套壳安装于绝缘主体的前端,卡勾件的前端、上排端子的前端、下排端子的前端均伸入绝缘套壳内;该屏蔽外壳包裹住绝缘主体和绝缘套壳;该EMI弹片设置于绝缘套壳上并与屏蔽外壳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前端两外侧壁上凹设有卡槽,相对应的,绝缘套壳的后端两侧壁均向后延伸出有卡勾,该卡勾与卡槽配合卡扣安装固定;该绝缘套壳的前端外壁上凹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底面开设有多个连通绝缘套壳内部的槽孔,该EMI弹片收纳于收纳槽内,该EMI弹片的前侧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部,该多个第一接触部穿过对应的槽孔伸入绝缘套壳内,EMI弹片的后侧两端均具有第二接触部,两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屏蔽外壳弹性接触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包括有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该下绝缘件和上绝缘件上下对称拼合固定在一起;上述上排端子镶嵌成型固定于上绝缘件上,下排端子镶嵌成型固定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王钰胡先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