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结构、连接单元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864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结构、连接单元及断路器,其中,导电结构包括:支架;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且与支架之间形成导体的安装空间,夹持件具有远离支架以允许导体穿过的初始位置,和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推动导体向着靠近支架的方向运动,从而夹紧导体的夹持位置;驱动结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驱动夹持件在初始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导体的规格变化并不影响导电结构对导体保持足够的夹紧力,也即可供客户选择的导体规格范围较大,同时由于驱动结构对夹持件施加的持续稳定的作用力,使得导体与导电结构的卡接更加牢固。

A Conductive Structure, Connecting Unit and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ductive structure, a connecting unit and a circuit breaker,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structure includes a bracket, a clamp, which can be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bracket, and a conductor installation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bracket and the clamp, which has an initial position far from the bracket to allow the conductor to pass through, and drives the conductor to move towards the direction close to the bracke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driving structure. The clamping position of the clamping conductor and the driving structure are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to drive the clamping part to change between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the clamping posi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bove configuration makes the conductor specification change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nductor structure to maintain enough clamping force, which means that the conductor specification range for customers to choose is larg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mping of conductor and conductive structure is more firm because of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force exerted by the driving structure on the clamp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结构、连接单元及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电器工程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导电结构、连接单元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断路器与电源相连接时,一般采用电线连接或汇流排连接。采用电线连接时,电线需要经过弯折、剥线才能与断路器的端子连接,接线方式复杂,当不同极数的多个断路器连接同一火线或零线时,需要多条电线才能将多个断路器连接,接线更加繁琐,且线路增多,使得检修难度增大;采用汇流排连接时,汇流排需要向厂家定制,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7591294A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连接装置,包括断路器和若干并列设置的与断路器连接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若干供导线穿过的的第一通孔;导电结构,设置在本体上,包括与断路器的对应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穿过其中一第一通孔的导线电连接的第二端,并列设置的连接单元上同一位置处的第一通孔配合形成供导线穿过的导体通道。在使用时先将若干连接单元并列设置的连接到断路器上,再断路器组合并排卡装在同一导轨上,不同的导线依次穿过每个连接单元上的第一通孔所形成的导体通道,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不同极数断路器组合使用时,通过侧进线的方式只需要将导线穿过导体通道,所有的导体均布置在该连接单元内,布线整齐,导线不需要像目前采用的直接正面进线、出线的方式而弯折、拨线,接线方式简单安全。然而,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当若干个断路器并排安装使用时,如果其中一个断路器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需要先将所有断路器的螺栓拧松与导线分离,导线从一侧抽出,等待更换的断路器完成更换后,再将导线从一侧穿入,最后将螺栓与导线拧紧连接,当组合断路器的数量较多时,维修更换断路器将会有极大的工作量,增加了维修更换成本。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6992023U公开了一种便于接线的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具有弹性的接线器,接线器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设置在上下夹板中间的用于夹紧接线铜排的夹线槽,壳体侧壁设有与夹线槽连通的开放槽。使用时,接线铜排穿过开放槽后,进入夹线槽,与接线器配合卡接;维修更换时,将断路器从一侧抽出即可。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断路器维修更换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但是依旧存在如下缺陷:1)为了使接线铜排与接线器保持一定的卡紧力,接线铜排的尺寸必须要和接线器相匹配,导致接线铜排的规格单一,可供客户选择范围小;2)接线铜排与若干断路器配合连接后,接线铜排需要通过安装座固定,以避免其中一个待更换断路器从一侧抽出时,接线器会使接线铜排发生移动,导致接线铜排与其他断路器的接线器卡接不牢固,从而影响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接线器与接线铜排卡接不牢固,且接线铜排规格单一,可供客户选择范围小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卡接牢固,且接线铜排选择范围大的一种导电结构、连接单元及断路器。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结构,包括:支架;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导体的安装空间,所述夹持件具有远离所述支架以允许所述导体穿过的初始位置,和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导体向着靠近所述支架的方向运动,从而夹紧所述导体的夹持位置;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夹持位置之间转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件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架中部的转轴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具有分布于所述转轴两侧的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支架相对设置,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导体的夹线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主体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板两侧的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两个连接板,所述第一旋转臂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通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相对的所述支架的主体板上;驱动杆,穿过所述通孔后,抵顶在所述第一旋转臂上,以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臂绕所述转轴转动。