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671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至少一条第一扇出走线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设置小于任意一条第三扇出走线与一条第四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的方式,降低与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的寄生电容,以降低负载量,从而补偿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高于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负载量部分,从而整体改善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与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在负载量上的差异,缓解在灰阶显示以及重载画面时出现显示分屏的问题。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By setting the overlapping area between at least one first outgoing line and one second outgoing line less than the overlapping area between any third outgoing line and one fourth outgoing line, the first outgoing line and the second outgoing line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signal line located in the first display area are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is used to reduce the load so as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ad of the driving signal line in the first display area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display area, so as to improve the loa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iving signal line in the first display area and the driving signal line in the second display area as a whole, and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displaying screen in gray scale display and overload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面屏设计的显示面板越来越深得消费者的欢迎,全面屏是采用四周超窄边框设计,再结合在显示区域挖孔放置摄像头等装置设计的面板架构,全面屏是面板显示屏占比最高的面板构架。在放置摄像头等装置的挖孔区域,由于不作为显示区域(即挖孔区域为非显示区域),则周围显示区域的信号线需要经过挖孔区域的周围进行布线,即在挖孔区域周围的驱动信号线需要绕过挖孔区域,造成绕过挖孔区域的驱动信号线与其他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负载量(RCLoading)差异,从而导致显示分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挖孔区域出现显示分屏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方向排布的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显示区分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扇出区域和第二扇出区域,所述第一扇出区域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均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区域包括多条第三扇出走线和多条第四扇出走线,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和所述第四扇出走线均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小于所述任意一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四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各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各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互不交叠。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第一金属膜层,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第二金属膜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均位于第一金属膜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第一金属膜层,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第二金属膜层;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存在交叠。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在同一平面内的正投影间隔排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各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位于第一金属膜层;各条所述第四扇出走线位于第二金属膜层,各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与所述第四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和所述第四扇出走线在同一平面内的正投影间隔排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驱动信号线为数据信号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三扇出走线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和所述第四扇出走线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均位于第三金属膜层;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和所述第四扇出走线位于与所述第三金属膜层异层的至少一层金属膜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区分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围绕第二非显示区,且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位于第一扇出区域的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均与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位于第二扇出区域的第三扇出走线和第四扇出走线均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通过将至少一条第一扇出走线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设置小于任意一条第三扇出走线与一条第四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的方式,降低与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的寄生电容,以降低负载量,从而补偿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高于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负载量部分,从而整体改善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与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在负载量上的差异,缓解在灰阶显示以及重载画面时出现显示分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扇出区域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扇出区域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扇出区域的另一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扇出区域的另一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扇出区域的另一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目前,在全面屏中由于挖孔区域周围的驱动信号线需要围绕挖孔区域走线,如图1所示,导致在挖孔区域周围的驱动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增加驱动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和负载量。并且,为了实现挖孔区域的窄边框设计,在挖孔区域周围的驱动信号线采用多层走线层叠设置的方式,也会增加驱动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和负载量。最终导致挖孔区域周围的驱动信号线的负载量大于其他区域的驱动信号线的负载量,从而在灰阶显示以及重载画面时出现显示分屏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挖孔区域出现显示分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显示区A、围绕显示区A的第一非显示区B和至少一个第二非显示区C;显示区A包括多条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二方向Y排布的驱动信号线100,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显示区A分为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第一显示区A1围绕第二非显示区C,且位于第一显示区A1内的驱动信号线100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二显示区A2内的驱动信号线100的长度,图2中仅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中的部分驱动信号线100;第一非显示区B包括第一扇出区域B1和第二扇出区域B2,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扇出区域B1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210和第二扇出走线220,第一扇出走线210和第二扇出走线220均与位于第一显示区A1内的驱动信号线100电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扇出区域B2包括多条第三扇出走线310和第四扇出走线320,第三扇出走线310和第四扇出走线320均与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驱动信号线100电连接;其中,至少一条第一扇出走线210与第二扇出走线220之间的交叠面积小于第三扇出走线310与第四扇出走线320之间的交叠面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方向排布的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显示区分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扇出区域和第二扇出区域,所述第一扇出区域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均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区域包括多条第三扇出走线和多条第四扇出走线,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和所述第四扇出走线均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小于所述任意一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四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方向排布的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显示区分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扇出区域和第二扇出区域,所述第一扇出区域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均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区域包括多条第三扇出走线和多条第四扇出走线,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和所述第四扇出走线均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小于所述任意一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第四扇出走线之间的交叠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各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互不交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第一金属膜层,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第二金属膜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均位于第一金属膜层。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