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653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包含:第一壳体,其上配置有第一检测件;第二壳体,具有第一环形壳部和盖部;加热机构,套设于第一环形壳部内,加热机构包含有第一导热柱、加热件和第二检测件;调节件,配置于盖部上且连接于隔热板;隔热板,配置于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导热柱之间;第三壳体,具有第二环形壳部、第三环形壳部和底座;搭扣,设置于第三壳体外侧;降温机构,包含第二导热柱、连接于第二导热柱的容水部、第三检测件;第二导热柱套设于第二环形壳部内;容水部套设于第三环形壳部内;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可分离地连接。本申请通过配置容水部以及导热柱外侧的壳体,能够较快捷的得到精准的实验数据。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arts to be Measur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piece to be measure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with a first detection piece; a second shell with a first annular shell and a cover; a heating mechanism, which is sleeved in the first annular shell, comprises a first heat conducting column, a heating element and a second detection piece; and a regulating elemen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cover and connected to the isolation part. The third shell has a second annular shell, a third annular shell and a base; a buckl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hird shell; a cool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econd heat conducting column, a water holding part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heat conducting column and a third detecting part; and a second heat conducting column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annular shell; and a water hold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annular shell. In the third annular shell, the first shell, the second shell and the third shell can be separately connected. The application can obtain accurate experimental data more quickly by configuring the water holding part and the shell outside the heat conduction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物质的导热系数是评价物质传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准确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关键。目前测量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并未有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到物质两端的温差变化,现有技术的传热结构和保温系统均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使实验数据与实际数值相差较大,而如何更准确地检测物质两端温差变化,以便根据该温差变化计算物质的导热系数是研究的重点。鉴于此,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其可较为方便地检测物质两端温差变化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其包含:第一壳体,为能够环绕于待测件的外周的环形结构,第一壳体内配置有用以检测待测件的温度的第一检测件;第二壳体,具有第一环形壳部和配置于第一环形壳部的上端的盖部,第一环形壳部的下端配置于第一壳体的上端;加热机构,套设于第一环形壳部内,加热机构包含有第一导热柱、加热件和检测第一导热柱的温度的第二检测件;调节件,配置于盖部上且连接于加热机构,所述调节件用以在第一壳体环绕于待测件的外周时控制加热机构沿轴线相对第一环形壳部活动,以使第一导热柱抵接于待测件的上侧以进行热传递;第三壳体,具有第二环形壳部、第三环形壳部和底座,第一壳体的下端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的上端,第三环形壳部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的下侧和底座之间;降温机构,包含第二导热柱、连接于第二导热柱的容水部、检测第二导热柱的温度的第三检测件;第二导热柱套设于第二环形壳部内且能够在第一壳体环绕于待测件的外周时抵接于待测件的下侧以进行热传递;所述容水部套设于第三环形壳部内且支撑于底座上;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可分离地连接。较佳地,所述降温机构具有连通于容水部的容水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穿透所述第三环形壳部和所述容水部。较佳地,所述实验装置还包含搭扣,所述搭扣压紧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以使待测件与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贴紧较佳地,所述第二检测件为多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配置于第一导热柱上。较佳地,所述第三检测件为多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配置于第二导热柱上。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热柱为金属材质。较佳地,所述第二导热柱为金属材质。较佳地,所述调节件通过隔热件连接于加热机构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配置容水部,使得温度能够较快地自第一导热柱经待测件流至第二导热柱,进而可较为快捷地测量待测件的温度变化。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的剖视图;图2绘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省略搭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实验装置包含: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加热机构4、调节件8、隔热件16、搭扣17和降温机构10。第一壳体1为能够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的环形结构,第一壳体1内配置有用以检测待测件S的温度的第一检测件9。