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结构,还包括:本体,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其中一所述通槽内,且所述导电结构的夹线槽与所述通槽的侧开口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在所述本体上至少设置一排。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设有四排,且在所述本体上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包括允许所述夹持件的第二旋转臂向靠近所述支架的方向转动的第一部分,和与相邻的所述通槽连通的允许所述第一旋转臂向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转动的第二部分。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包括一对相向设置的、用于限定所述导电结构安装位置的第一挡块,以及设在所述本体的侧开口处、用于防止所述导电结构从所述通槽的侧开口移出的第二挡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块包括靠近所述侧开口的第一子块和远离所述侧开口的第二子块,且所述第一子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块的宽度,所述第一旋转臂安装在所述第二子块处,所述第二旋转臂安装在所述第一子块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通槽第二部分连通的供所述驱动杆安装进入的贯通孔。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单元,所述导电结构的一端与导体电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断路器本体内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并列设置的所述连接单元同一位置处的所述通槽配合形成供导体通过的导体通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所述连接单元一体成型。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导电结构,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且与支架之间形成导体的安装空间,夹持件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推动导体向着靠近支架的方向运动,从而夹紧导体,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导体的规格变化并不影响导电结构对导体保持足够的夹紧力,也即可供客户选择的导体规格范围较大;同时由于驱动结构对夹持件施加的持续稳定的作用力,使得导体与导电结构的卡接更加牢固。2.本技术的导电结构,夹持件通过设置在支架中部的转轴与支架可转动连接,具有分布于转轴两侧的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形成以转轴为支点的杠杆结构,使用时,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旋转臂绕转轴转动,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旋转臂推动导体向着靠近支架方向运动,从而夹紧导体,夹持件的结构设置简单,成本低,作用力稳定可靠。3.本技术的连接单元,导电结构设置在本体的其中一通槽内,且导电结构的夹线槽与通槽的侧开口连通。使用时,导体从侧开口进入导电结构的夹线槽,再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夹持件夹紧导体;拆卸时,导体可以从侧开口移出,这种设计使得导体的安装拆卸方便。4.本技术的连接单元,通槽设有四排,且在本体上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客户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择导体的安装位置,且使得布线更整齐,安全性能更高。5.本技术的连接单元,第一挡块包括靠近侧开口的第一子块和远离侧开口的第二子块,且第一子块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块的宽度,第一旋转臂安装在第二子块处,第二旋转臂安装在第一子块处。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用于限定导电结构的安装位置,且由于第一子块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块的宽度,两个第二子块相对形成允许第一旋转臂向远离支架的方向转的旋转空间;另外,第一子块将相邻通槽分开,这样设置使得不同导体之间保持距离,不发生接触,更加安全可靠。6.本技术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以及若干并列设置的连接单元,导电结构的一端与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夹持件(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且与所述支架(1)之间形成导体的安装空间,所述夹持件(2)具有远离所述支架(1)以允许所述导体穿过的初始位置,和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导体向着靠近所述支架(1)的方向运动,从而夹紧所述导体的夹持位置;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2)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夹持位置之间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夹持件(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且与所述支架(1)之间形成导体的安装空间,所述夹持件(2)具有远离所述支架(1)以允许所述导体穿过的初始位置,和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导体向着靠近所述支架(1)的方向运动,从而夹紧所述导体的夹持位置;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2)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夹持位置之间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架(1)中部的转轴(10)与所述支架(1)可转动连接,具有分布于所述转轴(10)两侧的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臂(21)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臂(22)与所述支架(1)相对设置,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导体的夹线槽(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主体板(11)和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1)两侧的用于安装所述转轴(10)的两个连接板(12),所述第一旋转臂(21)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通孔(13),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1)相对的所述支架(1)的主体板(11)上;驱动杆,穿过所述通孔(13)后,抵顶在所述第一旋转臂(21)上,以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臂(21)绕所述转轴(10)转动。5.一种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结构,还包括:本体(3),设有若干通槽(31);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其中一所述通槽(31)内,且所述导电结构的夹线槽(23)与所述通槽(31)的侧开口(3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栩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高科环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