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强专利>正文

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01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包括模型和带有钉眼的底座,其特征是模型分上大下小两节,并均呈上大下小结构,模型下节设有与底座接触部相互旋接锁固的牙,模型上端部连体有封盖,封盖中部设有一多边形芯孔。(*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施工中楼板预留孔和安装给排水管工序较为复杂,现浇楼板时需先制作预埋件,预埋件一般采用模板钉成一口径与水管相当的模型,并将其钉在楼板模板上,浇注后与模板一起脱开,在干后的水泥混凝土楼板上形成一孔眼;安装时,给排水管穿过楼板预留孔眼,并在楼板预留孔底部安上模板再行浇注水泥混凝土,使给排水管与楼板联结成一体。现行预留孔做法较原始,也费工时,加工模型时,需锯、钉等操作,安装时即更难以掌握,要在浇干后的楼板下面固定模板,模板还得由两带半圆孔的半模拼成,而后再绕到楼板上面浇注水泥混凝土,常常出现模板坍塌等,往往需要反工。此种施工行为已不适应现代建筑之需要。本人早先申请的一份名为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申请号为01252437.9,该预埋件适合小高层建筑上使用,管径小于20CM范围。而现在高层写字楼和住宅楼的普及,以及无梁设计兴起,楼板预制厚度达十多公分,若采用一次性预埋件成本较高,研究可重复使用和方便二次施工的预埋模型即成为今天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给排水管孔预留、安装和二次浇注操作方便且可重复使用的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包括模型和带有钉眼的底座,其特征是模型分上大下小两节,并均呈上大下小结构,模型下节设有与底座接触部相互旋接锁固的牙,模型上端部连体有封盖,封盖中部设有一多边形芯孔。安装时先将底座钉固在模板上,旋接上模型,即可在模型外侧的模板上浇注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半干后旋出模型,清理干净待下一次施工时重复使用;去除楼面模板时连同底座一起拆除。由于模型成上大下小两节结构,去除模型后水泥混凝土板形成一上大下小对应的两节预留孔,下小的预留孔恰好可托起二次浇注的模片。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模型可回收重复使用,适合大口径给排水管预留孔和厚楼板面施工,节省施工成本;同时,预留孔也给二次施工留有合理承托模板结构,大大提高二次施工工时和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模型及底座剖面分解示意图图2模型上端面图图3预留孔盖附件剖面图图4预留孔模片附件端面图其中1模型 11-模型上节 110-加强套12-模型下节 13-封盖 14-芯孔2-底座 21-钉眼 3-预留孔盖31-排污通孔 4-预留孔模片 41-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由模型1和带有钉眼21的底座2组成,模型1分上大下小两节11、12,并均呈上大下小结构,以利于浇注水泥混凝土后脱模,模型下节12设有与底座2接触部相互旋接锁固的牙,本例中旋接锁固的牙为螺牙,模型1上端部连体有封盖13,封盖13中部设有一多边形芯孔14,封盖13设计一方面可防止现浇时混凝土落入模型1内,另一方面其上的多边形芯孔14,便于脱模工具插入,并将其连同模型1旋离底座2,从图2可得知本例芯孔14为正六边形,当然采用非等边四边形的“—”字形芯孔也同样可达到目的。在现浇时芯孔14需采用胶纸封闭,避免混凝土落入其中或者堵住芯孔14,影响脱模工具插入等操作。另,模型下节12净高度为1至4厘米,可保证现浇时混凝土注入的空间,形成一定厚度可承托二次施工时的模片。本技术模型和底座可采用PVC材料注成或者采用铁质等耐用材料制成,模型上的封盖可采用反牙螺接、或者六角型下大上小插入胶粘或者焊接连体,使其在脱模时不致与模型分离;而底座也可采用一些较为廉价材料制成一次性产品,楼板脱模时与模板一同拆离,无需回收。另,模型若采用PVC材料注成,为加强模型1的强度,需在模型上节11底部朝上延伸有加强套110,加强套110上端部结构与封盖芯孔14结构相当,芯孔14可插入加强套110上端部,这样脱模时,工具旋转扭力可通过芯孔带动模型1外侧壁和加强套110同步旋转,达到脱模目的,模型1受力分布更加合理。若模型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因强度高即无需加强套110。参照图3预留孔盖附件端面图,预留孔盖3为施工配套附件,当旋出模型时盖上预留孔盖保持预留孔清洁和形状完整,预防楼面清理卫生及找平时垃圾及水泥渣掉落其中,影响管道安装时预留孔模片的放置。为了提供找平前清洁楼面排污需要,在预留孔盖3的中部开设有一排污通孔31。参照图4预留孔模片附件端面图,预留孔模片4即是为布管后二次施工起模板作用。预留孔模片4成类椭圆状薄片,其椭圆长轴略小于预留孔上节内径,也即模型上节11内径,其中偏置开设有一与管道口径相当的孔41,预留孔模片4可套入管道上,并下移至楼板预留孔中,其下方可被较窄的下节混凝土承托住,起到二次现浇模板作用。施工时预留孔的位置与管道设计位置往往存在误差,管道安装时偏置于预留孔一侧是常有的事,故预留孔模片4成椭圆状偏心设计也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场施工的需要,使其能够方便地调整到适合的位置上封闭管道与预留孔间的间隙,利于二次浇注,而不滴漏。图3和图4提供的附件,可做为标准施工时的附件,与本技术提供的预留孔模型相互配合,达到优质施工的必须。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包括模型和带有钉眼的底座,其特征是模型分上大下小两节,并均呈上大下小结构,模型下节设有与底座接触部相互旋接锁固的牙,模型上端部连体有封盖,封盖中部设有一多边形芯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其特征是模型下节净高度为1至4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其特征是模型上节底部朝上延伸有加强套,加强套上端部结构与封盖芯孔结构相当,芯孔可插入加强套上端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留孔模型,包括模型和带有钉眼的底座,其特征是模型分上大下小两节,并均呈上大下小结构,模型下节设有与底座接触部相互旋接锁固的牙,模型上端部连体有封盖,封盖中部设有一多边形芯孔。安装时先将底座钉固在模板上,旋接上模型,即可在模型外侧的模板上浇注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半干后旋出模型;去除楼面模板时连同底座一起拆除。由于模型成上大下小两节结构,去除模型后水泥混凝土板形成一上大下小对应的两节预留孔,下小的预留孔恰好可托起二次浇注的模片,大大提高二次施工工时和质量。本结构模型可回收重复使用,适合大口径给排水管预留孔和厚楼板面施工,节省施工成本。文档编号E04G15/00GK2627135SQ03241388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林强 申请人:林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