第二壳体2具有第一环形壳部2A和配置于第一环形壳部2A的上端的盖部2B,第一环形壳部2A的下端配置于第一壳体1的上端。加热机构4套设于第一环形壳部2A内,加热机构4包含有第一导热柱5、加热件6和检测第一导热柱5的温度的第二检测件7。连接加热件6的电连接线通过开设于环形壳部2A上的通道伸出。加热件6可为常见的热敏元件。调节件8配置于盖部2B上且通过隔热件16连接于加热机构4,调节件8用以在第一壳体1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时控制加热机构4沿轴线相对第一环形壳部2A活动,以使第一导热柱5抵接于待测件S的上侧以进行热传递。调节件8与盖部2B可通过螺纹结构相配合,调节件8可正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而调节件8可相对盖部2B向上或向下活动。调节件8可为塑胶材质,隔热件16的耐热性高于调节件8,隔热件16例如为玻璃纤维等,其上表面可涂有胶水以便与调节件8进行连接。隔热件1第三壳体3具有第二环形壳部3A、第三环形壳部3B和底座3C。第一壳体1的下端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3A的上端,第三环形壳部3B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3A的下侧和底座3C之间。搭扣压紧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以使待测件与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贴紧,待测件与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贴紧相贴紧有助于降低待测件与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的热阻,提高热传导效率。搭扣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扣件,例如可为专利申请CN201310049562.0所公开的扣件、或者常见的手表使用的搭扣。在另一实施例中,亦不可配置搭扣。降温机构10包含第二导热柱11、连接于第二导热柱11的容水部12、检测第二导热柱11的温度的第三检测件13。第二导热柱11套设于第二环形壳部3A内且能够在第一壳体1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时抵接于待测件S的下侧以进行热传递。容水部12套设于第三环形壳部3B内且支撑于底座3C上。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可分离地连接。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开设有相应通道,用以供连接第一检测件9、第二检测件7、第三检测件13和加热件6的电连接线伸出。在本实施例中,降温机构10具有连通于容水部12的容水腔12A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穿透第三环形壳部3B和容水部12。在测量时,外部水源可在水泵等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14进入容水部12,并自出水管15流出。加热件6和驱动水自进水管14流动自容水部12的容水腔12A内的水泵可分别连接于控制机构(图未示),控制机构例如为常见的PLC控制机构。第二检测件7为多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配置于第一导热柱5上。第三检测件13为多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配置于第二导热柱11上。第一导热柱5和第二导热柱11可为铜柱,但亦可为其它常见的金属材质的导热材料。第二检测件7和第三检测件13例如为热电偶。第二检测件7和第三检测件13可分别外接于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可根据第二检测件7和第三检测件13的检测信息显示出相应的温度,数据处理设备例如为带有显示器的处理设备。热电偶和数据处理设备其系常规之结构,可进行适应性选择,故不再赘述。第二检测件7和第三检测件13为多组,进而能够检测第一导热柱5和第二导热柱11不同位置的温度情况,以便后续利用加权分析确定第一导热柱5和第二导热柱11各部位的温度情况。本申请的装置在使用时,首先,使各壳体相分离,并将待测件配置于第一壳体内。然后,使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自上而下拼接,并调节调节件,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壳体(1),为能够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内配置有用以检测待测件(S)的温度的第一检测件(9);第二壳体(2),具有第一环形壳部(2A)和配置于第一环形壳部(2A)的上端的盖部(2B),第一环形壳部(2A)的下端配置于第一壳体(1)的上端;加热机构(4),套设于第一环形壳部(2A)内,加热机构(4)包含有第一导热柱(5)、加热件(6)和检测第一导热柱(5)的温度的第二检测件(7);调节件(8),配置于盖部(2B)上且连接于加热机构(4),所述调节件(8)用以在第一壳体(1)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时控制加热机构(4)沿轴线相对第一环形壳部(2A)活动,以使第一导热柱(5)抵接于待测件(S)的上侧以进行热传递;第三壳体(3),具有第二环形壳部(3A)、第三环形壳部(3B)和底座(3C),第一壳体(1)的下端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3A)的上端,第三环形壳部(3B)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3A)的下侧和底座(3C)之间;降温机构(10),包含第二导热柱(11)、连接于第二导热柱(11)的容水部(12)、检测第二导热柱(11)的温度的第三检测件(13);第二导热柱(11)套设于第二环形壳部(3A)内且能够在第一壳体(1)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时抵接于待测件(S)的下侧以进行热传递;所述容水部(12)套设于第三环形壳部(3B)内且支撑于底座(3C)上;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可分离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量待测件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壳体(1),为能够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内配置有用以检测待测件(S)的温度的第一检测件(9);第二壳体(2),具有第一环形壳部(2A)和配置于第一环形壳部(2A)的上端的盖部(2B),第一环形壳部(2A)的下端配置于第一壳体(1)的上端;加热机构(4),套设于第一环形壳部(2A)内,加热机构(4)包含有第一导热柱(5)、加热件(6)和检测第一导热柱(5)的温度的第二检测件(7);调节件(8),配置于盖部(2B)上且连接于加热机构(4),所述调节件(8)用以在第一壳体(1)环绕于待测件(S)的外周时控制加热机构(4)沿轴线相对第一环形壳部(2A)活动,以使第一导热柱(5)抵接于待测件(S)的上侧以进行热传递;第三壳体(3),具有第二环形壳部(3A)、第三环形壳部(3B)和底座(3C),第一壳体(1)的下端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3A)的上端,第三环形壳部(3B)配置于第二环形壳部(3A)的下侧和底座(3C)之间;降温机构(10),包含第二导热柱(11)、连接于第二导热柱(11)的容水部(12)、检测第二导热柱(11)的温度的第三检测件(13);第二导热柱(11)套设于第二环形壳部(3A)内且能够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勇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恺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